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多三1】「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多三2】「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 三1-8的主题是「向教会之外的善行」,与二1-10「在教会之内的善行」前后呼应。
  • 二1-10要劝众人的善行,是关于信徒之间的关系,让外人看见了,「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二5),并且「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二10),让外人被神的道所吸引。而三1-8「要提醒众人」(1节)的善行,是关于信徒对外人的影响。在任何社会制度下,基督徒都应该是最好的公民。
    1. 「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1节),与「不服约束」(一10)、「悖逆」(一10)的假师傅迥然有别。克里特于主前67年被罗马征服,此时属于罗马元老院行省克里特与昔兰尼加(Crete and Cyrenaica)。
      • 「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罗十三1),每一个政权的存在都仰赖神的允许,地上的权柄不过是表明神的权柄。任何政权,无论形式是民主、共和,还是专制、独裁;无论成因是选举、任命,还是政变、侵略;无论信仰是敬虔、顺服,还是抵挡、悖逆,若没有神的允许,没有一个能够存在。因此,「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实际是顺服允许这权柄存在的神。因此,当人的命令违背神的命令时,我们在行为上便不能「顺从」,因为「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但在态度上还是要「顺服」。
      • 保罗劝勉信徒顺服掌权者,并非因为当时的政权善待教会。实际上,正是犹太公会和罗马帝国两大权柄合作将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当时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没有民主、自由和人权,在位的罗马皇帝尼禄(主后54-68年)是一个声名狼藉的暴君、同性恋者,死后甚至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人民公敌,施以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保罗写完本信之后大约一、两年,尼禄残害基督徒,保罗和彼得都在此期间殉道。此后二百五十年间,罗马帝国对教会有十次大逼迫,但教会始终遵守使徒教导, 没有以暴力抗拒、用血气对付血气,最后温顺的教会却「徒手征服了罗马帝国」。因为在一切「作官的、掌权的之上的,是基督「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二十八18)。
    2. 「预备行各样的善事」(1节),「善事」的标准「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与「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一16)假师傅迥然有别。「善行、善事」(一16;二7、14;三1、8、14)是本信的关键词。
    3.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2节),与造成「辩论、纷争、争竞」(9节)的假师傅迥然有别。
上图:被施以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的尼禄雕像,尼禄的鼻子已被挖去。除忆诅咒,指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除某个人的存在。这是在古罗马元老院对于某些已故人士的惩罚,遭到除忆诅咒的人士生前曾经出现过的铭文、雕像、货币、文字记录等等,全都要被销毁、抹去或改写,仿佛他们不曾存在过一样。

上图:被施以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的尼禄雕像,尼禄的鼻子已被挖去。除忆诅咒,指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除某个人的存在。这是在古罗马元老院对于某些已故人士的惩罚,遭到除忆诅咒的人士生前曾经出现过的铭文、雕像、货币、文字记录等等,全都要被销毁、抹去或改写,仿佛他们不曾存在过一样。

上图:被施以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的尼禄硬币。 尼禄的脖子上盖着SPQR(元老院和罗马人民,The Senate and the People of Rome)的字样。

上图:被施以除忆诅咒(Damnatio memoriae)的尼禄硬币。 尼禄的脖子上盖着SPQR(元老院和罗马人民,The Senate and the People of Rome)的字样。

【多三3】「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或译:阴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多三4】「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多三5】「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多三6】「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多三7】「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或译:可以凭着盼望承受永生)。」

【多三8】「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们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或译:留心行善)。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 第3节可译为「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作各样私欲和宴乐的奴隶,在恶毒、嫉妒中度日,是可恨的,而且彼此相恨」(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信徒在得救之前的天然本相,始于无知、终于仇恨,与得救之后的善行完全相反:
    1. 「无知、悖逆、受迷惑」,与顺服、遵命(1节)相反。
    2. 「作各样私欲和宴乐的奴隶」,与预备行善(1节)相反。
    3. 「在恶毒、嫉妒中度日」,与不毁谤、不争竞(2节)相反。
    4. 「是可恨的,而且彼此相恨」,与和平、温柔(2节)相反。
  • 虽然克里特人的道德水平低下,但保罗提醒信徒:蒙恩的罪人不可藐视尚未得救的罪人,因为我们从前也是如此。信徒真正的温柔谦卑(1-2节),源于对自己原先绝望光景的记忆,以及对自己全然败坏本性的认识。信徒若认为第3节这份清单中有任何其中一项是自己绝对不会去犯的,那一样就是我们的破口。
  • 4-7节原文是一个长句,指出神是如何把我们从过去的绝望光景中拯救出来的。
    1. 拯救的时间:「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祂便救了我们」(4-5a),救恩完全是根据神的永恒计划。
    2. 拯救的基础:「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5b),救恩完全不含人的努力成分。
    3. 拯救的方法:「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5c-7a),救恩完全是出于神的主动作为。
      • 救恩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共同的工作:圣父计划了救恩,圣子成就了救恩,圣灵把救恩施行在我们身上。
      • 「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综合引自结三十六25-27等多处旧约,指圣灵首先重生我们,人才能悔改、相信,然后因信称义。
      • 圣灵「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综合引自结三十九29等多处旧约,指被圣灵更新。
      • 信徒是「因信称义」(加三24;罗五1),而信心本身就是神借着圣灵所赐的恩典(罗三24),所以我们也是「因祂的恩得称为义」。
    4. 拯救的目的:「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7b),救恩完全为了神的荣耀旨意。
      • 「称为义」是福音的首要福分,「成为后嗣」则是福音所提供的最高特权。
      • 「永生」指神永远的生命,凡是相信耶稣基督的就有这永生(约三36;约壹五12)。「永生的盼望」并不是说永生要等到将来才能得到,而是说今天我们对永生的初尝就是将来「得基业的凭据」(弗一14)。
      • 「后嗣」,指神基业的承受者(罗八17)。
  • 第8节可译为「这话是可信的。我愿你坚持这些事,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行善。这都是美好且对人有益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与「预备行各样的善事」(1节)首尾呼应。信徒向教会之外的人行善,就是活出宣教的人生、作神施行救恩的管道,可以从正面影响世人,吸引蒙拣选者来认识福音真理。

【多三9】「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

【多三10】「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多三11】「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 三9-11的主题是「提醒远离假师傅」,与一10-16「提醒防备假师傅」前后呼应。
  • 传道人一方面要坚持讲明对人有益的真道(8节),一方面「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都是虚妄无益的」(9节)。
    • 「远避」,指不被假师傅牵着鼻子走,并不是回避护教(一13-14)。
    • 「无知的辩论」,指肤浅和愚拙的辩论(提后二23),诘难者并非为了探讨、而是为了挑战,「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提前六4),「这样的事只会引起争论,无助于神的计划,这计划是凭着信才能了解的」(提前一4和合本修订版)。
    • 「家谱的空谈」,是假师傅的谬误教训之一(提前一4),是没有圣经根据的臆测和传说,具体内容不能确定。
    • 「纷争」,不是指「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4),而是因假师傅的错谬教训引起的混乱和争吵(提前六4)。
    • 「因律法而起的争竞」,不是因为圣经中的律法,而是因为犹太口传律法(一14-15)。
    • 这些脱离圣经的「辩论、空谈、纷争、争竞」,只会使人远离神,所以「都是虚妄无益」。
  • 10节可译为「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后就要拒绝跟他来往」(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分门结党的人」,指导致分裂的人。教会是「神的家」(提前三15),在教会制造分裂的不是主耶稣的门徒,而是追随人的拥趸。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捍卫真理不会制造分裂,谬误和异端才会导致分裂。
    • 一方面,信徒要「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提后二25)。另一方面,「劝戒」不是无限期的,对于不停劝戒的人,我们「警戒过一两次后」,就应该果断断绝来往,直到「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二25)。为了避免罪恶在教会内部蔓延(提后二17),应当尽快断绝来往:第一次警戒,第二次再警戒,第三次就要弃绝。
  • 11节可译为「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人已经背道,常常犯罪,自己定自己的罪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NASB译本),这是解释「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10节)的原因:
    1. 两次抗拒警戒的人,证明他们心里刚硬,「已经背道」。
    2. 「已经背道」的人,就是在持续犯罪。
    3. 持续犯罪的人,已经用行为「自己定自己的罪」(路十九22),判定自己是不属神的外人,所以我们不必再把他们当作主内弟兄来交通。
  • 新约圣经对于教会内部处理纷争、执行纪律的教导如下:?
    • 第一步:私下交通,「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十八15)。「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六1)。对于个人恩怨,应当饶恕弟兄「七十个七次」(太十八22)。
    • 第二步:在证人面前交通,「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太十八16)。
    • 第三步:由教会审判,「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太十八17)。「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林前五12)?「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林前六1)?
    • 第四步:由教会执行纪律,「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提前五20)。对于悔改的人,「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林后二6-8)。
    • 第五步:教会最严厉的惩戒措施是逐出教会、「交给撒但」(林前五5;提前一20),「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十八17)。「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林前五13),这些人包括:「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林前五11),「分门结党的」(多三10),不听使徒教训的(帖后三14)。

【多三12】「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坡里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多三13】「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

【多三14】「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或译:要学习行善),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

  • 三12-14的主题是「指示提多具体事务」,与一5-9「指示提多设立长老」前后呼应。
  •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12节),后来,保罗决定打发推基古去以弗所接替提摩太(提后四12),而让亚提马去克里特接替提多。
  • 「你要赶紧往尼哥坡里去见我」(12节),可能表明保罗觉得他留在地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还有许多话要向这两位亲密的年轻同工交代。传统认为,「尼哥坡里」是在克里特岛北方的伊庇鲁斯。
  • 「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12节),指古代地中海沿岸地区不宜冬季旅行、航行。保罗计划在那里过冬,可能春天会离开那里,继续乘船向西前往意大利或西班牙(罗十五24、28),所以要求提多和提摩太尽可能赶来(提后四21)。
  •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13节),指安排教会资助他们旅途需用,「叫他们没有缺乏」。「律师西纳」可能是罗马的法律学者,「亚波罗」是保罗的同工(徒十八24-28;林前十六12),他们可能是本信的送信人,路过克里特。
  • 14节可译为「我们的人也该学习行善,帮助有迫切需要的人,这样才不会不结果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我们的人」指克里特众教会的信徒,信徒若乐意「帮助有迫切需要的人」,就能结出善行的果子,不再是「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一16)。
上图:保罗可能在伊庇鲁斯的尼哥坡里过冬。

上图:保罗可能在伊庇鲁斯的尼哥坡里过冬。

【多三15】「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 三15是祝福,与一1-4的问候首尾呼应。
  • 「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15节),指顺服使徒教训、不跟从假师傅的信徒。
  • 「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5节),这句话把祝福扩大到提多事奉的众教会。后现代社会文化的败坏程度,比当年的克里特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的教会也和当年的克里特众教会一样,实在需要经历神恩典的同在,才能一面持守真道,一面用善行「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二15-16)!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提多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腓利门书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