哥林多后书第11章逐节注解、祷读

【林后十一1】「但愿你们宽容我这一点愚妄,其实你们原是宽容我的。」

「这一点愚妄」,指保罗将提到关于他使徒的资格(21节-十二13)。他认为这是一种愚妄的行为,「因为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十18)。但为了不让哥林多教会被假使徒带偏,他不得不说。这些资格并不是他提出的,而是对反对者的回应,用愚妄人的愚妄来回答愚妄人。

【林后十一2】「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神那样的愤恨。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

  • 「神那样的愤恨」原文「神那样的嫉妒」。
  • 「许配」指订婚。当时犹太人先订婚后成婚,之间一般相隔一年,订婚之后女子就是男子的合法妻子,只有死亡或正式离婚才可解除婚约。订了婚的女子若有不忠,就是犯奸淫。
  • 信徒活在世界上,乃像一个已经订婚的「贞洁的童女」,若是贪爱基督之外任何的人、事、物,就会惹动「神那样的嫉妒」。
  • 保罗不是因为自己被人攻击而「愤恨」,而是因为他与神亲近到一个地步,神的心意成了他的心意、神的感觉成了他的感觉。

【林后十一3】「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 「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创三13),是迷惑她的心思,否认神所说的真理(创三1-7)。哥林多信徒所面对的危险就是心思被诱惑而偏离基督,他们的心思是撒但攻击的主要目标。
  • 神「是忌邪的神」(出二十5),无论什么人、事、物,只要夺去我们向基督的绝对「贞洁」(2节)、使我们「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会惹动神的忌恨。
  • 「心」(noēmata)指思想、心思,在新约中只用了六次,又被译为「诡计」(二11)、「心地」(三14)、「心眼」(四4)、[心意」(十5)、「意念」(腓四7)。

【林后十一4】「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

  • 「另传一个耶稣」,指保罗所传的耶稣是钉十字架的主,不但有荣耀、得胜、权柄,也有十字架的苦难;而那些假使徒只传基督的荣耀、得胜、权柄,忽略十字架的苦难,就像今天的成功神学。这些假使徒用来评价使徒的标准是:讲道的风采和口才(十10)、讲道收费(十一7)、犹太血统(十一22)、令人羡慕的属灵经历(十二1)、行神迹(十二12)、行使权威(十一20)以证明基督是透过这人说话(十三3),却没有软弱、受苦、逼迫和下监等十字架的印记。
  • 「另得一个福音」与加拉太教会所遇到的「别的福音」(加一6)不同,哥林多的假使徒所强调的不是守律法,而是强调基督的荣耀权能,忽略十字架。
  • 另一个「耶稣、福音」,很可能大部分都与原来的「耶稣、福音」相同,只在某些地方加一点或减一点, 这点掺杂的结果却已经能引诱人偏离基督,就像夏娃被蛇引诱。如果听信了这些假使徒的话,就是「另受一个灵」,不是使人能结出仁爱、喜乐、和平的果子的圣灵(加五22),而是撒但、邪灵。
  • 「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是反话,「容让」与「宽容」(1节)原文相同,形成对比。

【林后十一5】「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林后十一6】「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这是我们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的。」

  • 「那些最大的使徒」(5节)是讽刺那些混入哥林多教会的假使徒(14-15节),他们传另外一个福音(4节)。
  • 「言语虽然粗俗」(6节),指保罗传道时并未运用希腊哲学家所崇尚的演说技巧,没有引经据典、注重修辞。
  • 「知识却不粗俗」(6节),指保罗指对福音奥秘的真知灼见(西一26-27;弗一9)。
  • 「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6节),指保罗用了十八个月在哥林多言传身教(徒十八11),以后还写信教导他们。

【林后十一7】「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

当时希腊人认为,一个哲学家或宗教教师自己亲手工作是一件羞耻的事,当时的哲学家和宗教教师通常都会向听众收费,作为对他们的报酬和敬意,称之为「敬奉」(提前五17)。保罗在哥林多以织帐棚来供应自己(徒十八3),这样做是「自居卑微」。

【林后十一8】「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

【林后十一9】「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

  • 「亏负」(8节)原文是一个很强烈的字,指掠夺、剥夺(剥去已死士兵的盔甲)。保罗要哥林多人深深了解到,他为了免费传福音给他们,甚至于到了「剥夺」其他教会的地步。保罗在哥林多传福音时,曾一面传道、一面制造帐棚(徒十八1-4),直到马其顿省的教会派人前来接济(徒十八5),腓立比教会是其中的主要支持者(腓四15)。
  • 「我向来凡事谨守」(9节),指保罗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钱财,以免给魔鬼留出破口。

【林后十一10】「既有基督的诚实在我里面,就无人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阻挡我这自夸。」

【林后十一11】「为什么呢?是因我不爱你们吗?这有神知道。」

  • 「亚该亚」(10节)是哥林多所属的罗马省份。
  • 「自夸」(10节),是保罗起誓的口吻,宣告他在这一带传福音不索取任何费用。
  • 「是因我不爱你们吗」(11节),指保罗的反对者指责保罗拒绝哥林多教会的资助,是因为他对哥林多教会心怀不满,并不是真爱他们。

【林后十一12】「我现在所做的,后来还要做,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也不过与我们一样。」

【林后十一13】「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 大多数使徒都接受教会的供应,「靠福音吃喝」(林前九4),「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好专心传福音。但那些「假使徒」(13节)不只是接受酬劳,而且「侵吞、掳掠、侮慢」(20节)信徒。如果保罗也接受哥林多教会的供应,那些假使徒就可以借机狡辩,说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和保罗一样为了不给魔鬼留地步,保罗宁可放弃自己合理合法的权利,也不接受哥林多教会的供应,以「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12节)。保罗无论是接受马其顿教会的供应,还是拒绝哥林多教会的供应,原则都是为了造就教会、又不给魔鬼留下破口。
  • 神的工作到哪里,撒但也跟随到哪里,在田间撒下稗子,混在麦子中间(太十三39)。在教会的历史中,每一个时期都出现过许多假弟兄、假使徒,「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13节),迷惑人离弃真道。「神的用人」(六4)与假使徒的分别,在于生活中显明出来的基督生命的见证。

【林后十一14】「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林后十一15】「所以牠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 「撒但」(14节)是魔鬼的别称,牠原是神所创造的天使长,地位在所有受造物之上,但因骄傲而背叛神,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离开原位,成了神的对头撒但(赛十四12-14;启十二4)。那些假使徒表面上是教会的使者,但他们的行为证明他们实际上是受撒但驱使的「差役」(15节)。
  • 撒但为了迷惑、欺骗神的子民,常「装作光明的天使」(14节),使人不知不觉陷入牠的诡计,就像牠在伊甸园里以蛇的形象迷惑夏娃一样(3节)。我们的灵里若不警醒,就很难作出分别。

【林后十一16】「我再说,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纵然如此,也要把我当作愚妄人接纳,叫我可以略略自夸。」

【林后十一17】「我说的话不是奉主命说的,乃像愚妄人放胆自夸;」

【林后十一18】「既有好些人凭着血气自夸,我也要自夸了。」

【林后十一19】「你们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

  • 「我再说」(16节),指保罗已经要求过哥林多人宽容他「这一点愚妄」(1节),现在又重复这要求。因为哥林多人太容易受假使徒欺骗,迫使保罗不得不自我辩解(十二11),「显出使徒的凭据来」(十二12)。神的仆人无论是隐藏自己,还是靠主「略略自夸」(16节),都是为了造就教会。
  • 保罗在神面前有许多经历,但他从不轻易提起,因为十字架的工作使人不敢夸自己,免得人把他看高了,以致他在别人心中代替了主。他这次说出来是由于哥林多信徒的愚昧造成的,所以说「不是奉主命说的」(17节);但这也是神所允许的,因为神要借着保罗的经历,宣告十字架是人成为神权柄出口的道路。
  • 「我也要自夸了」(18节),意思是:你们既然接受他们那样的自夸,想必也不会怪罪我的自夸,就让我用自夸来和他们作一比较,好叫你们能分出真假使徒来。
  • 「你们既是精明人」(19节),指哥林多人常以他们自己的智慧夸口(林前三18;10;1)。

【林后十一20】「假若有人强你们作奴仆,或侵吞你们,或掳掠你们,或侮慢你们,或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忍耐他。」

  • 在教会里,「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太二十26)。但今天教会中也有一些人打着基督的旗号辖制信徒,以传福音的名义滥用教会的资源,许多信徒却「都能忍耐他」,不能辨别假使徒,这都是没有好好读圣经、对神的心意一知半解的结果。
  • 「侵吞」指假使徒贪求报酬。
  • 「掳掠」指哥林多人被假使徒套住或诈取。
  • 「侮慢」指假使徒目中无人地高抬自我。

【林后十一21】「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像我们从前是软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说句愚妄话,)我也勇敢。」

  • 「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像我们从前是软弱的」,这是反话。
  • 「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说句愚妄话,)我也勇敢」,指保罗将一件一件提出他的敌对者所夸口的事:犹太血统、基督的仆人(22-23节)、见异象的经历(十二1)、行异能(十二12),并证明他在这些方面并不比他们差。但保罗说这些时都不太自在,他感觉「乃像愚妄人放胆自夸」(17节)。

【林后十一22】「他们是希伯来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吗?我也是。」

  • 「希伯来人」指会说亚兰话、会读希伯来文圣经的犹太人,与分散在外邦、只会说希腊话的犹太人有所分别(徒六1)。
  • 「以色列人」指血统纯正的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有所分别(约一47;四9)。
  • 「亚伯拉罕的后裔」指承受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资格,犹太人以身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为荣(太三9)。

【林后十一23】「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林后十一24】「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林后十一25】「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林后十一26】「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林后十一27】「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 世人是根据自己的成就来自我评价,但「基督的仆人」(23节)却是以他为主所受的「劳苦」(23节)来显明仆人的忠心。
  • 「多下监牢」(23节),其中一次发生在腓立比(徒十六23)。
  •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24节),说明保罗不断到犹太会堂向犹太人传福音。
  • 「每次四十减去一下」(24节),指律法规定鞭打不可超过四十下(申二十五3),因此犹太人的传统做法是每次只鞭打三十九下,以免过数。
  • 「被棍打了三次」(25节),其中一次发生在腓立比(徒十六22-23)。罗马的行政长官是不准鞭打罗马公民的,保罗是罗马公民,可能因此罗马官吏向保罗道歉(徒十六38-39),保罗写信时也谈到「在腓立比被害受辱」(帖前二2)。
  • 「被石头打了一次」(25节),可能指犹太人的刑罚(利二十四1416),也可能是群众的暴行(徒十四19)。
  • 「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26节),代表当时宗教和政治的迫害。

【林后十一28】「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林后十一29】「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 23-27节所提的是客观方面的受苦经历,28-29节所提的是主观方面的受苦经历。
  • 「挂心」(28节)不是庸人自扰的紧张挂虑(太六25-34),而是为教会好处的牧者心肠。
  •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29节),指与软弱者感同身受,不单因别人的软弱、跌倒而心里同情、焦急,也知道自己的软弱、不可靠,恐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如此跌倒。对软弱的肢体不是一味批评、指责,而是感同身受、焦急关心,这才是肢体之间该有的感觉。

【林后十一30】「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

  • 23-29节保罗说了一大堆自己作为「基督的仆人」(23节)受苦的经历,一般人透过这些经历,最多是认为我们应当效法保罗,刚强努力为主做工。但保罗却不是为了借着这些经历「自夸」刚强,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神自己做的,他所要夸的只是他的「软弱」,是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十二9)。
  • 我们越经历十字架的工作,就越认识自己是软弱的、一无所有的、有心无力的人,就越不敢夸口为主做大事,只是靠着神每一天新鲜的恩典,忠心做好神每一天量给的那份工作。

【林后十一31】「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神知道我不说谎。」

保罗在23-29节所提到的受苦的经历,可能被人理解为是得胜、凯旋的经历,是夸耀自己克服了一切困难、完成了神的使命。因此,保罗请神作他的见证人,再一次表明他真的不是自夸刚强,而是自夸软弱(30节)

【林后十一32】「在大马士革的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士革城,要捉拿我,」

【林后十一33】「我就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脱离了他的手。」

  • 「大马士革亚哩达王」(32节),指亚哩达王四世(主前9年至主后40年在位),他是希律安提帕的岳父、拿巴田(Nabataeans)阿拉伯王国的君王。可能保罗刚从阿拉伯回来,引起了阿拉伯的犹太人的不满(徒九23),他们说服提督捉拿保罗。
  • 在新约时代,大马士革隶属于罗马帝国的叙利亚省,但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卡里古拉(Caligula,主后37-41年在位)将帝国东部的省份恢复为附庸国的地位,可能由亚哩达王管理大马士革。因此,保罗逃离大马士革发生在主后37-40年间。
  • 「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因为古代中东很多房子就建在城墙上,住家的窗户下就是城墙外的空地(书二15)。
  • 从前,保罗作为热心的法利赛人「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带着大祭司的文书到处捉拿基督徒(徒九1-2),现在却因为福音成为被追杀的对象,被迫逃出大马士革。这是保罗初次受逼迫,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保罗在此重提20年前初尝羞辱、落荒而逃的经历,表明他在难处中也有害怕、软弱;他能接受难处、经过难处,完全是主的扶持。这是为他以后真正要自夸的事铺路(十二9-10),就是承认自己软弱,让神在他身上有做工的机会,使他从软弱变为刚强。
上图:1890年拍摄的大马士革城墙,保罗从这里缒下。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图:1890年拍摄的大马士革城墙,保罗从这里缒下。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哥林多后书第10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哥林多后书第12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