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八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原文是母城的嚼环);」
【撒下八2】「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 「此后」(1节),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承接第七章的大卫之约,神的应许和祝福成为大卫实际的得胜经历:「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常与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敌」(七9),「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七16)。
- 大卫之前的两次利乏音谷之战(五17-25),是被动的防御;现在「大卫攻打非利士人」(1节),是主动的出击,目的是要得着整个应许之地。
- 「京城的权柄」(1节)意思是「统治中心、权力所在」,可能指迦特(代上十八1)。大卫「治服」(1节)非利士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沿海平原的非利士人从参孙时代开始就与以色列人为敌,被大卫彻底击败后,只能偶尔干扰以色列人。希西家是与非利士人有战争的最后一位王(王下十八8),非利士人最后被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掳走。
- 约旦河东的「摩押人」(2节)是罗得的女儿乱伦而生的后代(创十九37),是以色列人的亲戚,在士师时代曾经欺压过以色列人(士三14)。大卫的祖先路得是摩押女子(得一22),他在逃避扫罗追杀的日子,曾把自己的父母送到摩押王那里避难(撒上二十二4)。犹太传统认为,大卫之所以攻打摩押人,是因为摩押人后来杀了大卫的父母。
- 「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2节),可能指身材高大的战士被杀,一般身高的战士就存活。这正应验了神借着巴兰所说的预言:「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民二十四17)。
【撒下八3】「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
【撒下八4】「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
- 「琐巴」(3节)是位于北方大马士革和哈马之间一个亚兰王国。「大河」(3节)指幼发拉底河。此时琐巴王哈大底谢正准备向美索不达米亚扩张势力,结果被大卫击败。
- 「马兵一千七百」(4节)可能是抄写错误,在七十士译本中是「战车一千,马兵七千」,与代上十八4所记一致。
- 「砍断蹄筋」(4节)指砍断马的小腿筋,使马失去作战能力。
- 琐巴王有强大的「马兵」(4节),以色列人只有步兵。马车虽然不适合在山地作战,但很适合在平原地区作战。只要百姓永远跟随神、顺服神的权柄,就不必倚靠「马兵」或任何先进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为祂的百姓争战。所以大卫效法约书亚(书十一9),遵守「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的命令(申十七16),「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4节),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眼见的马匹车辆上。有利的环境、条件虽然好,但也很容易使属灵的生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因为人的眼目很容易从神的身上转移到人以为可靠的事物上,结果迷失了方向。大卫主动除去了这个试探,让百姓学习单单仰望神:「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
【撒下八5】「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
【撒下八6】「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撒下八7】「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
【撒下八8】「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 「亚兰人」(5节)就是叙利亚人,亚兰后来被希腊人称为叙利亚。
- 「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4节),表明大卫并不是战无不克的军事天才,他的得胜乃是支取神的得胜。因着完全顺服神,才能显出神完全的得胜。
- 「设立防营」(6节),即设立要塞,控制北方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商道,并向亚兰人收取贡品。大马士革是古代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上的重要城市。
- 大卫在战争中夺取了「许多的铜」(8节),是为了将来建造圣殿(代上十八8)。
【撒下八9】「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
【撒下八10】「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
【撒下八11】「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撒下八12】「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 「哈马」(9节)位于琐巴以北,本来是哈大底谢攻击的目标,所以现在来向得胜的大卫进贡。哈马后来一直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王上八65;王下十四28),直到被亚述所灭(王下十九13)。
- 「约兰」(10节)是一个以色列名字,意思是「耶和华是被称颂的」。这位哈马王子的原名是「哈多兰」(代上十八10),意思是「哈达神是被称颂的」,现在特地取了一个称颂神的以色列名,以表示臣服。
- 大卫知道得胜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使他得胜(6节),所以不肯将所得的贡物和战利品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们「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11节)。虽然神说大卫「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二十二8),没有允许大卫建造圣殿,但大卫没有感到任何委屈,也没有影响为神摆上的心,反而「在困难之中为耶和华的殿预备了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铜和铁多得无法可称」(代上二十二13)。
【撒下八13】「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或译:以东,见诗篇六十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
【撒下八14】「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 「亚兰」(13节)在叙利亚译本和七十士译本都是「以东」。「亚兰 ?????」与「以东 ?????」原文相近,可能是文士误抄。
- 大卫征服以东,「得了大名」(13节),应验了神所应许的「我必使你得大名」(七9)。
- 「设立防营」(14节),即设立要塞,控制南方通往红海的商道,并向以东人收取贡品。
- 当大卫前往北方的琐巴攻击亚兰人时(3节),以东从南面入侵,约押和亚比筛(代上十八12)转回迎战以东。在危急之中,大卫首先向神认罪(诗六十1-3),反省自己陷入两线作战,是否是因为个人的野心膨胀。当「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下八6)的时候,肉体难免就会出头;此时,神突然让大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危机之中,好让他清醒过来,认识到「人的帮助是枉然的」(诗六十11),回转单单倚靠神(诗六十12),最终赢得了这场争战。因着这一段历史,大卫写出了诗篇第六十篇。
- 圣灵第一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节),是说大卫主动出击,打败了「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12节),征服了从埃及小河到哈马口的整个应许之地(民三十四2-12),是全面的得胜;圣灵第二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14节),是说大卫打败了入侵的以东人,超出了应许之地的范围,是得胜有余。神所赐的得胜,不是局部的得胜、也不是勉强的得胜,而是完全的得胜,并且「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7)。
【撒下八15】「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撒下八16】「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撒下八17】「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
【撒下八18】「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 「秉公行义」(16节)原文是「施行公平和公义」。「公平」(赛三十18)和「公义」(诗三十六6)都是神的性情,神国度的君王必须按着神的性情来治理(诗八十九14)。
- 「元帅」(16节)是军队的统帅。
- 「史官」(16节)负责记录国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文件,兼作传令官。
- 「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17节)可能是文士抄写错误,应该是「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十五24、29;撒上二十二20;王上一7)。
- 「撒督」(17节)是非尼哈的后裔(代上六4-8),他和以利的后裔「亚比亚他」一同作祭司长。到了所罗门王的时代,撒督代替亚比亚他作大祭司(王上二35;代上二十九22),应验了神弃绝以利家的预言(撒上二35-36)。
- 「书记」(17节)负责管理外交公文,相当于外交部长。
- 「比拿雅」(18节)是大卫的护卫长,在所罗门的时代取代约押作了元帅(王上四4)。
-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18节)是来自地中海克里特岛的雇佣兵,作大卫的近身侍卫。
- 「领袖」(18节)可能指「王室顾问」。
- 15-18节是大卫国度的行政组织,以色列的国家体制开始制度化。神的国度不是只讲爱心、只要火热、只传福音就可以了,还必须有规矩,「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十四40),「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神的百姓各就各位,神的国度才能「坚立」(七16);新约的信徒「循规蹈矩」,才能站稳信心的脚步,「信基督的心也坚固」(西二5)。
- 大卫有了神的应许,但却不是躺着等待神来坚立国度,而是紧紧抓住神的应许,一面对外南征北战,一面对内「向众民秉公行义」(15节),积极支取神的得胜。虽然神自己会负责成就祂的应许,但「与神同工」(林前三9)的人不能消极怠工,应当紧紧跟上神的带领,因为「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林前三8)。人若不肯忠心在神面前尽本分,「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