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摩四1】「你们住撒马利亚山如巴珊母牛的啊,当听我的话——你们欺负贫寒的,压碎穷乏的,对家主说:拿酒来,我们喝吧!」

  • 「撒马利亚山」(1节),指撒马利亚城所在的山。「巴珊」(1节)就是今天约旦河东的戈兰高地,以肥沃的草场和肥美的牛群驰名。
  • 「家主」(1节)是对丈夫的称呼。「巴珊的母牛」(1节)是讽刺生活奢华的北国贵妇,她们与丈夫同流合污、对丈夫颐指气使,虽然不是一家之主,但在审判面前,也要为自己的行为向神交账。
上图:巴珊(戈兰高地)的牛群,完全倚靠神所赐的雨水、青草生长。所以神说:「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诗五十10)。

上图:巴珊(戈兰高地)的牛群,完全倚靠神所赐的雨水、青草生长。所以神说:「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诗五十10)。

【摩四2】「主耶和华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说:日子快到,人必用钩子将你们钩去,用鱼钩将你们余剩的钩去。」

【摩四3】「你们各人必从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门。这是耶和华说的。」

  • 百姓拒绝归向神,神就任凭仇敌「用钩子将你们钩去,用鱼钩将你们余剩的钩去」(2节)。亚述用类似的方法带走俘虏。
  • 「破口」(3节)指城墙被敌人攻破的缺口。
  • 「哈门」(3节)的位置不能确定,可能是百姓被掳之地。
上图:亚述王以撒哈顿(Esarhaddon,主前681-669在位)的胜利石碑,记录了他于主前671年战胜埃及法老塔哈卡(Taharqa,主前690-664年在位)。石碑上,腓尼基王和埃及法老的嘴唇上的穿着环子,被亚述王撒哈顿用绳子牵着。

上图:亚述王以撒哈顿(Esarhaddon,主前681-669在位)的胜利石碑,记录了他于主前671年战胜埃及法老塔哈卡(Taharqa,主前690-664年在位)。石碑上,腓尼基王和埃及法老的嘴唇上的穿着环子,被亚述王撒哈顿用绳子牵着。

【摩四4】「以色列人哪,任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

【摩四5】「任你们献有酵的感谢祭,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 律法规定百姓每年三次朝见神(申十六16)、奉献十分之一(利二十七30)。这些背道的百姓即使超过律法的要求,每日献祭、每三日奉上十分之一,也不会蒙神悦纳。因为他们到「伯特利」敬拜的是金牛犊(王上十二29),到「吉甲」寻求的是外邦偶像(何四15;十二11)。因此,他们越敬拜,越「犯罪」(4节);越奉献,「越加增罪过」(4节)。
  •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利二11;七12),因此,「献有酵的感谢祭」(5节),实际上是人照着自己「所喜爱的」(5节)方式献祭。在亚兰文译本中,还加上「从暴力得来的」,表明这样的祭物是神所憎恶的。
  • 「甘心祭」(5节)本来是为了讨神喜悦,现在却成了百姓「所喜爱的」,被用来自夸敬虔、「宣传报告给众人」(5节)。
  • 百姓的宗教热诚高涨,却不能使他们归向神(6节),只能使他们归向金牛犊和偶像;他们的敬拜和事奉只是人「所喜爱的」,与神毫无关系。今天,许多外表热闹的敬拜,实际上是人的自娱自乐、自我安慰;许多出于肉体的事奉,实际上是人在贿赂偶像、换取利益。北国宗教的特点是:
    1. 看起来热心敬虔,献上自己;却只肯做自己「所喜爱的」事奉,实际是为了满足自己。
    2. 不肯默默事奉,只做在神面前;却喜欢「宣传报告给众人」,做在众人面前。

【摩四6】「我使你们在一切城中牙齿干净,在你们各处粮食缺乏,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摩四7】「在收割的前三月,我使雨停止,不降在你们那里;我降雨在这城,不降雨在那城;这块地有雨,那块地无雨;无雨的就枯干了。」

【摩四8】「这样,两三城的人凑到一城去找水,却喝不足;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摩四9】「我以旱风、霉烂攻击你们,你们园中许多菜蔬、葡萄树、无花果树、橄榄树都被剪虫所吃;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摩四10】「我降瘟疫在你们中间,像在埃及一样;用刀杀戮你们的少年人,使你们的马匹被掳掠,营中尸首的臭气扑鼻;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摩四11】「我倾覆你们中间的城邑,如同我从前倾覆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使你们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 「牙齿干净」(6节),指饥荒中没有食物可吃。
  • 「在收割的前三月」(7节),指春天,那时的春雨对农作物的收成非常重要。
  • 「旱风」(9节)指沙漠吹来的干热东风。「霉烂」(9节)指寄生虫的危害。「剪虫」(9节)就是「蝗虫」。
  • 「倾覆」(11节),可能指城市被敌军摧毁。「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11节),指经过刑罚后所剩下的余民(亚三2)。
  • 6-11节列出了七灾:饥荒、干旱、霉烂、蝗虫、瘟疫、战争、倾覆,都是神早已预言过的管教(利二十六14-39)。神在出埃及时用来对付仇敌的灾祸,现在却被用来管教百姓。
  • 在原文中,这七灾都是过去式,代表已经发生过的警告性灾祸,并非最后的审判。神五次强调「你们仍不归向我」(6、8、9、10、11节),说明神用七灾管教百姓的目的,是为了使百姓回转归向祂。但百姓却屡教不改、屡唤不醒,神恒久忍耐的爱,与人的顽梗悖逆成为鲜明的对比
  • 阿摩司书曾被人作为「解放神学」的依据,用来支持社会改革和革命。但是,北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因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出了问题。即使是神的选民,无论神怎样警告,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是律法中的咒诅,也没有因为这些警告而回转,何况是那些不认识神的外邦人呢?因此,任何改革或革命的结果,都是「你们仍不归向我」,都不可能解决人类的问题。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预备迎见你的神」(12节),接受神彻底的拆毁。

【摩四12】「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这样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 本节原文之前有个「因此」,表示神「必向你如此行」(12节)的原因,是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所以警告性的灾祸并不能使他们归向神(6、8、9、10、11节)。因此,神要百姓「预备迎见你的神」(12节),准备迎接最终的审判和拆毁。
  • 「预备」、「迎见」(12节)神,原文与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预备」(出十九11、15)、「迎接」(出十九17)神相同。当神在西奈山颁布十诫的时候(出二十1-17),「众百姓见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发颤,远远地站立」(出二十18),不敢直接听神说话(出二十19)。摩西安慰他们说:「不要惧怕;因为神降临是要试验你们,叫你们时常敬畏祂,不致犯罪」(出二十20)。神的「试验」已经让罪人「发颤」,何况现在将迎接的是神的审判呢?
  • 过去,摩西把「生死祸福」(申三十19)都陈明在百姓面前,并且呼吁百姓:「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现在,神再次让百姓选择怎样「预备迎见你的神」(12节),并且三次宣告:百姓若寻求神,「就必存活」(五4、6、14)。但是,人已经全然败坏、执迷不悟,只能面临彻底的拆毁和审判。为此,先知不得不为他的听众作了一首「哀歌」(五1-17)。

【摩四13】「那创山、造风、将心意指示人、使晨光变为幽暗、脚踏在地之高处的,祂的名是耶和华——万军之神。」

  • 此时,北国的百姓已经「不认识耶和华」(何五4),即将「因无知识而灭亡」(何四6)。因此,神亲自介绍自己,让百姓明白他们「当预备迎见」(12节)的是怎样一位神:
    1. 祂「创山、造风」,是创造有形无形世界的神;
    2. 祂「将心意指示人」,是主动启示自己的神;
    3. 祂「使晨光变为幽暗」,是管理万有的神;
    4. 祂的「脚踏在地之高处」,是审判全地的神;
    5. 祂是「耶和华——万军之神」,是大能的立约之神。
  • 这样一位伟大的神,竟然是与百姓立约的神,迎见祂本来是一件何等荣幸、兴奋的事。但对于即将受审的罪人来说,却将成为一件可怕的事。如果这样一位创造宇宙、大有能力的神「发烈怒,行事与你们反对」(利二十六28),人怎么能承受得住呢?与「迎见你的神」(12节)相比,前面的七灾(6-11节)实在是不值一提。
  • 今天,每个信徒都应当求圣灵光照自己:你当怎样「预备迎见你的神」(12节)?是「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来十27),还是「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来十34)、预备「得着所应许的」(来十36)?这都取决于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取决于我们是否寻求神、顺服神(五4、6、14)。愿我们都知道怎样预备迎见神,因为「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十31)!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阿摩司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阿摩司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