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七1】「乌西雅的孙子、约坦的儿子、犹大王亚哈斯在位的时候,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以色列王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却不能攻取。」
【赛七2】「有人告诉大卫家说:『亚兰与以法莲已经同盟。』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
- 在先知书里,「以色列」(1节)、「以法莲」(2节)和「撒马利亚」(9节)通常都是指北国以色列。「大卫家」(2节)代表南国犹大王室,因为犹大王都是大卫的后裔。
- 第1节是概述危机,第2节是详述细节。仇敌「上来攻打耶路撒冷」(1节),并非普通的外敌入侵,而是神所施行的管教。亚哈斯「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代下二十八1),反而在全国敬拜偶像(代下二十八2-4),「所以,耶和华——他的神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代下二十八5)。因为亚哈斯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所以刚听到亚兰与北国结盟,内心就深感恐惧。「信靠的人必不着急」(二十八16),人若敬畏神,就不必害怕世人所怕(八12);但人若不敬畏神,就会害怕神以外的任何人、事、物,在难处面前「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2节)。
- 主前738-735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执政)在东方打败了制衡亚述最主要的敌人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亚述准备发动第二次西征,以征服大马士革、完全控制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因此,亚兰和北国以色列结成了抵抗亚述的联盟,并劝说南国犹大加入。遭到犹大王约坦的拒绝以后,联盟就入侵犹大(王下十五37;十六5)。此时约坦去世、亚哈斯继位。「亚兰王利汛」(1节)和「以色列王比加」(1节)围困亚哈斯,是想废黜他(6节)、另立新王,迫使犹大加入抵抗亚述的联盟。
- 虽然南国犹大在亚哈斯王期间才遭到入侵,根源却是在约坦王(王下十五37)。约坦虽然敬虔,但「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王下十五35),所以「百姓还行邪僻的事」(代下二十七2),破口越来越大,最终被神管教。但此时神的管教还是有限的,所以虽然仇敌「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却不能攻取」(1节)。
- 七至十一章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结构,主题是「以马内利」(14节)、也就是「神与我们同在」(14节) :
- 一、神主动应许以马内利(七1-九7)
- A1. 神将管教南国犹大(七1-25);
- B1. 神将使用亚述、管教百姓(八1-22);
- C1. 弥赛亚的盼望(九1-7);
- 二、神怎样成就以马内利(九8-十一16)
- A2. 神将追讨北国以色列(九8-十4);
- B2. 神将刑罚亚述、拯救余民(十5-34);
- C2. 弥赛亚的拯救(十一1-16)。
- 在这两组平行的经文中,第一组原文用十三个「儿子 ????/ban」串在一起,第二组原文用十三个「手 ???/y?d」串在一起。「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的经历,就是当百姓信靠神的时候,神的「手」(十一11、14、15)就成为拯救,无论人的「儿子」(七3、14;八2、3;九6)看起来多么软弱,他们的「手」(十一8)也将充满能力;而当百姓不信靠神的时候,神的「手」(九12、17、21;十4)就施行管教,无论人的「手」(十5、10、13、14、32)看上去多么强大,也将被显明不过是人的「儿子」(七1、4、5、6、9;八6)而已。
【赛七3】「耶和华对以赛亚说:『你和你的儿子施亚雅述出去,到上池的水沟头,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去迎接亚哈斯,」
【赛七4】「对他说:“你要谨慎安静,不要因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这两个冒烟的火把头所发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里胆怯。」
【赛七5】「因为亚兰和以法莲,并利玛利的儿子,设恶谋害你,」
【赛七6】「说:我们可以上去攻击犹大,扰乱它,攻破它,在其中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
- 神一面兴起仇敌管教百姓(代下二十八5),一面差遣先知劝勉亚哈斯回转(3节),「谨慎安静」(4节)地顺服神的管教。
- 「施亚雅述」(3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余民要归回」(十21、22)。神让以赛亚带着这个儿子一起向亚哈斯说话,就像神的话语「道成肉身」,用这个名字宣告神「在全地之中必成就所定规的结局」(十23)。
- 「你要谨慎安静」(4节),原文是「你要谨慎,要镇定」(和合本修订版)。人在神的管教面前应当「谨慎安静」、顺服管教,而不是倚靠肉体苦苦挣扎,像亚哈斯一样忙个不停:一面整顿军备、一面投靠亚述。因为「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三十15)。
- 「上池的水沟头」(3节)可能就是基训泉,「漂布地」(3节)可能是一个洗衣场。希西家后来从「基训的上源」(代下三十二30)开挖了秘密水道(王下二十20),把水引到城里的西罗亚池。当敌军即将围城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水源,所以亚哈斯的正常反应是前去察看基训泉;但神却派先知在路上「迎接亚哈斯」(3节),要他回转仰望神。
- 「冒烟的火把头」(4节)原文是「冒烟的火把残头」,形容亚兰王和以色列王外强中干,就像快要烧完的火把,虽然声势浩大,实际上是烟雾大于火焰(8、16节)。亚兰和北国以色列此时都是强弩之末、苟延残喘,不久就要被亚述所灭,但却还能围攻耶路撒冷(王下十六5)、夺取以拉他(王下十六6),表明这是出于神的管教(代下二十八5)。既是神的管教,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下,所以虽然仇敌「围困亚哈斯,却不能胜他」(王下十六5)。
- 「我们可以上去攻击犹大,扰乱它,攻破它」(6节),原文是「我们要上去攻击犹大,扰乱它,攻破它来归我们」(和合本修订版)。「他比勒的儿子」(6节)可能是北国以色列与亚兰联盟的一位支持者,仇敌的目的是在大卫的宝座上设立一个傀儡王。
【赛七7】「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所谋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
【赛七8】「原来亚兰的首城是大马士革;大马士革的首领是利汛。(六十五年之内,以法莲必然破坏,不再成为国民。)」
【赛七9】「以法莲的首城是撒马利亚;撒马利亚的首领是利玛利的儿子。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
- 「原来亚兰的首城是大马士革」(8节),原文是「因为亚兰的首都是大马士革」(和合本修订版)。既然犹大是神的百姓,仇敌却只是两个人(8-9节),亚哈斯和百姓何必慌张惧怕呢(2节)?
- 神可以使用仇敌管教自己的百姓(20节),但决不允许仇敌干扰祂永远的旨意。神的目的是管教,但仇敌的目的却是想「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6节)、消灭大卫的后裔,所以神宣告:「这所谋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7节)。
- 此时大约是主前735-734年。十二年后,亚述王撒珥根二世将征服北国,把以色列人掳到北方的亚述和东方的玛代(王下十七6)。再过五十多年,西拿基立的儿子、「亚述王以撒哈顿」(拉四2;王下十九37)(主前681-669年在位)将「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王下十七24),应验「六十五年之内,以法莲必然破坏,不再成为国民」(8节)的预言。
- 「信」(9节)和「立稳」(9节)的原文是字根相同的谐音字。神并不强迫人,人对神的预言可以选择信或不信;但运用自由意志,就要预备为自由的选择付代价。所以神一面要人作出选择,一面宣告了不信的代价:「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9节)。
【赛七10】「耶和华又晓谕亚哈斯说:」
【赛七11】「『你向耶和华——你的神求一个兆头:或求显在深处,或求显在高处。』」
【赛七12】「亚哈斯说:『我不求;我不试探耶和华。』」
- 神主动邀请亚哈斯向祂「求一个兆头」(11节),以证明先知的预言是真实的,所以并不算试探神。这个兆头可以「或求显在深处,或求显在高处」(11节),也许还可以让日月停止(书十12)。但不信的亚哈斯却像撒但一样(太四6),用「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申六16)的圣经来拒绝神,故作属灵地说:「我不试探耶和华」(12节),实际上是因为对神毫无信心,心中早已定意投靠亚述(王下十六7)。
- 神早已知道亚哈斯的不信,因为仇敌的入侵本身就是神的管教(代下二十八5)。因此,神邀请亚哈斯「求一个兆头」,只不过是要显明「大卫家」(13节)的败坏。今天,我们面临的每个危机,也在考验我们的属灵是否真实、敬虔是否假冒。有些人把信仰和生活当作两件事,在教会标榜属灵,到世界追求实惠。殊不知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神都要我们和亚哈斯一样做出选择:求神、还是求人?
【赛七13】「以赛亚说:『大卫家啊,你们当听!你们使人厌烦岂算小事,还要使我的神厌烦吗?」
【赛七14】「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赛七15】「到他晓得弃恶择善的时候,他必吃奶油与蜂蜜。」
【赛七16】「因为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
【赛七17】「耶和华必使亚述王攻击你的日子临到你和你的百姓,并你的父家,自从以法莲离开犹大以来,未曾有这样的日子。」
- 先知称呼亚哈斯为「大卫家」(13节),是把他当作大卫后裔的代表,提醒他谨记大卫之约(撒下七8-16):神要使用「大卫家」成为弥赛亚的血统,「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4-5)。
- 在神的计划中,人所当做的乃是「谨慎安静」(4节),顺服、遵行神的话语;人若伸出肉体的手,无论是想阻挡、还是想帮忙,都是不是出于信心,结果只会使神「厌烦」(13节)。「使……厌烦」这个动词的原文是复数,表明「大卫家」在历史上已经不断地使神「厌烦」,现在因着亚哈斯拒绝神而到了顶峰,以致先知不再说「你的神」(11节),而是说「我的神」(13节)。
- 神的救恩是不可抗拒的,祂的救赎计划既不依赖于「大卫家」的信心、回应或敬虔,也不取决于环境的顺逆,完全是祂主动「亲口应许」(王上八24)、定意「亲手成就」(王上八24)。因此,虽然亚哈斯根本没有信心(12节),但「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14节);虽然亚哈斯拒绝了神所应许的兆头(11节),但神却给「大卫家」赐下了更宝贵的「以马内利」,祂要「与我们同在」(14节)。然而,拒绝管教的亚哈斯却要遭受更大的管教(17节),拒绝神的人必要承担不信的代价。
- 「童女 ???????/al·m?’」(14节),原文既可以指「未婚的女子」(创二十四43;出二8;歌一3),也可以指「年轻的女子」(箴三十19)。七十士译本将「童女」译为「未婚的女子」,而《马太福音》也见证这「童女」预表童贞女马利亚(太一23)。「以马内利」的预言首先应验在以赛亚的时代(15-16节;八8),有可能是以赛亚的众子之一;而最终的应验是那位「大卫的子孙」(太二十二42-45)弥赛亚「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一14)。
- 「到他晓得弃恶择善的时候」(15节),指孩子十二岁举行成年礼之后。「他必吃奶油与蜂蜜」(15节),是预言十二年后,人们由于缺少粮食,只能倚靠天然出产的「奶油与蜂蜜」充饥。犹大将被神管教、遭到入侵,耕地荒废(23-25节)。
- 「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16节),指孩子十二岁举行成年礼之前。以赛亚发预言后十二年内,亚兰与北国以色列先后都被亚述所灭(王下十六9;十七6)。犹大将蒙神拯救,此时让亚哈斯心惊肉跳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16节)。
- 「以法莲离开犹大」(17节),指所罗门王去世以后,神的百姓分裂成南北两国(王下十二19)。亚哈斯拒绝信靠神、定意投靠亚述,但将来亚述不但「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代下二十八20),百姓将陷入南北分裂之后前所未有的灾难。犹大虽然暂时脱离了亚兰和北国的威胁(王下十六9),但却付出了更大代价(王下十六8),引狼入室、成为亚述的藩属国(17节)。今天,我们若不肯向神降服,只想靠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只能从一个仇敌转到另一个更凶恶的仇敌手中、从一个难处转到另一个更大的难处之下。
- 「以马内利」是神主动给「大卫家」、也是给自己百姓的应许,并不是根据人的属灵光景。15-17节宣告了「以马内利」的双重含义:
- 人若信靠神,「神与我们同在」将带来拯救(16节);
- 人若不信靠神,「神与我们同在」意味着管教(17节)。
- 因此,「以马内利」并不是只有恩典,而是「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当「神的眼目时常看顾」(申十一12)的时候,祂眼目的鉴察也「无处不在」(箴十五3)。「神与我们同在」的目的,并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神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让人以神为中心:「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二十一3)。
【赛七18】「『那时,耶和华要发嘶声,使埃及江河源头的苍蝇和亚述地的蜂子飞来;」
【赛七19】「都必飞来,落在荒凉的谷内、磐石的穴里,和一切荆棘篱笆中,并一切的草场上。」
- 18-25节用四个「那时」(18、20、21、23节),预言了「以马内利」(14节)将带来的四个管教,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土地将被占领(18-19节);
- B. 百姓将蒙羞辱(20节);
- B1. 百姓将受贫困(21-22节);
- A1. 土地将变荒凉(23-25节)。
- 「耶和华要发嘶声」(18节;五26),比喻神把埃及和亚述两大强国的军队当作苍蝇和蜜蜂一样差遣。希西家王年间,埃及的「古实王特哈加」(王下十九9)将进攻入侵犹大的亚述王西拿基立,两军占领了犹大全地。
【赛七20】「『那时,主必用大河外赁的剃头刀,就是亚述王,剃去头发和脚上的毛,并要剃净胡须。」
- 「大河」(20节)指幼发拉底河,「剃头刀」(20节)比喻亚述。「剃去头发和脚上的毛,并要剃净胡须」(20节),对于古代中东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撒下十4)。「头发和脚上的毛」代表全身的毛发,预言将来犹大没有一处可以逃过仇敌之手。
- 亚哈斯不肯信靠神,却「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王下十六8),想借助亚述的力量来消除危机(王下十六7)。亚述本是亚哈斯花钱从「大河外赁的」(20节)的援军,结果却被神使用,成了管教犹大的「剃头刀」。神已经应许了无条件的救恩,但亚哈斯却执意倚靠自己的力量来购买拯救,结果却发现自己是花钱买羞辱。同样,我们若在神之外靠赖什么,它也会成为让我们蒙羞的「剃头刀」,转而毁灭我们(八6-8)。
【赛七21】「『那时,一个人要养活一只母牛犊,两只母绵羊;」
【赛七22】「因为出的奶多,他就得吃奶油,在境内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与蜂蜜。」
- 21-22节是预言犹大在战乱中缺少粮食,幸存的百姓只能倚靠牲畜维生(21节)。但因着「以马内利」(14节),神仍将供应他们,百姓还有足够的「奶油与蜂蜜」(22节)充饥。
- 「奶油与蜂蜜」都不是来自人的努力,而是神白白的恩典。亚哈斯不肯信靠神,一面倚靠自己、积极备战(3节),一面倚靠势力、投靠亚述(王下十六7),但结果没有一样能靠得上,最终还得倚靠神的恩典。神的恩典并非根据人的属灵光景,而是根据祂的旨意。
- 「因为出的奶多,他就得吃奶油」(22节),意思可能指人口稀少,鲜奶喝不完,所以必须做成奶油保存起来(箴言三十33)。
【赛七23】「『从前,凡种一千棵葡萄树、值银一千舍客勒的地方,到那时必长荆棘和蒺藜。」
【赛七24】「人上那里去,必带弓箭,因为遍地满了荆棘和蒺藜。」
【赛七25】「所有用锄刨挖的山地,你因怕荆棘和蒺藜,不敢上那里去;只可成了放牛之处,为羊践踏之地。』」
- 「种一千棵葡萄树、值银一千舍客勒的地方」(23节),是比喻上好的葡萄园,但却将在战乱中荒废,成为野兽的藏身之处,所以「人上那里去,必带弓箭」(24节)。
- 「用锄刨挖的山地」(25节),指已经被开垦的耕地。在战乱中,农夫或战死、或被掳(王下十五29,十六9),农田将变成「放牛之处,为羊践踏之地」(25节)。
- 18-25节是亚哈斯与虎谋皮将导致的恶果,也是「以马内利」(14节)将带来的管教。今天,我们也常常和亚哈斯一样小信,在管教中就更难信靠,总是想用「大河外赁的剃头刀」(20节)来躲过眼前的难处,结果却使个人、家庭和教会落到荒凉、羞辱的地步。当我们面临神的管教时,是选择信靠神、顺服管教,还是选择倚靠肉体、继续挣扎呢?我们所盼望的「以马内利」,是立志跟从主,还是想让神围着我们的需要转呢?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