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俄巴底亚得了耶和华的默示。论以东说: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起来吧,一同起来与以东争战!」
- 「俄巴底亚」(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
- 「以东」(1节)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子孙(创三十六9),住在死海的东南方。他们本是以色列人的「兄弟」(10节;摩一11;申二十三7),却不念兄弟之情(民二十14-21),主动攻击大卫(诗六十诗题),结果被大卫征服(撒下八13-14)。以东在所罗门王期间开始反叛(王上十一14-15),于犹大王约兰期间独立(王下八20-22),与犹大的冲突一直延续到阿摩司的时代(王下十四7、22)。俄巴底亚发出审判以东的预言之后,「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掳掠子民」(代下二十八17)。主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后,以东幸灾乐祸、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诗一百三十七7;结三十六5-6),「毫无怜悯,发怒撕裂,永怀忿怒」(摩一11)。新约时代屠杀伯利恒婴孩的大希律(太二1)、杀死使徒雅各的小希律(徒十二1)和审问保罗的亚基帕(徒二十五13),都是以东人的后裔以土买人。
- 「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1节),原文是「我们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指先知和许多百姓都听见了。
- 「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1节),可能是预言亚述召唤附庸国联合进攻以东。
【俄2】「我使你——以东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
【俄3】「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
【俄4】「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 以东境内有两条从红海亚喀巴湾出发的古代国际贸易路线:一条向北沿王道(King’s Highway)到大马士革,一条向西沿亚拉巴到地中海和埃及。借着贸易枢纽的地位,以东积聚了不少财富(6节),以智慧闻名(8节),并有许多盟友(7节)。
- 「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3节),指以东地处山区,有许多陡峭的山壁、山洞和裂口可供藏匿,以东的首都西拉就建在悬崖峭壁之间。
- 由于以东易守难攻、聪明富足,逐渐变得「狂傲自欺」(3节)。但「骄傲在败坏以先」( 箴十六18 ),当人以为自己最稳妥、最富足、最聪明的时候,往往就是败坏的开始。以扫是属肉体的人(创二十五32),他的后裔以东人是肉体生命的典型,目中无神,自以为可以「高飞」(4节),但神「必从那里拉下你来」(4节),使他们「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2节)。
【俄5】「盗贼若来在你那里,或强盗夜间而来——你何竟被剪除——岂不偷窃直到够了呢?摘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
【俄6】「以扫的隐密处何竟被搜寻?他隐藏的宝物何竟被查出?」
【俄7】「与你结盟的都送你上路,直到交界;与你和好的欺骗你,且胜过你;与你一同吃饭的设下网罗陷害你;在你心里毫无聪明。」
【俄8】「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岂不从以东除灭智慧人?从以扫山除灭聪明人?」
【俄9】「提幔哪,你的勇士必惊惶,甚致以扫山的人都被杀戮剪除。」
- 以东因贸易而致富,把最看重的「宝物」隐藏在自以为稳妥的「隐密处」(6节),将来却会被敌人全部搜出、掳走,一无所剩。「盗贼」(5节)只是拿走贵重物品,偷够就走;「摘葡萄的」(5节)也会剩下一些果子,留给穷人和鸟兽(申二十四21)。但敌人却会彻底劫掠以东,什么都不留下(6节)。
- 「送你上路,直到交界」(7节),可能指盟友反目成仇,用欺骗的手法把以东诱出易守难攻的堡垒,最后把他们赶出家园、驱逐到边界。
- 以东「狂傲自欺」(3节)、自以为聪明(8节),却对存心「设下网罗」(7节)陷害自己的盟友毫无防备。今天,属肉体的世人也自以为聪明,不知道自己在地上所倚赖的,都会成为捆绑自己的「网罗」;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心里毫无聪明」(7节)。
- 以东人通过南来北往的商旅收集了各样的知识。「提幔」(9节)位于以东境内(创三十六11),是约伯的朋友以利法的家乡( 伯二11),以出智慧人闻名(耶四十九7)。
- 属肉体的以东代表抵挡神的「万国」(15节)。世人所看重的任何人、事、物,最终都会像以东所倚赖的「宝物」(5-6节)、「智慧」(7-8节)、「勇士」(9节)和盟友(7节),一夕之间土崩瓦解、全然失去。
【俄10】「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强暴,羞愧必遮盖你,你也必永远断绝。」
【俄11】「当外人掳掠雅各的财物,外邦人进入他的城门,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
【俄12】「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
【俄13】「我民遭灾的日子,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伸手抢他们的财物。」
【俄14】「你不当站在岔路口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
- 以东人的祖先以扫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的孪生哥哥(创三十六9),所以他们是以色列人的「兄弟」(10节;摩一11;申二十三7)。
- 「永远断绝」(10节),原文是「永被切开」,意思是永远无法复国。
- 第13节的三个「遭灾 ????」,原文与「以东 ?????」谐音。
- 以东人目中无神,也不尊重神的百姓;「兄弟雅各」(10节)遭灾,他们就「因此欢乐」(12节),完全站到仇敌的位置上。神用八个「不当」(12、13、14节),谴责以东人在耶路撒冷遭掳掠时,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施行强暴(10节),从袖手旁观(11节)、幸灾乐祸(12节),演变成趁火打劫(13节)、赶尽杀绝(14节)。这正是今天世人对信徒的逼迫,也是我们里面属肉体的生命对属灵生命的逼迫。
【俄15】「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你怎样行,祂也必照样向你行;你的报应必归到你头上。」
【俄16】「你们犹大人在我圣山怎样喝了苦杯,万国也必照样常常地喝;且喝且咽,他们就归于无有。」
- 「你们犹大人」(16节)原文是「你们」,这里应该是指「以东」。
- 「苦杯」(16节)代表刑罚。
- 耶和华的日子就是「万国」(15节)受审判的日子,属肉体的以东是地上「万国」的代表,以东所喝的「苦杯」,「万国也必照样常常地喝」(16节)。
- 神百姓受管教是暂时的,管教的目的是恢复(17-21节); 但「万国」却要「归于无有」(16节),他们怎样抵挡神,神就怎样报应他们,结局是永远的灭亡。
【俄17】「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那山也必成圣;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
【俄18】「雅各家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以扫家必如碎秸;火必将他烧着吞灭。以扫家必无余剩的。这是耶和华说的。」
- 「锡安山」(17节)代指耶路撒冷(15节)。「雅各家」(17节)代指南国犹大,「约瑟家」(18节)代指北国以色列,「以扫家」(18节)代指以东。
- 耶和华的日子不但是神降罚万国的日子,也是神恢复百姓的日子。虽然「雅各家」、「约瑟家」将与「以扫家」一同受审判(18节),但神的百姓将被恢复到祭司国度的地位,使「那山也必成圣」(17节)。代表选民的「锡安山」(17节)与代表世人的「以扫山」(8节)将成为鲜明对比:
- 「以扫山」把从「锡安山」逃脱的「剩下的人交付仇敌」(14节),结果却是「以扫家必无余剩的」(18节);
- 「以扫山」将「归于无有」(16节),但「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17节;珥二32);
- 从「锡安山」逃脱的弱小余民将重新兴起,得着狂傲的「以扫山」(19节);
- 最后,「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21节)。
- 犹大被掳巴比伦以后,以东人被东方的纳巴泰人(Nabataeans)逐渐逐出以东地,迁到犹大南部,建立了「以土买」(可三8)。纳巴泰人于主前5世纪取代以东人成为以东地、亚喀巴湾沿岸和海港的主人。以东「向兄弟雅各行强暴」(10节),结果却失去了神赐给他们祖先的家园(申二5),「永远断绝」(10节)、不能复国,未来唯一的希望,就是与兄弟犹大合并(21节;摩九12)。犹太人在两约期间的马加比时代,曾多次打败以土买人,使他们完全臣服,让他们行割礼并遵行摩西律法。以土买于主后70年亡于罗马,此后就消失了。
【俄19】「南地的人必得以扫山;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也得以法莲地和撒马利亚地;便雅悯人必得基列。」
【俄20】「在迦南人中被掳的以色列众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中被掳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
【俄21】「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 「南地」(19节)指犹大南部的旷野。「高原」(19节)指犹大山地和沿海非利士平原之间的狭长山地。「南地的人」和「高原的人」(19节),都是指犹大支派的余民。南国犹大和便雅悯两支派的余民将重新得着大卫时期的应许之地,北至「撒勒法」(20节)、南到「南地」(20节),包括以东和非利士地。
- 「以扫山」(19节)指以东地,又称为「西珥山」(创三十六8)。
- 「以法莲地」(19节)位于耶路撒冷北边的以法莲支派境内,「撒马利亚地」(19节)位于以法莲地北边的玛拿西支派境内,「基列」(19节)位于约旦河东。这三处原来都是北国以色列的土地,犹大被掳回归以后,于主前二世纪被犹大的马加比王朝占领。
- 「迦南人」(20节)指推罗、西顿的腓尼基人。
- 「撒勒法」(20节)是推罗与西顿中间的一个地中海沿岸城市(王上十七9)。
- 「西法拉」(20节)可能是小亚细亚的撒狄,大流散中的犹太人曾在那里定居。
- 「拯救者」(21节)原文是复数,指基督带着得胜的教会一起再来、「审判世界」(林前六2)。
- 「审判以扫山」(21节),代表统治原来与神为敌的世界。
- 「国度」(21节)原文是「王权、王位」,指至高的主权。
- 在俄巴底亚的时代,国度的君王和百姓都屡屡失败,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都出现了亡国的征兆,神救赎和国度的计划在地上还有出路吗?此时,神亲自宣告,祂的旨意绝不会因为人的愚昧、失败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神必定会把祂的百姓恢复到「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的实际里。当弥赛亚的国度降临时,得胜的信徒「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审判以扫山」(21节)、治理全地,「国度就归耶和华了」(21节)。
- 这篇简短的信息以「耶和华」的名开始(1节),又以「耶和华」的名结束(21节),提醒我们:神是人类历史的真正掌权者。神的仇敌虽然可能猖獗一时,但必有公义的报应临到(15节);神的百姓虽然要因行为受管教,但必有得救的盼望存留(19-20节)。人类的历史是暂时的,但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神是全地的王」(诗四十七7)。一方面,人必须对自己在历史中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是神在管理历史、推动历史向着神命定的方向前进,最终使「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
《俄巴底亚书》背景
《俄巴底亚书》的希伯来名是「俄巴底亚 ?????? / Ovadyah」,是《十二先知书》(??? ???? / Trei Asar)中的第四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 / Tanakh)中,《十二先知书》是一整卷书。俄巴底亚书是旧约中最短的一卷,预告神将审判以东,而以色列必得复兴,「国度就归耶和华了」(21节)。
在《十二先知书》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俄巴底亚书》的作者是南国的先知俄巴底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因为「耶和华的仆人」并没有介绍自己的任何背景,只是宣告「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1节)。但俄巴底亚对以东的预言已经全部应验,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他奉神的名发言,他的预言高举神,最后全部获得历史的证实。
俄巴底亚事奉的时间不能确定,很可能是主前840年左右、犹大王约兰的时代。在旧约时代,耶路撒冷一共有5个阶段遭受重大入侵:
- 犹大王罗波安时期,埃及王示撒攻取耶路撒冷(王上十四25-26);
- 犹大王约兰时期,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掳掠耶路撒冷王宫(代下二十一16-17);
- 犹大王亚玛谢时期,以色列王约阿施掳掠耶路撒冷圣殿和王宫(王下十四13-14);
- 犹大王希西家时期,亚述王西拿基立围攻耶路撒冷(王下十八17);
- 主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摧毁耶路撒冷(王下二十四-二十五)。
由于俄巴底亚并没有提到圣殿被毁,因此,本书提到的耶路撒冷遭受入侵,很可能是约兰王时期(主前848-841年)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劫掠耶路撒冷(代下二十一16-17)。当时以东人刚刚摆脱犹大而独立(王下八20-22;代下二十一8-10),自然就耶路撒冷的沦陷而幸灾乐祸。
许多先知都宣告过有关以东的预言(耶四十九7-22;赛三十四5-15;结二十五12-14;摩一11-12;珥三19;玛一4),虽然以东是预言的主题,但目的却是神向自己的百姓发表祂的心意。因此,每个先知所发表的信息并不雷同。
神借着俄巴底亚宣告以东的命运,实际上是对祂自己的百姓说话,也是向抵挡神的「万国」(15节)说话,宣告神是历史的主人。俄巴底亚的信息从谴责说到报应、从审判说到救赎、从管教说到恢复,最后宣告国度必归于耶和华(21节)。这信息不受具体历史事件的时空限制,让我们的眼光能超越今生暂时的成败得失、脱离地上复杂的环境际遇,定睛永恒的国度,正如主耶稣所教导的祷告:「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