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拿四1】「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

【拿四2】「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祢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拿四3】「耶和华啊,现在求祢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1节),原文是「极大的邪恶临到约拿」。「不悦」(1节)的原文与「恶道」(三10)、「灾祸」(三10)和「恶」(一2)是同一个字,意思是「邪恶、灾祸」。这是一个双关语,尼尼微因「邪恶」而招来「灾祸」,一旦他们离开了「邪恶」,「灾祸」就不再临到他们;尼尼微的「邪恶」被除去了,但那「邪恶」却来到了约拿身上;神的怒气停止了(三9),约拿的怒气却发作了(1节),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 约拿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2节),这正是神在西奈山向摩西自我启示的性情(出三十四6-7;珥二13)。神差遣大鱼从海中救出约拿,是出于祂的「恩典、怜悯」;神不降灾给尼尼微,也是出于祂的「恩典、怜悯」。过去,约拿受惠于神的性情(二7-8),就在鱼腹中感谢神的恩慈与拯救,称颂「救恩出于耶和华」(二9);但现在,他却把神的性情看作令人遗憾的缺点(2节),在尼尼微为神的恩慈与拯救而发怒,甚至叫嚷「我死了比活着还好」(3节)。因为在约拿的心目中,符合他心意的才叫作「恩典、慈爱」,临到仇敌尼尼微人身上的,却是「妥协纵容」、「出尔反尔」、「随心所欲」、「轻信罪人」,或者是「交换恩典」。总之,神的作为不符合约拿的神学、或者不符合他的感情,所以约拿就「大大不悦,且甚发怒」(1节)。他就像主耶稣比喻中的那个恶仆,自己被豁免了巨额债务,却抓着欠他小钱的人不放(太十八23-30),所以主说:「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太十八33)?
  • 约拿第二次的祷告(2节)与第一次的祷告(二2-9)判若两人:第一次自知理亏,所以谦卑感恩;第二次却自恃有理,所以理直气壮。船上的水手和尼尼微的居民都因为迫切的求生欲望,不得不向神降服;但约拿竟然两次求死(3、8节),还以为自己是伟大的殉道者。人的自以为义,使神的先知也完全落到血气的辖制里;连先知的公义、爱心和敬虔都是如此的不可靠、不稳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能更加顺服呢?
  • 约拿第二次的祷告特别提到:「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2节)。这句话表明,虽然他已经认罪悔改、也顺服地来到尼尼微,但心里却没有彻底柔软下来。因此,当尼尼微的结局不符合约拿的期望时,他暂时被压抑的血气就爆发了。这正是我们肉体的光景:当风暴来临时,里面确实会产生一时的悔改和顺服;但风暴过去以后,肉体里出来的信心也就随着风暴一起消失。因此,接受神用风暴来对付自己的肉体,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 约拿爱国、爱神、不怕牺牲,却不肯放下自己,结果只注重完成工作,却忽略了神在工作里的心意;因此,工作虽然是神的工作,所表达的却不是神的心意。今天,许多信徒也是只重视大使命,却忽略了主在大使命中的心意,结果越传福音、越喂养肉体;许多传道人也是只关注教会的增长,却忽略了「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四15),结果把神的国度变成了人的国度,把圣殿建成了巴别塔。
  • 神在乎我们实行大使命,让救恩临到外邦人;也在乎我们的生命在大使命中被改变,得着更加丰盛、全备的救恩。因此,神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在尼尼微人的悔改,还要继续在约拿身上动工,好让我们看到,祂将怎样把我们改变成合神心意的人。

【拿四4】「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 约拿怒气冲天、责备神不发烈怒,却没有思想神会不会向自己发怒。但神并没有和约拿一般见识,祂不但没有按约拿所要求的向尼尼微人发怒,也没有按约拿所应得的向他发怒,而是用温柔的态度来对待约拿的怒气,原文只用了三个字:「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4节)?
  • 许多信徒也常常向神发怒,有时指责神不够公义,有时指责神不够慈爱,有时指责神不能控制局面,神的问题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拿四5】「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拿四6】「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拿四7】「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

【拿四8】「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 虽然约拿已经知道灾祸不会临到尼尼微(2节),但却仍然在那里等待,要看四十天期限过了以后,神是否会毁灭尼尼微城(5节)。约拿完全忘了:神既然可以赦免他的不顺服,为什么不能同样赦免尼尼微呢?
  • 「蓖麻」(6节)是一种未知的大叶植物。
  • 「苦楚」(6节)原文「邪恶、灾祸」,与约拿大大「不悦」(1节)是同一个字。「救他脱离苦楚」(6节)是双关语,表明神这样安排的目的,不但是要把约拿从酷热的灾祸中救出来,也是要把他从不顺服的罪恶中救出来。
  • 神安排了「炎热的东风」(8节)和「日头曝晒」(8节)来对付约拿的忿怒,因为「发怒」(1、4节)的原文也有「燃烧、发热」的意思。神要约拿自己在酷热的天气中体会「发怒」的后果。
  • 为了使约拿的心能柔软下来,神「安排一条大鱼」(一17)、「安排一棵蓖麻树」(6节),用慈爱让约拿得以存活;又「安排一条虫子」(7节)、「安排炎热的东风」(8节),凭公义取走约拿所不配得的安息。神「安排」这四样实物教材,表明神不但创造生命,也有权终止生命;神不但有主权施行怜悯,也有主权施行公义。如果神只是凭公义治理世界,在降罚尼尼微之前,首先应该惩罚不肯顺服神的约拿。
上图:从尼尼微的东门外看尼尼微城。

上图:从尼尼微的东门外看尼尼微城。

【拿四9】「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

  • 神再次温柔地启发约拿:「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9节)。约拿上次被质问时沉默以对(5节),这次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9节)!约拿已忍无可忍了:神的行为似乎前后完全不一致,一会儿说要惩罚尼尼微,一会儿又赦免他们;一会儿安排蓖麻给约拿遮荫,一会儿又让蓖麻树枯槁;一会儿不够公义,竟然随便赦免尼尼微,一会儿又不够慈爱,竟然任凭蓖麻枯槁。
  • 虽然约拿两次都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3、8节),但使他求死的原因却完全不同:之前是因为神的拯救而发怒(2节),现在是因为神的毁灭而发怒(9节);之前是质疑神没有毁灭几十万尼尼微人(2节),现在是质疑神没有拯救一棵蓖麻树;之前是神的拯救让他心里不舒服,现在是神的毁灭让他身体不舒服。不认识神的世人自以为义到一个地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神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施行公义或慈爱,好让自己感觉舒服,否则就指责神不够公义、不够慈爱。许多信徒也存在同样的属灵危机:不是自己顺服神,而是要求神顺服自己;不是承认自己不能完全明白神的奥秘,而是要求神必须符合自己的神学立场。

【拿四10】「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拿四11】「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 「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11节),可能指三岁以下的儿童,也可能指尼尼微全城的人都像婴儿一样不认识神、不知道如何分辨是非。神连明知故犯的约拿都能赦免,为什么不能赦免不知道律法的尼尼微人?
  • 神使用了蓖麻、虫子和炎热的东风三项实物教材以后,现在可以和约拿分析一下他的怒气了:
    1. 约拿爱惜蓖麻,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遮阴;他爱惜的不是蓖麻,而是自己。因此,他的需要是一时的,爱也是短暂的。今天,许多人的爱心也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同情心,满足自己的虚荣和伪善,所以一旦时过境迁,火热的爱心就会迅速冷却。
    2. 约拿爱惜蓖麻,却不必为蓖麻付出任何代价,「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10节),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显得比神更有爱心。今天,许多人的爱心也是口惠而不实,喊口号时震耳欲聋,付代价时却鸦雀无声。
    3. 约拿爱惜「一夜发生,一夜干死」(10节)的一棵蓖麻,却要求毁灭几十万尼尼微人和许多牲畜,这样的爱和公义是自相矛盾的。今天,许多人也和约拿一样,割裂神的性情、满足自己的需要:用慈爱来对待自己,却用公义来对待别人;感谢神白白的救恩,却不肯饶恕仇敌。
  • 神用一个问题结束了约拿书,成了一个开放的结尾。因此,当我们责怪神任凭恶人横行、怀疑神不关心自己、或者觉得神不再掌控世界的时候,神也在用这个问题反问我们:「我岂能不爱惜呢」(11节)?答案当然是「爱惜」,但必须按照神的时间、根据祂的方式。约拿所要的公义审判,神当然会有,但不是在此时,而是等亚述完成了神所命定的管教任务以后(赛十5-6),神「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赛十12);约拿所要的爱惜怜悯,神当然也会有,但不是在此时,而是等百姓被神彻底拆毁之后,神「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摩九11)。
  • 因此,虽然约拿书显明神的怜悯将同样临到外邦人,但重点却不是向外邦人宣教。因为神领尼尼微悔改,并不是为了向亚述宣教,而是暂时限制亚述的扩张(王下十四25);最终公义的审判还是要临到亚述,尼尼微必然会「空虚荒凉」(鸿二10)。约拿书所要启示的,是神要造就合祂心意的人:不但外面有顺服的行为,而且里面有体贴神的心;不但关心做成神的工作,而且完全放下自己,顺服神的计划和方法,体贴神在工作中的心意。这样的事奉,才是合神心意的事奉;这样行出的公义和慈爱,才是神性情的彰显。
  • 约拿显然明白了神的心意,所以无声地顺服了。如此自以为义的约拿,居然被神改变了,所以说约拿「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路十一30)。今天最大的神迹,一方面是道居然愿意成为肉身,并且为罪人而死,借着祂的死而复活拯救世人;另一方面是神居然愿意住在信徒里面,让人的「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结十一19),让我们不但成为做神工作的仆人,而且成为体贴神心意的儿子。
上图:2015年,伊拉克北部尼尼微平原上大约500名亚述基督徒民兵正在训练,拿起武器保护家园免受ISIS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伤害。神的怜悯最终还是临到亚述,今天,300万亚述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2003年,有160万亚述基督徒生活在伊拉克,大部分在伊拉克战争以后逃离,2015年只剩40万。

上图:2015年,伊拉克北部尼尼微平原上大约500名亚述基督徒民兵正在训练,拿起武器保护家园免受ISIS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伤害。神的怜悯最终还是临到亚述,今天,300万亚述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2003年,有160万亚述基督徒生活在伊拉克,大部分在伊拉克战争以后逃离,2015年只剩40万。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约拿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弥迦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