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6章逐节注解、祷读

【王下六1】「先知门徒对以利沙说:『看哪,我们同你所住的地方过于窄小,」

【王下六2】「求你容我们往约旦河去,各人从那里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他说:『你们去吧!』」

【王下六3】「有一人说:『求你与仆人同去。』回答说:『我可以去。』」

【王下六4】「于是以利沙与他们同去。到了约旦河,就砍伐树木。」

【王下六5】「有一人砍树的时候,斧头掉在水里,他就呼叫说:『哀哉!我主啊,这斧子是借的。』」

【王下六6】「神人问说:『掉在哪里了?』他将那地方指给以利沙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头,抛在水里,斧头就漂上来了。」

【王下六7】「以利沙说:『拿起来吧!』那人就伸手拿起来了。」

  • 这些「先知门徒」(1节)可能住在耶利哥(二5),离约旦河很近。「我们同你所住的地方」(1节),可能是耶利哥的先知学校。
  • 「斧头」(5节)原文是「铁」,指装在斧子上的铁头。当时的铁器很贵,先知门徒没有能力购买,只能借来使用。
  • 以利沙问:「掉在哪里了」(6节),表明他也不知道斧头掉在哪里。以利沙并没有特异功能可以随意行神迹,他的神迹都是神特意要行的,为要显明「神是拯救」:祂不但肯拯救以色列联军脱离困境(三17-18),也肯拯救不小心丢失斧头的先知门徒脱离窘迫。
  • 「斧头就漂上来了」(6节),意思是「使斧头浮上来了」(英文ESV、NASB译本)。这个神迹不是斧头自己漂上来,而是木头自动找到斧头,带着斧头浮上来。
  • 所有的神迹都有神特别的目的,这个小小的神迹,是要在本章结尾的时候,让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无可推诿,不得不承认:神连丢失斧头的门徒都肯顾念,撒马利亚城的百姓陷入困境,不是因为「耶和华不帮助」(27节),而是人拒绝回转归向神。

【王下六8】「亚兰王与以色列人争战,和他的臣仆商议说:『我要在某处某处安营。』」

【王下六9】「神人打发人去见以色列王,说:『你要谨慎,不要从某处经过,因为亚兰人从那里下来了。』」

【王下六10】「以色列王差人去窥探神人所告诉所警戒他去的地方,就防备未受其害,不止一两次。」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悖逆神,「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申二十八25)。但是,满有怜悯的神「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而是继续忍耐,屡次差遣先知提醒以色列王。
  • 神的忍耐是有目的的,为要在本章结尾的时候,让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无可推诿,不得不承认:自己「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罗二4)是领自己悔改。

【王下六11】「亚兰王因这事心里惊疑,召了臣仆来,对他们说:『我们这里有谁帮助以色列王,你们不指给我吗?』」

【王下六12】「有一个臣仆说:『我主,我王!无人帮助他,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将王在卧房所说的话告诉以色列王了。』」

【王下六13】「王说:『你们去探他在哪里,我好打发人去捉拿他。』有人告诉王说:『他在多坍。』」

【王下六14】「王就打发车马和大军往那里去,夜间到了,围困那城。」

  • 「多坍」(13节)位于撒马利亚城以北约20公里,亚兰的大军可以深入到这里,表明他们根本不把以色列军队放在眼里。
  • 亚兰军队很有策略地夜间到达,围困那城」(14节),防止以利沙白天逃走。

【王下六15】「神人的仆人清早起来出去,看见车马军兵围困了城。仆人对神人说:『哀哉!我主啊,我们怎样行才好呢?』」

【王下六16】「神人说:『不要惧怕!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

【王下六17】「以利沙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开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见。』耶和华开他的眼目,他就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

  • 「与我们同在的」(16节),原文是复数,指「满山的火车火马」(17节),也就是在属灵争战中保护信徒、服侍信徒(来一14)的天使。
  • 「山」(17节)原文是单数,指多坍旁边的山丘。
  • 人肉眼能看见的「车马军兵」(15节)虽然可怕,但实际上不堪一击;只有人肉眼看不见的「火车火马」(17节),才是在属灵争战中决定胜败的关键。因此,在难处面前,我们应当求神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目,让我们能看到「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约壹四10)。因为「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
  • 神特意让这位少年人看见「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16节),是要在本章结尾的时候,让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无可推诿,不得不承认:神既然肯差派「满山的火车火马」来保护一个小小的仆人,撒马利亚城的百姓被亚兰人围困,不是因为「耶和华不帮助」(27节),而是人拒绝寻求神的拯救。
上图:多坍遗址(Tel Dothan)旁边的山丘。「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王下六17)。

上图:多坍遗址(Tel Dothan)旁边的山丘。「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王下六17)。

【王下六18】「敌人下到以利沙那里,以利沙祷告耶和华说:『求你使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华就照以利沙的话,使他们的眼目昏迷。」

【王下六19】「以利沙对他们说:『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们跟我去,我必领你们到所寻找的人那里。』于是领他们到了撒马利亚。」

【王下六20】「他们进了撒马利亚,以利沙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开这些人的眼目,使他们能看见。』耶和华开他们的眼目,他们就看见了,不料,是在撒马利亚的城中。」

  • 以利沙并没有撒谎,因为他的家的确是在撒马利亚(32节)。
  • 从多坍到撒马利亚大约要走4个小时,早晨出发,大约中午能到。

【王下六21】「以色列王见了他们,就问以利沙说:『我父啊,我可以击杀他们吗?』」

【王下六22】「回答说:“不可击杀他们!就是你用刀用弓掳来的,岂可击杀他们吗(或译:也不可击杀,何况这些人呢)?当在他们面前设摆饮食,使他们吃喝回到他们的主人那里。』」

【王下六23】「王就为他们预备了许多食物;他们吃喝完了,打发他们回到他们主人那里。从此,亚兰军不再犯以色列境了。」

  • 「以色列王」(21节),可能就是约兰王。他说:「我父啊」(21节),是表示对先知的尊重。
  • 神不允许约兰击杀俘虏,是因为这个神迹的目的不是要击杀仇敌,而是要施行拯救。神不必使用「满山的火车火马」(16节)来击杀敌军,只让约兰王「在他们面前设摆饮食,使他们吃喝回到他们的主人那里」(22节),就可以让百姓得着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和平(23节)。
  • 神用一顿饭赢得了与亚兰的和平,是要在本章结尾的时候,让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无可推诿,不得不承认:神兵不血刃就能让「亚兰军不再犯以色列境了」(23节),因此,后来亚兰王「上来围困撒马利亚」,不是因为「耶和华不帮助」(27节),而是人拒绝寻求神的拯救。

【王下六24】「此后,亚兰王便·哈达聚集他的全军,上来围困撒马利亚。」

【王下六25】「于是撒马利亚被围困,有饥荒,甚至一个驴头值银八十舍客勒,二升鸽子粪值银五舍客勒。」

  • 神一再地向百姓显出拯救,不住地留给他们悔改的机会;但百姓已经全然败坏,拒绝悔改。因此,在短暂的和平之后,亚兰王又「上来围攻撒玛利亚」(24节),百姓所面临的严重的刀剑和饥荒,都是神早已宣告过的刑罚(申二十八22)。
  • 驴子不分蹄,属于不洁净的动物(利十一3 申 14:4-8),以色列人不能吃。但现在「驴头」竟然「值银八十舍客勒」(25节),相当于当时的雇工八十个月的工资?。
  • 「鸽子粪」(25节)可能指某种皂荚树的豆荚,可以用来充饥,也可能是盐的代替品(《犹太古史记》卷9第4章第62节)。「二升」(25节)原文是「四分之一卡布」,一卡布折合六分之一细亚,「四分之一卡布」大约是0.3升,这点鸽子粪竟然需要当时的雇工五个月的工资。

【王下六26】「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经过,有一个妇人向他呼叫说:『我主,我王啊!求你帮助。』」

【王下六27】「王说:『耶和华不帮助你,我从何处帮助你?是从禾场,是从酒榨呢?』」

  • 约兰王经历了许多的神迹和拯救,但却仍然不肯离开金牛犊。当他落在神的管教之中,不去省察自己总不离开的罪(三3),只知道埋怨神「不帮助」(27节)。
  • 约兰王说「耶和华不帮助你」(27节),实际上,他心目中的「耶和华」只是冒充神的金牛犊。他所敬拜的金牛犊只会施恩,却不会管教。今天,有些人所相信的神只有慈爱、宽容,没有公义、圣洁,其实只是人所想象的金牛犊。

【王下六28】「王问妇人说:『你有什么苦处?』她回答说:『这妇人对我说:“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儿子。”」

【王下六29】「我们就煮了我的儿子吃了。次日我对她说:“要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可以吃。”她却将她的儿子藏起来了。』」

【王下六30】「王听见妇人的话,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经过)百姓看见王贴身穿着麻衣。」

【王下六31】「王说:『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儿子以利沙的头仍在他项上,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 「麻衣」(30节)是用粗糙的黑色山羊毛布料做成的衣服,通常是表示悔改、守丧或祈求时穿的。
  • 约兰王「贴身穿着麻衣」(30节),表示替百姓向神祈求拯救。他见到百姓易子而食,又「撕裂衣服」,表示认同百姓的痛苦。最后,他在极度的痛苦中,还把责任全部推到神的身上,要杀神的先知泄愤。今天,那些高举人的爱心、不肯敬畏神的世人,在灾难面前所做的,通常也就是这三步曲。
  • 撒马利亚城落到百姓易子而食的地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神借着律法早就警告过,当百姓悖逆到极点的时候,「你在仇敌围困窘迫之中,必吃你所生的,就是耶和华—你神所赐给你的儿女之肉」(申二十八53;利二十六29)。

【王下六32】「那时,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长老也与他同坐。王打发一个伺候他的人去;他还没有到,以利沙对长老说:『你们看这凶手之子,打发人来斩我的头;你们看着使者来到,就关上门,用门将他推出去。在他后头不是有他主人脚步的响声吗?』」

【王下六33】「正说话的时候,使者来到,王也到了,说:『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

  • 「凶手之子」(32节)可能指约兰的父亲亚哈是杀害拿伯的凶手,也可能指约兰此时的气质有如「凶手」。
  • 「在他后头不是有他主人脚步的响声吗」(32节),意思是以利沙知道约兰王已经改变了心意,后悔让人杀害先知,所以让人先把使者挡在门外,等待约兰王自己来收回命令(《犹太古史记》卷9第4章第69-70节)。约兰王是一个「心持两意」(王上十八21)的人,他既不相信巴力(三2),又不愿离开金牛犊(三3);既不肯完全顺服神,又不敢放肆地对先知发怒,一生都活在纠结之中,最后还是死在耶户手里(九24)。今天,许多信徒的生活岂不也像约兰一样吗?
  • 城中的长老们此时来到以利沙家中「与他同坐」(32节),可能是为了寻求神的拯救。本章之前所记录的神迹,正好让他们此时反省、思想:神既然愿意怜悯一个丢失斧头的先知门徒,此时为什么不肯怜悯易子而食的百姓(29节)?神既然可以兵不血刃地就让「亚兰军不再犯以色列境了」(23节),为什么此时不能阻止亚兰王「上来围困撒马利亚」(24节)?
  • 但是,人若没有圣灵在里面动工,也会像约兰王一样,不管是恩典的感化、还是管教的催逼,都不会主动归向神。恩典反而让人更加放纵,管教反而使人更加刚硬。实际上,以色列的王比亚兰的元帅更加难以回转:同样是到了人的尽头,乃缦愿意抛弃外邦偶像,但敬拜金牛犊的约兰王却以为自己一直在穿着麻衣「仰望耶和华」(30、33节),所以神欠他一个拯救,因此理直气壮地扬言:「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33节)。
  • 同样,传福音的人没有办法靠爱心来感动人,也不必用末日、地狱来吓唬人;不能「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一7),变成迎合人口味的「别的福音」(加一7)。信从「别的福音」的人,就像敬拜金牛犊的约兰,比不信的乃缦更难悔改。因此,主耶稣吩咐保罗照着真理「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徒十八9),因为凡是城中被神拣选的百姓(徒十八10),一定会在听到「基督的福音」后回转归向祂。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列王纪下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列王纪下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