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1】「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路十2】「就对他们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
- 1-24节的主题是「主耶稣的祷告」,与十一1-13「教导门徒祷告」平行。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主耶稣的差遣(1-16节);
- B. 七十个门徒的得胜(17-20节);
- A1. 主耶稣的祷告(21-24节)。
- 主耶稣首先差派「十二个门徒」(九1)向选民传道(太十5-6),现在又「设立七十个人」(1节),传道的范围包括撒马利亚、犹太地和比利亚、也就是主耶稣「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1节)。《创世记》第十章一共列出了全地七十个邦国,「七十」可能预表地上所有的邦国要与犹太人一同分享救恩,万民都能成为主的门徒(太二十八19),将来「列国要在城的光中行走」(启二十一24)。
- 「两个两个地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1节),表明他们的工作是为主耶稣开路和见证。「两个」是见证人的数目(申十七6)。传福音的工作,就是为主开路、为主见证,因为真正能在人心里动工的不是传道人的口才或爱心,而是主自己。
- 「要收的庄稼多」(2节),比喻需要拯救的灵魂多。「收祂的庄稼」(2节),原文是「到祂的收割里」(英文ESV译本),即有分于祂的收割。庄稼的主人当然知道何时打发人出去收割自己的庄稼,但对于一个需要工作的工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能被雇佣、有分于主人的收割。因此,我们为福音祷告,不是因为神不知道、没能力,所以需要我们替神着急、帮神的忙,而是为了求神差遣我们、使用我们,让我们能有分与神同工,有分于神国的进展。
- 四福音中所记录的事,并不是「要叫你们也可以如此行」,而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二十31)。主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差遣七十门徒,也不是要作我们传福音的榜样,因为他们传道的方式很快就会有所变化(二十二35-36)。主耶稣差遣七十门徒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 向选民和外邦人宣告神国的临到(1节),让他们作出选择(11节);
- 让门徒重新胜过鬼魔(17节;九40),从十字架的阴影下恢复信心(九23)。
【路十3】「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
【路十4】「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
【路十5】「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
【路十6】「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当得平安的人:原文是平安之子),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
【路十7】「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
【路十8】「无论进哪一城,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
【路十9】「要医治那城里的病人,对他们说:“神的国临近你们了。”」
【路十10】「无论进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去,」
【路十11】「说:“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沾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着你们擦去。虽然如此,你们该知道神的国临近了。”」
【路十12】「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 「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3节),表明主耶稣就是「庄稼的主」(2节)。
- 「如同羊羔进入狼群」(3节),一面是自己软弱,一面是环境险恶,但主耶稣却违背常理地要他们「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4节),不准备路费、干粮和备用的鞋,完全把自己交在神的手里。因为主耶稣要他们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九23),信靠主的权柄(16、19节),从十字架的阴影下恢复信心。
- 「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4节),指不要冗长地问安,以免在路上浪费时间。
- 「愿这一家平安」(5节),这句话就像一个礼物,也像一块敲门砖,只要是神所拣选「当得平安的人」(6节),就会打开家门、收下神所赐的平安(6节)。而拒绝这个礼物的人,这个礼物就会回到门徒手中,重新给下一个「当得平安的人」。「就归与你们了」(6节),可译为「将归还你们」(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7节),表明虽然是接待门徒的家庭供应他们吃喝,实际上是「庄稼的主」在供应自己的工人(提前五18)。所以主的工人「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7节),而要随遇而安,「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不要浪费时间去寻找更舒适的住处。
- 主耶稣预言,门徒向万民宣告神的国,会遇到两种回应:
- 「人若接待你们」(8节),就是接待主的使者,等于听从基督(16节)。因此,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8节),不必拘泥食物是否符合律法的洁净条例。门徒「要医治那城里的病人」(9节),不是为了解决人的需要,而是用神国的权柄显明「神的国临近你们了」(9节),进入神国就可以得着平安(6节)。
- 「人若不接待你们」(10节),就是弃绝主的使者,等于弃绝基督和神(16节)。因此,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要宣告「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沾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着你们擦去」(10节),因为拒绝福音的人将与神的国度无分无关。但是,门徒还是要向他们宣告:「你们该知道神的国临近了」(10节)。因为无人能够回避神国,拒绝福音的人不但错失了神国的平安(6节),并且在审判的时候,将比没有听过福音的罪恶之城「所多玛」(12节;创十八20;十九24-25)承受更重的惩罚。
【路十13】「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
【路十14】「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
【路十15】「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或作:你将要升到天上吗),将来必推下阴间。』」
【路十16】「又对门徒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弃绝我的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
- 「哥拉汛」(13节)在迦百农北面三公里,「伯赛大」(13节)在迦百农东面七公里,都是主耶稣曾经长期传道的犹太城镇。「推罗、西顿」(13节)是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的城市,因骄傲而被神审判(结二十七-二十八23)。
- 「迦百农」(15节)被主耶稣选中作加利利传道的中心,被主称为「自己的城」(太九1),所以说「已经升到天上」(15节)。但这里仍然有许多人不信祂,所以也必受审判,「将来必推下阴间」(15节)。主耶稣谴责迦百农的话,正是先知以赛亚对巴比伦王的谴责(赛十四13-15)。
- 主耶稣把神的选民与被神审判的推罗、西顿和巴比伦作这样鲜明的对比(13-15节),不能不令门徒震惊。「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四22),所以「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十二48),拒绝福音的选民将比外邦人承受更大的审判。
- 「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弃绝我的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16节),这是主耶稣向门徒保证自己的同在(太十40;二十八20;约十三20;徒九4)。因此,他们这次奉差遣,实际上是在十字架的阴影下与主同工,重新经历和确认基督的权柄。今天,每个传福音的信徒也都是「与神同工的」(林前三9),所以我们更当「恐惧战兢」(腓二12)、谨慎言行,决不能信口开河、传「别的福音」(加一6)。
【路十17】「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啊!因祢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
【路十18】「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
【路十19】「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
【路十20】「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 不久之前,主耶稣两次预言了自己的受难(九22、44),门徒也因为小信而赶鬼失败(九40;太十七20),现在,门徒还能重新拥有医治的能力吗(9节;九1)。七十个门徒在十字架的阴影之下出去,但却「欢欢喜喜地回来」(17节)。因为当他们凭信心再次支取神国的权柄时,发现「因祢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17节),信心使他们经历到,十字架的受难并不能影响基督的权柄(19节)。
- 在世人看来,这七十个门徒不过是一些行乞的传道人,在一些乡村说了一些奇怪的话、医治了一些患病的乡民,但主耶稣却「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18节),黑暗的势力迅速溃败。主耶稣并没有在十二门徒回来的时候说这句话(九10),却在七十门徒回来的时候宣告了撒但的失败。因为只有背负十字架的凯旋,才能向仇敌夸胜。
- 「践踏蛇和蝎子」(19节),是引用摩西的话(申八15),比喻胜过黑暗的势力。「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19节),这是提醒门徒,鬼不是服了他们(17节),而是服了主。人不是凭着自己得胜,而是因为与主的名联合、倚靠主的权柄得胜。虽然撒但大有「能力」,但奉主差遣的门徒更有「权柄」,基督的「权柄」胜过了仇敌的「能力」,所以「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19节)。「我差你们出去」(3节),「我已经给你们权柄」(19节),这才是门徒得胜的原因。
- 最后,主耶稣提醒门徒,「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20节)。当大有能力的「撒但从天上坠落」的时候,软弱卑微的门徒却「名记录在天上」;得胜的顶峰与骄傲的深渊只有一步之遥,而十字架是挡在深渊边缘的唯一屏障——不需要十字架的得胜,让人看到的是自己多么爱主、为主受苦;背负十字架的得胜,让人看到的是主何等爱我、负我重轭。不需要十字架的得胜,让人看见的是自己向主忠心、全然摆上;背负十字架的得胜,让人看见的是主不离不弃、变废为宝。不需要十字架的得胜,让人因为工作的成功欢喜,导致骄傲、刚硬、焦虑和刻薄;背负十字架的得胜,让人因着与神的关系欢喜,带来谦虚、温柔、忍耐和宽容(弗四3)。今天,我们对待事奉果效的态度,可以看出自己有没有活在高过撒但的领域里;只有带着十字架的事奉,才会让我们诚实承认:「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
【路十21】「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祢!因为祢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
【路十22】「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是谁。』」
【路十23】「耶稣转身暗暗地对门徒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
【路十24】「我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 《路加福音》十次提到主耶稣的祷告(三21;五16;六12;九18、28;十21;十一1;二十二41;二十三34、46),但记下祷告内容的只有四次:两次在十字架之前(十21;二十二41)、两次在十字架上(二十三34、46),每一次都与十字架有关。
- 21-22节是第一次记录主耶稣的祷告内容,「祢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21节),「这些事」也就是七十个门徒刚刚学到的十字架的功课。其他三次祷告内容都是沉重的,只有这一次祷告内容是「欢乐」(21节)的。主耶稣最大的「欢乐」,就是父神的旨意成就;而父神的旨意,就是让人明白十字架的道理——「因为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一21)。
- 「聪明通达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认识神」(林前一21),所以「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林前一18);只有像「婴孩」那样低微单纯的人,才能凭信心经历「神的大能」(林前一18)。因为神的「美意本是如此」(21节),祂要「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一29)。
-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22节),指主耶稣一生的际遇,无论是被接纳、还是被拒绝,无论是被拥戴、还是被出卖,一切都是经父神的手所量过的。
-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是谁」(22节),表明「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林前一21),没有办法认识主,之所以有人能够认识主、跟随主,完全是根据神的拣选。因此,传福音的人只需忠心传道、不必强求结果,因为若没有父神的拣选和启示,就没有人能认识主。
- 「暗暗地对门徒说」(23节),表示前面的话可能还有别人听见,而后面这些话则只是对门徒说的。
- 「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23节),指神的百姓长久盼望的弥赛亚。「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23节),指神国的奥秘和十字架的道理。「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弗三5),如今却启示出来,让末世的信徒得以「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弗一9)。因此,生逢新约的时代信徒是何等的有福,怎么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对圣经和两千年的教会传承漫不经心、熟视无睹呢?
【路十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路十26】「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路十27】「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路十28】「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 25-37节的主题是「好撒马利亚人」,与九51-56「被撒马利亚人拒绝」平行。
- 「律法师」(26节)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
- 律法师的「试探 ?κπειρ?ζω/ekpeirazo 」(25节)原文与魔鬼的「试探? πειρ?ζω/peirazo 」(四1)原文不同,魔鬼的「试探」是要诱惑耶稣,律法师的「试探」是要考倒耶稣、抬高自己(29节)。他称呼耶稣「夫子」(26节),表明他把耶稣看作一位善于教导的「师傅」(约三2),并不是基督。
- 「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25节),这句话表明,这位律法师看重永生,也知道自己还没得着永生,但却相信可以靠着自己「做什么」来赚取永生,只是他还不知道「该做什么」。
- 「承受永生」,就是进入神的国、「名记录在天上」(20节),得着神永远的生命(约三16)。
- 「律法上写的是什么」(26节),是提醒他摩西五经最重要的教导。
-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27节),引自申六5。「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27节),引自利十九18。十诫分为「爱神」和「爱人」两大部分(出二十3-17),犹太人都同意律法的总纲就是爱神、爱人,所以熟悉摩西五经的律法师立刻引用《申命记》和《利未记》来回答。
- 律法师想要的是一些行为准则,使他可以照着去行,因此就配得永生。所以主耶稣就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这并不是建议他靠行为得永生,而是让他好好想想——你真的能「这样行」吗?
- 人若真能做到爱神爱人,当然可以承受永生。但人的问题是知易行难,「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加五11),所以保罗说:「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加三10;申二十七15-26)。既然亚当的后裔根本无法「这样行」,只能仰望救主基督,「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加二20),让「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替我们活出爱神爱人的生命。这生命并不是靠「这样行」赚来的,而是从恩典来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
【路十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 这位律法师熟悉律法,所以当主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就知道自己做不到。但他又不肯承认「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却「要显明自己有理」(29节),所以就追问:「谁是我的邻舍呢」(29节)?似乎他只要知道谁是应该去爱的邻舍,他就可以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27节)了。
- 今天,我们岂不也常常和这位律法师一样,认为自己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配得我们去爱的「邻舍」吗?
【路十30】「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路十31】「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路十32】「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路十33】「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路十34】「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路十35】「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路十36】「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路十37】「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 30-37节是「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
- 「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30节)的人,通常是犹太人,他可能从耶路撒冷守节回家。耶利哥的地势比耶路撒冷低一千米,所以说「下耶利哥」。两地之间相距约35公里,沿途大都是旷野,常有盗贼出没。
- 根据律法,「祭司不可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二十一1)。这个人已经被强盗「打个半死」(30节),祭司若不摸他,就无法确定他的生死;但若摸后发现这人已死,就会使祭司不洁净。两难之间,这位祭司认为遵守洁净的律法更加重要,所以撇下弟兄,「就从那边过去了」(31节)。
- 「利未人」(32节)要协助祭司事奉(民三6-9)、教导百姓律法(申三十三10),也是一位关心洁净的人。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装作没有看见,「照样从那边过去了」(32节)。
- 犹太人认为「撒马利亚人」(33节)的血统和信仰都不纯正,根本不配作自己的「邻舍」,彼此互不来往、互相敌视(九52)。但是,这位最不可能帮忙的撒马利亚人,却对犹太人「动了慈心」(33节),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 「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34节)。犹太人和希腊人都使用酒来清洗伤口,橄榄油来缓和痛楚。
- 「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34节),意味着撒马利亚人自己必须走路。
- 「带到店里去照应他」(34节),下耶利哥的路上至今只有一处旅店,因为只有那里有水源。
- 垫付了店钱,并且承诺支付额外的费用(35节)。「二钱银子」(35节),原文是「二得拿利乌」,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太二十2)。
- 律法师的问题是︰「谁是我的邻舍呢」(29节)?但主耶稣却要他思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36节),也就是思想:「我该怎样做别人的邻舍呢」?祭司和利未人并非不知道受伤者是自己的邻舍,但却无法爱他如己。人的难处不是不知道谁是自己的邻舍,而是很难做别人的邻舍。律法师知道神要求百姓「好怜悯」(弥六8),甚至怜悯地对待寄居的外邦人(利十九33-34)和仇敌(出二十三4-5)。但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所以他不愿直接说是撒马利亚人,只好说:「是怜悯他的」(37节)。
- 主耶稣对他说:「你去照样行吧」(37节),意思是「你照样去做别人的邻舍吧」。但是,这也会让律法师陷入两难,他即使做个好撒马利亚人,也无法靠行为承受永生。因为他若遵守洁净的律法,就会违反「爱人如己」(利十九18);他若遵守「爱人如己」,就会违反洁净的律法。无论怎么做,他都无法守全律法,「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二10),既然如此,「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25节),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 主耶稣第一次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第二次说「你去照样行吧」,两次都不是让人靠行律法来「承受永生」(25次),而是引导律法主义者看见行为的尽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二21)。因此,「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三24)、「承受永生」。
【路十38】「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祂到自己家里。」
【路十39】「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路十40】「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祢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路十41】「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路十42】「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 38-42节的主题是「两种爱主」,与九57-62「三种跟从主」平行。马大和马利亚,代表了两种爱主的态度。路加把这个故事放在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后面,让我们不要误以为「做个好撒马利亚人」就可以「承受永生」(25节)。这个故事并没有否定行为,但却指出基督才是「那上好的福分」(42节),只有认识主、才能「承受永生」。
- 「耶稣进了一个村庄」(38节),指橄榄山附近的伯大尼(约十一1)。
- 「马大 Μ?ρθα/Martha」(38节),可能是亚兰文「女主人 ???????/mɑrtɑ」的希腊文形式。「马利亚 Μαρ?α/Maria」(38节),是希伯来名字「米利暗 ???????/meer-yawm’」(出十五20)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反抗」。
- 马大非常爱主,她爱主的方式,是让主得着最周到的招待,所以「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40节)。但她越用事奉来表达爱主,效果越是相反——「祢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40节),表明她已经忙到心烦意乱,以致忍耐不住、抱怨主耶稣和妹妹都不体谅她。
- 「马大!马大」(41节),这是主耶稣刻意用重复来表达亲切(二十二31)。主耶稣并没有责怪马大做事太多,而是说她「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41节)。马大的问题不在于事奉多少,而在于「思虑烦扰」,结果失去了安息和喜乐、错过了最重要的事。
- 我们以为是为主做的,常常都不是主所要的;我们「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其中必要的也许并不多。因此,与神同工应该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只会做加法;不是「能做的就做」,而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凡不是从祷告里承接的事奉,都不是主所要的。因为赐恩典的主「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徒十七25),祂所要得着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人。所以「不可少的只有一件」(42节),就是像马利亚一样「选择那上好的福分」(42节),也就是认识主、「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39节)。
- 马大是为主做工,马利亚是让主做工;马大是要得主欢心,马利亚是要得着主。工作的结果都会消失,惟有永生「是不能夺去的」(42节),而「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今天,许多爱主之人的难处,就是自以为忙着事奉主,结果却忙到失去了主;真正的爱主是无论外面有多忙,里面都是「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太十七8)。?
读经有感:上好福份(42节)
别误会,耶稣口中所说上好的福份不是指幸运、鸿运、命运等喜从天降、突如其来、无从捉摸的事,当然更不是说用双手忙着服事主比不上用屁股坐着亲近主。其实上帝所最悦纳的是人实实在在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祂(27)。人所在意的是你可见之付出的大小和动作的多少,但上帝所在意的却是你内心的实际。说白了,耶稣绝非更喜欢马利亚坐在祂的身边听祂讲道,祂是看到了她单纯爱祂的心。耶稣也不是不喜欢马大忠心殷勤服事祂,祂是看到了她忙乱烦扰而忘了爱祂的心!在主的眼中,世人都诡诈到极处,不可理喻。有人不知为了什么,天天尽做些没有爱心的「爱」的行动,包括出钱出力、费时费劲,周济穷人、服事教会等。有人不知怎么想,天天却尽是听道、灵修、读经、学习、唱诗、敬拜,从来就乐得不做马大,既不出钱、不出力,也不费时、不费心,甚至连一个指头也未动过,充其量就只用口劝人多信靠主、多交托主、多赞美主、多享受主。但主的是眼睛雪亮的,祂知道谁真爱祂,谁真选择了祂那上好的福份!
默然自问:
- 为什么受差出去收割庄稼的工人,还必须开口求庄稼的主派遣更多工人去收割庄稼?(1-2节)
- 究竟受主差派出去的人应该怎么理解自己像羊羔主动进入狼群?究竟受差者当存着怎样的心态?应当在心志上和行动上作好怎样的准备?(3节)
- 是否许多人所以天天逢人就说愿你平安,因为心里所想所盼的是自己能享有更多口里所说的平安?(5-6节)
- 究竟奉主的名宣教,走到哪就吃到哪的保证,是出于耶稣的应许、别人的恩惠、或自己的远见?(7-8节)
- 为什么在前在后、在后在前的普遍现象,不但必显于得救者不同层次的奖赏和托付上,也必显于沉沦者不同层次的惩罚和祸害上(12-15节)
- 是否能就听从或弃绝天父、听从或弃绝耶稣、听从或弃绝门徒三者之间的讲论,心里自然对圣父、圣子、圣徒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运作的程序、得失的教导,引发出一定的看见或理解?(16节)
- 为什么绝大多数信徒和教牧所最在意的是自己超然权能的作为?能否对比拥有超然权能与名字记录在天这两者,而列出其中具体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差别?(19-20节)
- 是否生命得救的大事与属天隐秘的大事都向聪明人就隐藏起来,向幼童就显明出来?何以见得?究竟怎么说这本是父的美意?究竟我该如何理解、领受、信从父的美意?(21节)
- 是否确知耶稣从父所托付的一切究竟是什么?我究竟怎么确知耶稣到底是谁?又如何确知父究竟是谁?(22节)
- 门徒所看见所听见,旧约先知与君王所未见所未听的,究竟是什么?(23-24节)
- 是否凡效法撒玛利亚人对待路上受伤的人,就自然说明自己是个真心爱邻舍的人?是否人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的事,其实都只能诉诸于各人内在的心灵和诚实?是否耶稣叫律法师去照撒马利亚人的模式爱邻舍,就算是祂针对律法师有关承受永生的试探性问题所提供出于怜悯的精准答案?(25-37节)
- 马大在邀请耶稣到家里来好好伺候的同时,究竟应当怎样才能心里不忙乱、不烦扰、不埋怨?
- 是否天天埋头读经祷告的人就都像马利亚一样,选择了不能被夺去的上好福分?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