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拿三1】「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

【拿三2】「『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 神并没有责备约拿的不顺服,而是再次呼召约拿、重申任务。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神完全可以把不顺服的工人撇在一边,换一个忠心的工人来做。但神的话却「二次临到约拿」(1节),继续给他机会;因为神的心意不仅是要给尼尼微传信息,也是为了改变传信息的约拿。神不但要成就祂的工作,也要改变祂所使用的工人;因为一切救赎工作的最终目的,乃是要得着合神心意的人。因此,每一个事奉神的人,不但要注意工作的本身,更要注意神借着工作在自己身上的心意,免得我们「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
  • 从约帕开往他施的船是沿着地中海东部的海岸往北航行,所以此时约拿可能比刚上船时更靠近尼尼微,但也有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需要走一个多月。

【拿三3】「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拿三4】「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

【拿三5】「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译:披上麻布)。」

  • 目前发现的尼尼微遗址的城墙大约有12公里,但主前一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称尼尼微是个四角形的城市,周长约96公里。如果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Mosul)周围的四大古城遗址(Nineveh、Nimrud、Khorsabad、Karemlash)看作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周长大约是96公里,正好需要三天才能走完。当时很可能这几处地方组成一个城市群,即创世记中所说的由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利鲜组成的「那大城」(创十11-12)。
  • 「四十」(4节)在圣经里常常代表彻底(创七4;出二十四18;民十三25;王上十九8)。神给了尼尼微人一个机会,用「四十日」的时间证明自己真实地「离开恶道」(10节)。
  • 约拿走了一日,只走遍城中三分之一地方。表明他虽然外面顺服神,但里面却还没有体贴神的心意,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尼尼微城得救。
上图:尼尼微遗址重建的城墙和Mashki门。主前612年,尼尼微被巴比伦攻陷,从此成为废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在历史传说中知道亚述帝国的辉煌,但找不到任何存在的证据,许多人因此怀疑圣经的真实性。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一座王宫的遗迹,后来被证实就是尼尼微,出土了大量文物。

上图:尼尼微遗址重建的城墙和Mashki门。主前612年,尼尼微被巴比伦攻陷,从此成为废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在历史传说中知道亚述帝国的辉煌,但找不到任何存在的证据,许多人因此怀疑圣经的真实性。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一座王宫的遗迹,后来被证实就是尼尼微,出土了大量文物。

【拿三6】「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拿三7】「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

【拿三8】「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

【拿三9】「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致灭亡,也未可知。』」

  • 这位「尼尼微王」(6节)可能是新亚述帝国衰落时期的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主前811-783年执政),或他相继执政的三个儿子撒缦以色四世(Shalmaneser IV,主前783-773年执政)、亚述但三世(Ashur-dan III,主前773-755执政)和亚述尼拉里五世(Ashur-nirari V,主前755-745年执政)。
  • 「麻布」(6节)是用黑山羊毛织成的粗布,粗糙而不舒适,被用来做丧服,表示哀悼。
  • 「王和大臣有令」(7节),表明当时贵族的权力很大,亚述王要和贵族一起发布命令。
  • 「丢弃手中的强暴」(8节),可能指停止对外侵略战争。当时新亚述帝国四处征战一百多年,以强暴闻名于中东。
  • 神两次借着外邦人的口说:「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致灭亡」(9节;一6),表明人既不能借着献祭来贿赂神,也不可利用祷告来操纵神,万有的主宰绝不会有求必应、围着人转。神并没有赦罪的义务,罪人一时的求告或善行,并不能确保神免除刑罚(珥二13-14)。

【拿三10】「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祂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 「恶道」(10节)的原文与「灾祸」(10节)、「恶」(一2)是同一个字,意思是「邪恶、灾祸」。这是一个双关语:尼尼微因「邪恶」而遭致「灾祸」,一旦他们离开了「邪恶」,「灾祸」就不再临到他们。
  • 船上的水手是「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一16),这些尼尼微人却没有提到「耶和华」的名,表明他们虽然真的「离开恶道」(10节),但人的悔改并不能持久,亚当的后裔不可能靠着自己的决定改变罪性、永久转向真神。然而,神的心意是:「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吗?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结十八23)?当神定意审判的日子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即使是北国最坏的亚哈王(王上二十一25-26),因为有了一点谦卑悔改的行动(王上二十一27-29),神也愿意推迟惩罚;即使尼尼微人还没有完全认识神,因为真心「离开恶道」,神也愿意取消灾祸。
  • 「后悔」(9、10节)原文的意思包括「遗憾、怜悯、同情、后悔、使舒坦」,这里可译为「减弱」(英文ESV、NASB译本)。「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十五29)。因此,神的「后悔」(10节),并不是说神的计划会根据人的反应而改变,因为「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而是表明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四2),必定会向「离开恶道」的世人施行恩典,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耶十八7-8)。但神是全知的(诗一百三十九16),祂早就知道哪些人会「离开恶道」、哪些人不肯认罪悔改,不需要根据人的行为来调整惩罚的计划,而是借着这些警告来促使人改变。
  • 「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10节),并非永远得救,只是暂时推迟了刑罚。神宣告:「亚述是我怒气的棍,手中拿我恼恨的杖」(赛十5),在祂的计划里,还没有到消灭亚述、或者向亚述宣教的时候,只是要限制亚述的扩张,赐给神的百姓在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约主前793-753年在位)和南国乌西雅王(约主前791-740年在位)执政期间大约四十年的繁荣,预备他们被掳(王下十四25)。主前783年阿达德尼拉里三世死后,亚述衰落了39年,他的三个儿子继位期间,亚述君权越来越受到贵族的限制,停止了对外扩张。亚述王普勒(即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执政)上台以后,亚述重新改革崛起,恢复了残暴骄傲的本性(鸿一9),征服了巴比伦和亚兰,屡次进攻北国以色列 (王下十五19、29)和南国犹大(代下二十八20),最后在主前722年掳走了北国(王下十七6)。当亚述完成了神命定的管教任务以后(赛十6),神「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赛十12);主前612年,尼尼微被巴比伦攻陷、从此成为废墟,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在历史上消失了。
  • 虽然亚述帝国最终灭亡了,但神却恩待亚述的后裔。亚述人于主后一至三世纪最早基督化,并且致力于向东方宣教、一直到达中亚、印度、蒙古和中国。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伊斯兰政权的逼迫,亚述人从未放弃基督信仰。今天,全世界三百多万亚述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应验了神对他们的预言:「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赛十九24-25)。
上图:2015年,一群亚述女基督徒在黎巴嫩教堂中聚会,哀悼一次伊斯兰国袭击事件。她们在聚会时坐在后面,用头巾盖头。叙利亚的亚述基督徒主要居住在叙利亚东北部的Hassakeh地区,尤其是Qamishli和Tell Tamer,在叙利亚内战中经常被伊斯兰国袭击。目前,全世界大约三百多万亚述人,分布在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东北、伊朗西北部、黎巴嫩、约旦和土耳其东南部,他们大都是东方亚述教会(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迦勒底大公教会(Chaldean Catholic Church)和叙利亚正教会(Syriac Orthodox Church)的基督徒。亚述人由于没有全民改信伊斯兰教,遭受历代伊斯兰政权的迫害,在一战中被奥斯曼帝国屠杀了将近30万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伊拉克是亚述人的祖居地,也是全世界亚述人最多的地方。但自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后,一半以上的亚述人被迫离开伊拉克。

上图:2015年,一群亚述女基督徒在黎巴嫩教堂中聚会,哀悼一次伊斯兰国袭击事件。她们在聚会时坐在后面,用头巾盖头。叙利亚的亚述基督徒主要居住在叙利亚东北部的Hassakeh地区,尤其是Qamishli和Tell Tamer,在叙利亚内战中经常被伊斯兰国袭击。目前,全世界大约三百多万亚述人,分布在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东北、伊朗西北部、黎巴嫩、约旦和土耳其东南部,他们大都是东方亚述教会(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迦勒底大公教会(Chaldean Catholic Church)和叙利亚正教会(Syriac Orthodox Church)的基督徒。亚述人由于没有全民改信伊斯兰教,遭受历代伊斯兰政权的迫害,在一战中被奥斯曼帝国屠杀了将近30万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伊拉克是亚述人的祖居地,也是全世界亚述人最多的地方。但自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后,一半以上的亚述人被迫离开伊拉克。

上图:2016年,坚持留在叙利亚Tell Tamer的亚述基督徒在教堂中聚会。其中穿制服的是亚述民兵。经历了中东多年的战乱以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亚述基督徒建立了民兵,保护亚述社区免受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袭击

上图:2016年,坚持留在叙利亚Tell Tamer的亚述基督徒在教堂中聚会。其中穿制服的是亚述民兵。经历了中东多年的战乱以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亚述基督徒建立了民兵,保护亚述社区免受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袭击。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约拿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约拿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