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二十1】「第七年五月初十日,有以色列的几个长老来求问耶和华,坐在我面前。」
【结二十2】「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3】「『人子啊,你要告诉以色列的长老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来是求问我吗?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们求问。」
【结二十4】「人子啊,你要审问审问他们吗?你当使他们知道他们列祖那些可憎的事,」
- 二十-二十三章是第三次审判的信息。
- 这些是第三批来求问先知的长老(1节),他们与第一批(八1)和第二批(十四1)都不同。神并没有谴责他们心中敬拜偶像(十四3),虽然也拒绝被他们求问(3节),但却用两堂历史课夹着七段信息,详细地作出了回答:
- A. 以色列的悖逆历史(二十5-44);
- B. 神的七段信息(二十45-二十二章);
- A1. 两姊妹的淫乱历史(二十三章)。
- 「第七年五月初十日」(1节),指约雅斤被掳第七年,第二次审判的信息已经过了十一个月(八1),离巴比伦围攻耶路撒冷还有两年零五个月(二十四1;王下二十五1)。此时西底家与埃及的联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被掳的百姓可能也听到了风声,因此人心浮动,不肯按照先知耶利米的吩咐、安心顺服管教(耶二十九4-7)。
- 神从来都不会拒绝专心寻求祂的人,祂亲口应许:「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二十九13)。但神也会先问我们:「你们来是求问我吗」(3节)?如果求问神的人并不愿意顺服神的旨意,只想听到合己心意的答案,再明白神的旨意也没有用。所以神两次宣告:「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们求问」(3、31节;十四3、7-8)。
- 「人子啊,你要审问审问他们吗」(4节),可译为「人子啊,你要审问他们吗?你要审问吗」(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人只想求问前程,神却要他们反思过去;人只想快速知道答案,神却要他们先上一堂历史课——「你当使他们知道他们列祖那些可憎的事」(4节)。人若不肯从历史里学习功课,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人若愿意认真反省历史,历史必会告诉他们未来。因为自从以色列被拣选以来,人的罪性从未改善,神的工作法则也永不改变。
- 神的历史课包括:
- 以色列在埃及第一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5-9节);
- 出埃及的百姓在旷野第二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10-17节);
- 出埃及的新一代在旷野第三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17-26节);
- 以色列现在的悖逆光景(27-31节);
- 神对被掳百姓的洁净计划(32-39节);
- 神对被掳百姓的恢复计划(40-44节)。
- 今天,有些人平时不肯查考圣经,遇到事情才来求问神,神也不会被他们求问。因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许多回答早已记录在圣经的历史里,「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结二十5】「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当日我拣选以色列,向雅各家的后裔起誓,在埃及地将自己向他们显现,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结二十6】「那日我向他们起誓,必领他们出埃及地,到我为他们察看的流奶与蜜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
【结二十7】「我对他们说,你们各人要抛弃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可因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结二十8】「他们却悖逆我,不肯听从我,不抛弃他们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离弃埃及的偶像。『我就说,我要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在埃及地向他们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结二十9】「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免得我名在他们所住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我领他们出埃及地,在这列国人的眼前将自己向他们显现。」
- 5-19节是以色列在埃及第一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
- 「当日我拣选以色列,向雅各家的后裔起誓,在埃及地将自己向他们显现,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5节),这是回顾神向摩西自我显现(出六2-8)。本章七次强调「起誓」(5×2、6、15、23、28、42节),原文是「举起我的手」。神的第一次「起誓」,就是向摩西宣告的(出六8)。
- 「耶和华」这个名字,是神向摩西启示的立约之名(出三14),代表祂的性情。神在本章一再宣告「我是耶和华」(5、7、12、19、20、26、38、42、44节),等于宣告祂是信实守约、公义慈爱、又有恩典的神。
- 神对以色列的应许是「流奶与蜜之地」(5节),这是一个无价的恩典,惟一的条件是「抛弃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可因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7节),也就是十诫中的第一诫(出二十3)。但是,以色列人却连这样简单的一条都做不到(8节)。圣经并没有详细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属灵光景,只是在这里总结: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悖逆、不肯听从」(8节),「不抛弃他们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离弃埃及的偶像」(8节),只配得到神的忿怒(8节)。因此,神领百姓出埃及,并非因为他们敬虔顺服、满足条件,而是神为了彰显自己的名,要借着出埃及的历史,「在这列国人的眼前将自己向他们显现」(9节;书二9-11)。
- 神并没有让以色列抛弃埃及的荣华富贵,而是让他们「离弃埃及的偶像」。因为他们既不是埃及的主人,也不是埃及的客人,而是在埃及当奴隶——「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叹息哀求,他们的哀声达于神」(出二23)。今天,当主呼召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祂的时候,我们也不是为主牺牲自己、放下荣华富贵,只是放下奴隶的生活、离弃心中的偶像,没有一样是值得留恋的。
- 从埃及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神管教百姓的模式:神主动施恩(5-7节)->人悖逆不听(8节)->神为自己的名一面赦免、一面洁净(9节)。这个管教模式将在选民的历史上不断地重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认识祂是信实不变的神。
【结二十10】「这样,我就使他们出埃及地,领他们到旷野,」
【结二十11】「将我的律例赐给他们,将我的典章指示他们;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
【结二十12】「又将我的安息日赐给他们,好在我与他们中间为证据,使他们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他们成为圣的。」
【结二十13】「以色列家却在旷野悖逆我,不顺从我的律例,厌弃我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大大干犯我的安息日。『我就说,要在旷野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灭绝他们。」
【结二十14】「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领他们出埃及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
【结二十15】「并且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不领他们进入我所赐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
【结二十16】「因为他们厌弃我的典章,不顺从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他们的心随从自己的偶像。」
【结二十17】「虽然如此,我眼仍顾惜他们,不毁灭他们,不在旷野将他们灭绝净尽。」
- 10-17节是出埃及的百姓在旷野第二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
- 在出埃及之前,神对百姓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7节)。来到旷野以后,以色列脱离了奴隶的地位,神的启示和要求也增加了,多了律例典章(11节)和安息日(12节)。
- 「将我的律例赐给他们,将我的典章指示他们」(11节),指神在西奈山赐下律法(出二十1-17)。律法并非重担,而是恩典的礼物,因为「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11、21节;申四40)。
- 「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是引自《利未记》(利十八5)。神的律例典章,是向祂的百姓指出的一条活路,「因此活着」原文的意思是「照着律例典章的要求而活」,这不是苟延残喘地「活着」,而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六4),使我们「活着就是基督」(加二20),活得有荣耀、有尊严、有价值。
- 「我的安息日」(12节;出三十一13),指在神里面的安息,这是神自己的安息(创二2),并非限制人自由的宗教规条。这「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二27)。神赐下祂的安息日,作为神与人之间的立约「证据」(12节;出三十一13),为要「使他们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他们成为圣的」(12节)。因为人之所以能在安息日不工作、不争战,而是安息在神里面,是因为神已经把以色列从万民之中分别出来,归给自己「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所以神也必作他们的供应和保障。
- 「我——耶和华是叫他们成为圣的」(12节),这是神在西奈山自我启示的名字「耶和华玛卡代西 Yahweh Maccaddeschcem」(出三十一13)。
- 「以色列家却在旷野悖逆我」(13节)包括在西奈山下拜金牛犊(出三十二1-6),两次干犯安息日(出十六27;民十五32)。
- 神主动施恩(10-12节)->人悖逆不听(13节)->神为自己的名一面赦免、一面洁净(14-17节),这个管教模式在旷野的第一代以色列人身上再次重现了。
【结二十18】「『我在旷野对他们的儿女说:不要遵行你们父亲的律例,不要谨守他们的恶规,也不要因他们的偶像玷污自己。」
【结二十19】「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要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
【结二十20】「且以我的安息日为圣。这日在我与你们中间为证据,使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结二十21】「只是他们的儿女悖逆我,不顺从我的律例,也不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干犯我的安息日。『我就说,要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在旷野向他们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结二十22】「虽然如此,我却为我名的缘故缩手没有这样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领他们出埃及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
【结二十23】「并且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将他们分散在列国,四散在列邦;」
【结二十24】「因为他们不遵行我的典章,竟厌弃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眼目仰望他们父亲的偶像。」
【结二十25】「我也任他们遵行不美的律例,谨守不能使人活着的恶规。」
【结二十26】「因他们将一切头生的经火,我就任凭他们在这供献的事上玷污自己,好叫他们凄凉,使他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 18-26节是出埃及的新一代在旷野第三次经历神的管教模式。
- 神再次强调祂的律例典章(19节)和安息日(20节),但第二代的以色列人也同样失败了(21节)。
- 「并且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将他们分散在列国,四散在列邦」(23节),指神借着摩西警告背约的咒诅(申二十八64-68)。
- 「我也任他们遵行不美的律例,谨守不能使人活着的恶规」(25节),指神任凭百姓效法迦南人拜偶像,甚至把儿女献给摩洛(26节),作为对他们的审判。
- 「将一切头生的经火」(26节),指以色列人将儿女为祭物,献给亚扪人的神摩洛。
- 「好叫他们凄凉」(26节),可译为「我令他们惊恐」(和合本修订版)。
- 神主动施恩(18-20节)->人悖逆不听(21节)->神为自己的名一面赦免、一面洁净(22-26节),这个管教模式在旷野的第二代以色列人身上第三次重现了。
【结二十27】「『人子啊,你要告诉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的列祖在得罪我的事上亵渎我;」
【结二十28】「因为我领他们到了我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他们看见各高山、各茂密树,就在那里献祭,奉上惹我发怒的供物,也在那里焚烧馨香的祭牲,并浇上奠祭。」
【结二十29】「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所上的那高处叫什么呢?(那高处的名字叫巴麻直到今日。)」
【结二十30】「所以你要对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仍照你们列祖所行的玷污自己吗?仍照他们可憎的事行邪淫吗?」
【结二十31】「你们奉上供物使你们儿子经火的时候,仍将一切偶像玷污自己,直到今日吗?以色列家啊,我岂被你们求问吗?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们求问。」
- 27-31节是以色列现在的悖逆光景。
- 「各高山、各茂密树」(28节)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以色列定居迦南之后,也随从他们的风俗,在高山上修筑丘坛、敬拜偶像。
- 「巴麻」(29节)的意思就是「高地」。「你们所上的那高处叫什么呢?那高处的名字叫巴麻直到今日」(29节),这是神在提醒百姓:敬拜偶像已经成为他们文化之中的一部分,以致习以为常、甚至都不觉得需要改掉这个惹神发怒的地名。
- 「我岂被你们求问吗」(31节),可译为「我岂能让你们求问呢」(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以色列的列祖在恩典之中进入了迦南,却很快就在恩典之中堕落,亵渎神、敬拜偶像(27-28节)。而以西结时代的以色列人也效法列祖、「仍将一切偶像玷污自己,直到今日」(31节)。既然以色列还在重复过去,自然也可以从历史里找到未来;既然以色列已经三次经历了神的管教模式(5-26节),当然也应该知道神将怎样对待悖逆的百姓(27-31节)。因此,神第二次强调:「我岂能让你们求问呢」(31节)?因为答案已经写在历史里了。
【结二十32】「『你们说:我们要像外邦人和列国的宗族一样,去事奉木头与石头。你们所起的这心意万不能成就。』」
【结二十33】「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总要作王,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倾出来的忿怒,治理你们。」
【结二十34】「我必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倾出来的忿怒,将你们从万民中领出来,从分散的列国内聚集你们。」
【结二十35】「我必带你们到外邦人的旷野,在那里当面刑罚你们。」
【结二十36】「我怎样在埃及地的旷野刑罚你们的列祖,也必照样刑罚你们。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结二十37】「我必使你们从杖下经过,使你们被约拘束。」
【结二十38】「我必从你们中间除净叛逆和得罪我的人,将他们从所寄居的地方领出来,他们却不得入以色列地。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结二十39】「『以色列家啊,至于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从此以后若不听从我,就任凭你们去事奉偶像,只是不可再因你们的供物和偶像亵渎我的圣名。」
- 知道了以色列的历史,也就知道了被掳百姓的未来,因为神管教的模式仍然有效,祂仍将为自己的名一面赦免、一面洁净。32-39节是神对被掳百姓的洁净计划,40-44节是神对百姓的恢复计划。
- 百姓想「像外邦人和列国的宗族一样」(32节)去敬拜偶像,但神绝不允许自己拣选的百姓完全与祂脱离关系,所以说「你们所起的这心意万不能成就」(32节)。即使百姓背约,神仍然是他们的神;即使百姓厌弃神作王(撒上八7),但祂「总要作王」(33节)。今天,有些软弱的信徒以为自己可以远离神、躲藏在万民之中,但只要是神所拣选的人,神绝不会放弃,「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29),「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
- 过去,神怎样「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申五15)把百姓领出埃及,现在,祂也要「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倾出来的忿怒」(33节)来治理他们,把他们从万民中领出来(34节),带领他们再一次经历旷野(35-36节;何二14;十二9)。这个旷野将是一个刑罚的旷野(35-36节)、洁净的旷野(37节)。
- 「我必使你们从杖下经过,使你们被约拘束」(37节),比喻神将像牧羊人一样,拿着杖一一数算回归的百姓(利二十七32;耶三十三13),只允许自己的羊进入羊圈,凡不属祂的都被拒之门外(约十14)。圣约就像羊圈,表面上是约束,实际上是保护。
- 「我必从你们中间除净叛逆和得罪我的人,将他们从所寄居的地方领出来,他们却不得入以色列地」(38节),是预言那些不肯顺服的百姓既不能在被掳之地安居(耶二十九5-7)、也无法回归以色列(耶四十四27-28)。
- 「圣名」(39节)是本书的关键词,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了二十五次,其中六次在《利未记》(利二十3;二十二2;二十二32;二十四11、14、23)、八次在《以西结书》(二十39;三十六20、21、22;三十九7、25;四十三7、8)。神在立约时宣告:「你们不可亵渎我的圣名;我在以色列人中,却要被尊为圣。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利二十二32),但现在却说:「从此以后若不听从我,就任凭你们去事奉偶像,只是不可再因你们的供物和偶像亵渎我的圣名」(39节)。意思是被掳的百姓若是不肯安心在巴比伦接受管教,神将任凭他们继续敬拜偶像,不再把他们领回应许之地、享受圣约的祝福。
【结二十40】「『主耶和华说:在我的圣山,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所有以色列的全家都要事奉我。我要在那里悦纳你们,向你们要供物和初熟的土产,并一切的圣物。」
【结二十41】「我从万民中领你们出来,从分散的列国内聚集你们,那时我必悦纳你们好像馨香之祭,要在外邦人眼前在你们身上显为圣。」
【结二十42】「我领你们进入以色列地,就是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之地,那时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结二十43】「你们在那里要追念玷污自己的行动作为,又要因所做的一切恶事厌恶自己。」
【结二十44】「主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为我名的缘故,不照着你们的恶行和你们的坏事待你们;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 40-44节是神对被掳百姓的恢复计划。
- 「圣山」(40节)即锡安山,指耶路撒冷。那些被洁净了的余民(38节)将会回到耶路撒冷敬拜神,连人带敬拜都将蒙神悦纳(40-41节)。
- 「要在外邦人眼前在你们身上显为圣」(41节),意思是让外邦人借着神对以色列的管教和恢复,认识神的公义、慈爱和信实,承认惟有祂是独一真神。这是神拣选以色列的最终目的(9节)。
- 「你们在那里要追念玷污自己的行动作为」(43节),这是回应摩西的预言:「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申三十1)。因此,百姓的被掳和回归都是神计划之中必要成就的工作,并非倚靠人的良心发现、主动回转。
- 「又要因所做的一切恶事厌恶自己」(43节),这是人真正认罪悔改的标志。真正的悔改不是讨厌失败、厌恶「因所做的一切恶事」的后果,而是厌恶自己这个无法避免不做「一切恶事」的「自己」(六9;三十六31;伯四十二6)。人若只是觉得自己某些事情做得不对、某些弱点应当改进、某些难处需要帮助,并非「厌恶自己」,而是喜爱「自己」,只是想修身养性、美容健身,使「自己」变得更美。而「厌恶自己」,就是承认「自己」是可憎的,承认自己这个人就是问题,已经全然败坏,无法修修补补、只能彻底放弃。人若不「厌恶自己」,就不可能放下自己、「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更不可能否定自己(太十六24「舍己」原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太十六24)。人若不「厌恶自己」,认罪必然是肤浅的,悔改必然是暂时的,信仰必然是自恋的。
- 「我为我名的缘故,不照着你们的恶行和你们的坏事待你们;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44节),表明救恩从来就不是倚靠人的功德,而是因为神自己的性情。「耶和华」这个名字是神向摩西启示的立约之名(出三14),代表祂的性情。神在本章一再宣告「我是耶和华」(5、7、12、19、20、26、38、42、44节),等于宣告祂是信实守约、公义慈爱、又有恩典的神。
- 神主动施恩->人悖逆不听->神为自己的名一面赦免、一面管教,这个模式将在被掳的百姓身上第四次重现,也必将在今天的信徒身上不断出现。
【结二十45】「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46】「『人子啊,你要面向南方,向南滴下预言攻击南方田野的树林。」
【结二十47】「对南方的树林说,要听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火在你中间着起,烧灭你中间的一切青树和枯树,猛烈的火焰必不熄灭。从南到北,人的脸面都被烧焦。」
【结二十48】「凡有血气的都必知道是我——耶和华使火着起,这火必不熄灭。』」
【结二十49】「于是我说:『哎!主耶和华啊,人都指着我说:他岂不是说比喻的吗?』」
- 二十45-二十二章是神的七段信息,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烈火烧灭青树枯树(二十45-49);
- B. 耶和华的刀(二十一1-17);
- C. 神将显露耶路撒冷的罪恶(二十一18-27);
- D. 神将制止亚扪的刀(二十一28-32);
- C1. 神将除掉耶路撒冷的污秽(二十二1-16);
- B1. 耶和华的炉(二十二17-22);
- A1. 怒火烧灭犹大上下(二十二23-31)。
- 45-49节是第一段信息:烈火烧灭青树枯树。
- 此时先知身在北方的巴比伦,「面向南方」(46节),指面向犹大,预言犹大即将面临毁灭。
- 「南方的树林」(47节),比喻「耶路撒冷、圣所、以色列地」(二十一1)。
- 「烧灭你中间的一切青树和枯树」(47节),比喻犹大上下「义人和恶人」(二十一2)的肉身将要一同受苦。实际上,神要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堵住破口,「却找不着一个」(二十二30)。
- 「从南到北」(47节),可能是比喻南方的埃及煽风点火、鼓动犹大背叛巴比伦,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
- 「人都指着我说:他岂不是说比喻的吗」(49节),指先知认为急于回归的百姓不会相信犹大即将毁灭,所以会挖苦他的预言只是危言耸听的比喻。
- 以西结预言神将使一场森林大火席卷整个犹大,无人能够逃避(47节)。巴比伦将围攻耶路撒冷一年半(王下二十五1-10),彻底摧毁圣殿和圣城。因此,被掳的百姓不必幻想近期回归,而应安心等候神所预言的结局:「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
- 我们常常在四福音里看到主耶稣的回答似乎答非所问,神在此也没有对长老们对前程的求问给予正面、积极、肯定的回答(3节),而是先给他们上了一堂历史课(5-44节),然后耐心地用七段信息作为回答(45节-二十二31),好彻底打消被掳百姓的幻想。神从来不会答非所问,而是人并不知道自己所问的是什么;神也从来不会不回应人的祷告,只是人总是自动忽略不合心意的回答。一个能听到神回答的祷告,首先是降服在神面前的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十一2)。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