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33章逐节注解、祷读

【赛三十三1】「祸哉!你这毁灭人的,自己倒不被毁灭;行事诡诈的,人倒不以诡诈待你。你毁灭罢休了,自己必被毁灭;你行完了诡诈,人必以诡诈待你。」

  • 本章是第六个「祸哉」(1节),与第三个「祸哉」对应(二十九15-24)。前三个「祸哉」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启示人的败坏趋势、以及神不变的管教原则;而后三个「祸哉」则与具体的历史事件有关,预言神将怎样在亚述的危机中施行管教。在第三个「祸哉」中,先知责备百姓「向耶和华深藏谋略、又在暗中行事」,第六个「祸哉」则预言他们将在绝境之中每早晨求告神(2节);所以神将亲自对付亚述,并要赦免百姓的罪孽、与百姓同在
  • 第1节可译为「祸哉!你这未遭毁灭而毁灭人的人,人未以诡诈待你而你以诡诈待人的人!等你行完了毁灭,自己必被毁灭;你行完了诡诈,人必以诡诈待你」(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毁灭人的、行事诡诈的」(1节),可能都是指亚述(二十一2)。前五个「祸哉」都是向着神的百姓说的,惟独最后这个「祸哉」的对象是亚述。因为这最后一个「祸哉」是在百姓走头无路之后说的:犹大先是自信满满地与埃及联盟对抗亚述,然后又低三下四地向亚述求和,最后却被亚述诡诈毁约。这时,神要「勃然而兴」(10节),照祂所应许的,亲自对付亚述(三十33)。

【赛三十三2】「耶和华啊,求祢施恩于我们;我们等候祢。求祢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遭难的时候为我们的拯救。」

【赛三十三3】「喧嚷的响声一发,众民奔逃;祢一兴起,列国四散。」

【赛三十三4】「你们所掳的必被敛尽,好像蚂蚱吃(原文是敛)尽禾稼。人要蹦在其上,好像蝗虫一样。」

【赛三十三5】「耶和华被尊崇,因祂居在高处;祂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

【赛三十三6】「你一生一世必得安稳——有丰盛的救恩,并智慧和知识;你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

  • 2-24节章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百姓求神拯救(2-6节);
    •  B. 神让锡安绝处逢生(7-12节);
    • A1. 神与锡安同在(13-24节)。
  • 2-6节预言百姓将求神拯救锡安。
  • 「施恩」(2节)是神的定意(三十18)。「等候」(2节)是余民的标志(八17;四十31)。「求祢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遭难的时候为我们的拯救」(2节),这个祷告是人对神的信心回应,因为神已宣告:「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神;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三十18)。
  • 一旦百姓借着祷告回转「诚实倚靠耶和华」(十20),神就毫不迟延地行动。仇敌的势力虽然强大,但神只需要站起来就够了,「祢一兴起,列国四散」(3节),根本不必争战(4节;三十七36),因为战争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启十九19-20)。
  • 「救恩」(6节)原文是复数,表明神能提供各个方面的拯救。
  • 神并不需要倚靠人来高举祂,祂只要「一兴起」,就能使自己「被尊崇」(5节)、被高举,并且「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5节)。因此,并不是百姓等候神拯救,而是神等候人回转倚靠祂(三十18)。当我们倚靠自己施行「公平公义」的时候,自以为是在地上见证神,结果不是用自己的「社会公义 Social Justice」代替神的标准(三十二5),就是越来越自以为义、自满自足。因此,神并不着急「以公平公义充满」世界,而要等到世人倚靠自己建造的「坚固城」(二十五2)彻底失败(一21;五7),不得不「诚实倚靠耶和华」的时候,才会「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我们才可能「一生一世必得安稳——有丰盛的救恩,并智慧和知识」(6a;二十九18-19),真正「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6b;二十九23)。而人对神的「敬畏」,决不是从自己里面生发的感情,完全是因为神「手的工作在他那里」(二十九23)。

【赛三十三7】「看哪,他们的豪杰在外头哀号;求和的使臣痛痛哭泣。」

【赛三十三8】「大路荒凉,行人止息;敌人背约,藐视城邑,不顾人民。」

【赛三十三9】「地上悲哀衰残;黎巴嫩羞愧枯干;沙仑像旷野;巴珊和迦密的树林凋残。」

【赛三十三10】「耶和华说:现在我要起来;我要兴起;我要勃然而兴。」

【赛三十三11】「你们要怀的是糠秕,要生的是碎秸;你们的气就是吞灭自己的火。」

【赛三十三12】「列邦必像已烧的石灰,像已割的荆棘在火中焚烧。」

  • 7-12节预言神将使锡安绝处逢生。7-9节是人的绝境,10-12节是神的拯救。
  • 「他们的豪杰在外头哀号」(7节),可能指反叛亚述的联盟无法抵挡亚述的进攻,证明人的军事力量并不足恃。
  • 「求和的使臣痛痛哭泣」(7节),可能指亚述的条件苛刻(王下十八14-16)、或「敌人背约」(8节),证明人的智慧并不可靠。
  • 「敌人背约」,指亚述收了罚金之后,仍然围攻耶路撒冷(王下十八17)。
  • 若是犹大不与埃及结盟背叛亚述,「 黎巴嫩、沙仑、巴珊、迦密」(9节)都是土地肥沃、植被繁茂的地方,现在却都「枯干、凋残」(9节)。「地上悲哀衰残」(9节),证明世人倚靠自己的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 「糠秕 ???????/khaw-shash’」、「碎秸 ????/kash」、「火 ????/aysh」(11节)原文押韵。「糠秕、碎秸」都很容易着火,而且会迅速烧光,正如十八万亚述大军一夜之间就被天使歼灭(王下十九35-37)。亚述的高傲自大「就是吞灭自己的火」(11节;十12),罪必然会自我毁灭,这本身就是神的审判(12节)。
  • 当希西家一切的努力全然无效以后(9节),将不得不回转寻求神(王下十九1)。那时,神「兴起」(3节)的时刻就到了,祂将「起来、兴起、勃然而兴」(10节),三次强调祂正热切地等候施恩给百姓(三十18):
    1. 「起来 ????/koom」(10节)原文与「兴起」(二十八21;三十一2)是同一个词。过去,先知呼吁安逸的百姓「起来听」(三十二9),但他们却不肯「起来」,结果神就「兴起」攻击他们(二十八21;三十一2),让他们山穷水尽,才「起来」拯救。
    2. 「兴起 ????/room」(10节;三十18)原文与「高举」(二十六11)是同一个词。过去,纵然神「的手高举,他们仍然不看」(二十六11),只有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不得不看。
    3. 「勃然而兴 ??????/naw-saw’」(10节)原文与「驮」(三十6)、「赦免」(24节)是同一个词。过去,百姓「把财物驮在驴驹的脊背上」(三十6),向埃及购买拯救,神就任凭他们对「坐而不动的拉哈伯」(三十7)绝望之后,才「勃然而兴」、拯救百姓,又「赦免」百姓的无知和悖逆。
上图:Keren Carmel(迦密之角)是迦密山脉东北角的山峰,山下就是基顺河,山上有先知以利亚大战巴力先知的雕像。

上图:Keren Carmel(迦密之角)是迦密山脉东北角的山峰,山下就是基顺河,山上有先知以利亚大战巴力先知的雕像。

【赛三十三13】「你们远方的人当听我所行的;你们近处的人当承认我的大能。」

【赛三十三14】「锡安中的罪人都惧怕;不敬虔的人被战兢抓住。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

【赛三十三15】「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的财利、摆手不受贿赂、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的,」

【赛三十三16】「他必居高处;他的保障是磐石的坚垒;他的粮必不缺乏(原文是赐给);他的水必不断绝。」

  • 13-24节用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预言神与锡安同在的光景:
    • A. 锡安的百姓自惭形秽(14-16节);
    •  B. 神与锡安同在(17-23节);
    • A1. 锡安的百姓得蒙赦免(24节)。
  • 「远方的人、近处的人」(13节),代表全地,包括远方的亚述和近处的犹大。神的自我启示和拯救大能不单是为着选民,更是为着世上的万民(二2-4)。祂允许百姓陷入失败、世界弱肉强食,都是为了拆毁人所倚靠的「荒凉的城」(二十四10)和「坚固城」(二十五2),使全地都回转仰望祂。
  • 「不敬虔 ?????/khaw-nafe’」(14节)原文又被译为「亵渎」(九17;十6),指毁谤神、藐视神的态度。
  • 「火 ????/aysh」(14节)原文指祭坛上的火(利六9),也就是「亚利伊勒」(二十九1)。神的坛上一直有火焚烧,宣告神的同在。圣洁之火不但吞灭仇敌、施行拯救(三十33),也将洁净百姓、施行管教(六6-7;三十一9)。
  • 「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14b),指百姓经历了神的管教和拯救,看见「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从此「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6节;二十九23)。他们不敢拒绝「再提说以色列的圣者」(三十11),但却「惧怕、战兢」(14a)、自惭形秽,因为自己无法达到公义的要求(15节),所以不敢奢求与圣洁之神同住(14节;21节;利十九2)。
  • 15节是与神同住的资格,但世上恐怕没有人能够达到。「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二十四3-4),但现在的锡安却充满了「罪人、不敬虔的人」(14a),连先知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六5)。
  • 16节描述与神同住的福气,不但在「高处」(16节)有安全的保障,而且有粮与水的供应。但恐怕世人无人能有资格享受这种福气,唯一的盼望就是神的应许:「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诗二十四6)!

【赛三十三17】「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必见辽阔之地。」

【赛三十三18】「你的心必思想那惊吓的事,自问说:记数目的在哪里呢?平贡银的在哪里呢?数戍楼的在哪里呢?」

【赛三十三19】「你必不见那强暴的民,就是说话深奥,你不能明白,言语呢喃,你不能懂得的。」

【赛三十三20】「你要看锡安——我们守圣节的城!你的眼必见耶路撒冷为安静的居所,为不挪移的帐幕,橛子永不拔出,绳索一根也不折断。」

【赛三十三21】「在那里,耶和华必显威严与我们同在,当作江河宽阔之地;其中必没有荡桨摇橹的船来往,也没有威武的船经过。」

【赛三十三22】「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祂必拯救我们。」

【赛三十三23】「你的绳索松开:不能栽稳桅杆,也不能扬起篷来。那时许多掳来的物被分了;瘸腿的把掠物夺去了。」

  • 17-23节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宣告神将与自惭形秽的锡安百姓同在:
    • A. 弥赛亚君王辽阔之地的平安(17-19节);
    •  B. 锡安成为安静的居所(20节);
    • A1. 弥赛亚君王江河宽阔之地的平安(21-23节)。
  • 当蒙神拯救的余民承认自己的罪孽(14a节),痛感自己没有资格与神同住(14b)的时候,神却安慰他们:「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必见辽阔之地」(17节)。「耶和华是我们的王」(22节),百姓不但将看见神的荣耀,还将活在祂的国度里。
  • 「那惊吓的事」(18节),指仇敌的威胁。「记数目的」(18节),指负责数点贡银的亚述官员;「平贡银的」(18节),指负责称贡银的重量的亚述官员;「数戌楼的」(18节),指负责策划攻城的亚述官员。
  • 「强暴的民」(19节),指侵略犹大的外邦人。
  • 「我们守圣节的城」(20a),指锡安不再是那个「年上加年,节期照常周流」(二十九1),徒有敬虔的外表、「心却远离」(二十九13)的旧耶路撒冷。
  • 「安静 ????????/shah-an-awn’」(20b)原文就是「安逸」(三十二9)、「平静」(三十二18),倚靠神的锡安将获得真正的平安。
  • 「不挪移的帐幕,橛子永不拔出,绳索一根也不折断」(20c),指游牧者安全回家、不必再移动帐棚,比喻锡安的稳固。
  • 耶路撒冷并没有河,但将来神却要「与我们同在,当作江河宽阔之地」(21节)。比喻神的供应将像尼罗河的水一样充足。
  • 「其中必没有荡桨摇橹的船来往,也没有威武的船经过」(21节),指水虽然像埃及那样多,但却不会像埃及那样经常遭受从海上来的攻击,因为神「必显威严」(21节)。比喻「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
  • 「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22a),指神将像古代的士师一样治理百姓。「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22b),指神将在日常的一切事上引导百姓。「耶和华是我们的王;祂必拯救我们」(22c),指神与从前陆续兴起的士师不同,祂乃是永远掌权的王,能拯救到永远。
  • 「你的绳索松开:不能栽稳桅杆,也不能扬起篷来」(23a),是把锡安比作一艘残破的船,桅杆不稳、绳松帆落。但这样一艘破船,却载满了「许多掳来的物」(23b),甚至连「瘸腿的」(23c)软弱者也能夺得掠物(撒下五6;王下七8)。因此,锡安的平安不是倚靠自己的得胜,而是因着神的「拯救」(22节)。今天,有些人认为救恩是「神人合作」,这就像一位「瘸腿的把掠物夺去了」(22节),却自诩与勇士合作、一同得胜,叫人情何以堪呢?

【赛三十三24】「城内居民必不说:我病了;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

  • 「罪孽」(23节),指人犯罪的本性(一4;六7)。
  • 蒙神拯救的锡安百姓在神的光照之下,认清了自己罪人的本相,所以「锡安中的罪人都惧怕;不敬虔的人被战兢抓住」(14a),痛感自己没有资格与圣洁之神同住(14节)。因为他们倚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忠信的城变为妓女」(一21),无论怎样敬虔,都没有办法完美到「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的财利、摆手不受贿赂、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15节)的地步。但神却宣告:「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17节)。现在,神要解释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24节)。
  • 「赦免 ??????/naw-saw’」原文又被译为「勃然而兴」(10节)、「担当」(利十六22),是指每年赎罪日代罪山羊的赦免之法:大祭司「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利十六21),然后由这羊「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利十六22),永不再见。因此,神的赦免之法,并不是倚靠罪人不彻底的悔改、不靠谱的努力,而是百姓承认自己的「诸般的罪孽过犯」,神就「勃然而兴」,主动安排代罪山羊把他们的罪孽全部带走。因为只有百姓的罪孽先得赦免,他们才能与神恢复正常关系、弃绝偶像(二十七9),得享与神同住的福气(16节)。
上图:大祭司在给两只山羊做记号。根据《他勒目 Talmud》记载,两只山羊要尽可能相像,要用朱红色线系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角上,又系在「归与耶和华」的羊脖子上。犹太传统认为,如果在献祭和送走替罪羊之后,这条朱红色线变白了(the strip of crimson wool turn white),表明百姓的罪孽已经被赎。而在第二圣殿被毁之前40年,朱红色线停止变白,反而变得更为深红(《他勒目 Talmud》Rosh Hashana 31b, Yoma 39b)。

上图:大祭司在给两只山羊做记号。根据《他勒目 Talmud》记载,两只山羊要尽可能相像,要用朱红色线系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角上,又系在「归与耶和华」的羊脖子上。犹太传统认为,如果在献祭和送走替罪羊之后,这条朱红色线变白了(the strip of crimson wool turn white),表明百姓的罪孽已经被赎。而在第二圣殿被毁之前40年,朱红色线停止变白,反而变得更为深红(《他勒目 Talmud》Rosh Hashana 31b, Yoma 39b)。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以赛亚书第3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赛亚书第34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