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13章逐节注解、祷读

【赛十三1】「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巴比伦。」

  • 「默示 ???????/mas-saw’」(1节)的原文与一1的「默示 ??????/khaw-zone’」和二1的「默示 ?????/khaw-zaw’」并非同一个词,又被译为「预言」(王下九25)、「重担」(二十二25),指神放在人心中的负担、不得不说的预言。
  • 十三-二十三章的预言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而是用十个「默示」(十三1;十四28;十五1;十七1;十九1;二十一1、11、13;二十二1;二十三1)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结构,两组预言各包括五个「默示」,启示神在全地掌权:
    • A. 巴比伦必不长久(十三1-十四27);
    •  B. 非利士错估前途(十四28-32);
    •   C. 摩押徒然祈求偶像(十五-十六章);
    •    D. 北国错误倚靠盟友(十七-十八章);
    •     E. 埃及的谋略将被败坏(十九-二十章);
    • A1. 巴比伦必要倾倒(二十一1-10);
    •  B1. 以东前途黑暗(二十一11-12);
    •   C1. 阿拉伯徒然互助互保(二十一13-17);
    •    D1. 南国错误倚靠自己(二十二章);
    •     E1. 推罗的货财必不存留(二十三章)。
  • 在亚述威胁的背景之下,十三-二十三章预言了十个国家的众生百相,包括巴比伦、非利士、摩押、亚兰、北国以色列、埃及、以东、阿拉伯、南国犹大和推罗。这些国家的反应和结局显明:神不但是以色列的神,更在全地掌权;祂不但将以公义管教百姓,更要以慈爱拯救他们;不但将以公义审判仇敌,更要使国度扩展到全地(十一9)。因此,当神使用亚述作为斧锯(十15)削伐列国(十33-34),「打发他攻击亵渎的国民」(十6)、管教神「所恼怒的百姓」(十6)的时候,百姓不应该倚靠任何地上的势力,而应当「谨慎安静」(七4)地学习「诚实倚靠」(十20)自己的神,因为祂必将使锡安成为全地的中心(二2-4)。
  • 十三1-十四27是论巴比伦的默示,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 A. 巴比伦必将倾覆(十三1-22);
    •  B. 神自己会领回百姓(十四1-2);
    • A1. 巴比伦必将被弃(十四3-23);
    •  B1. 神自己会拯救百姓(十四24-27)。
  • 「巴比伦」(1节)是位于亚述东方的一个古老城市,就是宁录所建的「巴别」(创十10)。大洪水之后,人类在这里开始悖逆、建造巴别塔(创十一1-9),逐渐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中心。因此,「巴比伦」比任何名字都更能代表人类想高举自己、倚靠自己的心态(十四14)。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古巴比伦王国曾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强权,到摩西的时代被埃及和赫人帝国取代。当以赛亚发出本章预言的时候,亚述帝国是神的百姓所要面对的世界强权和最大威胁,巴比伦只是亚述帝国东部一个动荡不安、经常反叛的藩属国。一百多年以后,新巴比伦帝国(Neo-Babylonian Empire,主前626-539年)将重新崛起。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将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将摧毁耶路撒冷和圣殿、掳走百姓,巴比伦从此将成为神仇敌的代名词。此时巴比伦并非犹大的敌人,而是盟友(三十九1)。但神却首先宣告了巴比伦的灭亡结局,好让百姓对地上的任何势力都不存幻想,「不再倚靠那击打他们的」(十20)。
上图:迦基米施战役示意图。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哈兰被攻陷,亚述残余力量逃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统治下的迦基米施。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于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

上图:迦基米施战役示意图。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哈兰被攻陷,亚述残余力量逃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统治下的迦基米施。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

【赛十三2】「应当在净光的山竖立大旗,向群众扬声招手,使他们进入贵胄的门。」

【赛十三3】「我吩咐我所挑出来的人;我招呼我的勇士——就是那矜夸高傲之辈,为要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赛十三4】「山间有多人的声音,好像是大国人民。有许多国的民聚集哄嚷的声音;这是万军之耶和华点齐军队,预备打仗。」

【赛十三5】「他们从远方来,从天边来,就是耶和华并祂恼恨的兵器要毁灭这全地。」

  • 「净光的山」(2节),指没有树木的荒山,所以在远处能看到所立之大旗。
  • 「使他们进入贵胄的门」(2节),比喻推翻世上的统治者。「门」是防卫的象征。
  • 「我所挑出来的人」(3节),原文是「我所分别为圣的人」(和合本修订版),指被神使用的军队。这些战士耀武扬威、高傲自信,却不知道自己只是被神差遣的器皿。
  • 玛代和波斯位于巴比伦东方五百多公里,就像「从远方来,从天边来」(5节)的,他们将于两百年后联合攻陷巴比伦城(但五30-31)。

【赛十三6】「你们要哀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

【赛十三7】「所以,人手都必软弱;人心都必消化。」

【赛十三8】「他们必惊惶悲痛;愁苦必将他们抓住。他们疼痛,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彼此惊奇相看,脸如火焰。」

  • 「耶和华的日子」(6节),指神介入历史,施行审判和「毁灭」(6节)的日子,包括对个别城市和国家局部的审判,以及对全世界终极的审判,最终将应验在基督再来「审判的日子」(太十一24)、「主耶稣的日子」(林前五5;林后一14)或「主的日子」(帖前五2;彼后三10)。「耶和华的日子」既是神审判和得胜的日子,也是神的百姓得赎的日子。先知以赛亚、以西结、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西番雅、撒迦利亚和玛拉基都反复提到「耶和华的日子」(赛十三6、9;结十三5;三十3;珥一15;摩五18、20;俄一15;番一7;亚十四1)、「耶和华的大日」(番一14)或「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 玛四5)。
  • 「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6节),是预言神将毁灭巴比伦。「毁灭 ????/shode」和「全能者 ???????/shad-dah’-ee」原文谐音,是双关语。
  • 「产难的妇人」(8节),形容痛苦、无助。
  • 「脸如火焰」(8节),形容羞愧、尴尬。巴比伦城是在骄傲自信的欢宴中陷落的(但五1-2)。

【赛十三9】「耶和华的日子临到,必有残忍、忿恨、烈怒,使这地荒凉,从其中除灭罪人。」

【赛十三10】「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

【赛十三11】「我必因邪恶刑罚世界,因罪孽刑罚恶人,使骄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强暴人的狂傲。」

【赛十三12】「我必使人比精金还少,使人比俄斐纯金更少。」

【赛十三13】「我——万军之耶和华在忿恨中发烈怒的日子,必使天震动,使地摇撼,离其本位。」

【赛十三14】「人必像被追赶的鹿,像无人收聚的羊,各归回本族,各逃到本土。」

【赛十三15】「凡被仇敌追上的必被刺死;凡被捉住的必被刀杀。」

【赛十三16】「他们的婴孩必在他们眼前摔碎;他们的房屋必被抢夺;他们的妻子必被玷污。」

  • 9-16节形容神将任凭拒绝祂的人无拘无束地渲泄本性(罗一24、26、28),毫无怜悯地互相毁灭(14-16节),作为对罪人的公义审判。人类战争的「残忍」(9、16节),并非因为神不怜悯,而因为罪的可怕。
  • 实际上,神不必主动伸手「除灭罪人」(9节),只要祂收回保护的手,任由罪人自己作主、尽情发挥,结果必然会自取灭亡。在「耶和华的日子」(9节),凡是不要神的人,都会得到他们所要的结果:「邪恶」(10节)自己就会「刑罚世界」(10节),「罪孽」(10节)本身就会「刑罚恶人」(10节),骄傲的结局必然会「使骄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强暴人的狂傲」(11节)。

【赛十三17】「我必激动玛代人来攻击他们。玛代人不注重银子,也不喜爱金子。」

【赛十三18】「他们必用弓击碎少年人,不怜悯妇人所生的,眼也不顾惜孩子。」

【赛十三19】「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

【赛十三20】「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

【赛十三21】「只有旷野的走兽卧在那里;咆哮的兽满了房屋。鸵鸟住在那里;野山羊在那里跳舞。」

【赛十三22】「豺狼必在它宫中呼号;野狗必在它华美殿内吼叫。巴比伦受罚的时候临近;它的日子必不长久。」

  • 17-22节预言巴比伦的倾覆。
  • 「玛代人」(17节)是古代伊朗北部的一个民族,又译为「米底亚人」,是与波斯人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在亚述帝国时期,巴比伦与东方的玛代长期结盟,最终将一同攻陷尼尼微、毁灭亚述,但神却预言「我必激动玛代人来攻击他们」(17节)。巴比伦征服亚述之后大约七十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古列(Cyrus the Great)于主前539年派遣「玛代人大流士」(但五31)攻占巴比伦城,应验了这个预言。
  • 「不注重银子,也不喜爱金子」(17节),指玛代人的兴趣不是财富、而是权力,所以不会被金银收买,毫无怜悯之心(18节),一心只想征服。
  • 「迦勒底」(19节)位于巴比伦尼亚(Babylonia)的南部,即现代的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主前11-9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黎凡特地区游牧的「迦勒底人」(伯一17)迁入这一地区,之后又有许多民族陆续迁入。主前780-748年,迦勒底人从亚述的附庸手中夺取了巴比伦王位,但很快就被镇压。亚述王撒珥根二世(Sargon II,主前722-705年在位)即位后,正被迫与东方的乌拉尔图(Urartu)和玛代争战,南方的埃及乘机鼓动非利士和犹大背叛亚述,迦勒底人「米罗达·巴拉但」(三十九1)也在古代伊朗南部的「以拦」(十一11)支持下再次短暂夺取巴比伦的王位(主前721-710年)。主前626年,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主前626-605年在位)在巴比伦建立了新巴比伦帝国(Neo-Babylonian Empire,主前626-539年)。因此,圣经中常用「迦勒底」来代指「巴比伦」。
  • 「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19节),指巴比伦历来都被美索不达米亚的各国、包括亚述视为宗教中心。主前689年,巴比伦因叛乱而被亚述王西拿基立彻底摧毁,城墙、寺庙和宫殿被夷为平地,碎石被扔到阿拉图(Arakhtu)的海边。此举引发众怒,导致西拿基立被两个儿子暗杀赎罪(三十七38),继位的以撒哈顿则迅速重建了巴比伦。
  • 以赛亚发出预言一百多年以后,尼布甲尼撒把巴比伦建成古代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成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19节),后来的波斯王和亚历山大也将把巴比伦城作为首都之一。继承亚历山大东部帝国的塞琉古一世迁都塞琉西亚以后,巴比伦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到了主前141年帕提亚帝国接管这片地区的时候,巴比伦已经被彻底废弃,「世世代代无人居住」(20节),连在沙漠游牧的「阿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20节)。
  • 「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19节),表明巴比伦的倾覆表面是玛代人的作为,实际上是神对巴比伦「邪恶、罪孽、狂妄、狂傲」(11节)的审判。
  • 此时,亚述帝国是统治世界的强权、百姓最大的威胁,巴比伦只是遥远东方的小国,但神却首先宣告一百多年后新巴比伦帝国的崛起和灭亡,而犹大所寄予厚望的外援巴比伦将成为百姓最大的仇敌。当被掳巴比伦的百姓回顾这一预言过程时,不能不承认与巴比伦结盟是他们最愚蠢的错误(三十九1-8),从此回转「诚实倚靠耶和华」(十20)。因为人在神之外无论倚靠什么,「它的日子必不长久」(22节)。
上图:曾经举世无双的巴比伦城,如今只剩一片废墟。

上图:曾经举世无双的巴比伦城,如今只剩一片废墟。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以赛亚书第1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赛亚书第14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