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弥二1】「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弥二2】「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 在乌西雅王执政的四十年期间,南国和北国一样繁荣稳定,但物质的丰富和环境的安稳,并没有使百姓的属灵光景变得更好,反而使他们唯利是图、越来越偏离神(2节)。当亚哈斯作王的时候,神百姓的生活已经和他们的信仰完全脱了节,人的心思已经被地上眼见的好处占满了,不再有公义、圣洁和怜悯,完全偏离了神要他们做「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的旨意。
  • 1-2节并不是说只有为富不仁的富人是恶人,而受压迫的穷人就是义人,因为弥迦也宣告:「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七2)。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1节),而是只有少数人「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1节),其他人只是因为没有权势,所以没有机会作恶。

【弥二3】「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弥二4】「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祂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弥二5】「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 既然眼见的好处占据了百姓的心,神就要让他们「不能解脱」(3节)眼见的难处。
  • 既然地上的恩典夺取了百姓的心,神就要把赐给他们的「分」(4节)「转归」(4节)给掳掠他们的外邦人、「悖逆的人」(4节)。
  • 在以色列,田地并非私有财产,神是应许之地的主人(利二十五23)。每个支派、家族所分得的土地,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品德、功劳或努力,而是「拈阄所得的产业」(民三十六3),完全是根据神的恩典和权柄,是与神立约所得的「分」。以色列人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二十五23),只是神所托付的土地的管家,必须遵行与神所立的圣约,才能「在那地上长久」(申四26)。因此,神「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4节),代表人失去了立约之民的地位和福气。
  • 「拈阄」(5节)是以色列人分配土地的方法。「拉准绳」(5节)是为了量度土地。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世上的人分属两个城,「属地之城用对自己的爱建成,以致轻看神;属天之城用对神的爱建成,以致轻看自己」(《The City of God》14. 28)。弥迦宣告,当神把余民领回家园(四7)、重新拈阄分地时那些属地之城的成功人士(1-2节),「在耶和华的会中」(5节)将无人代表他们拈阄,失去属天之城的「分」。

【弥二6】「他们(或译: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

【弥二7】「雅各家啊,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或译:心肠狭窄吗)?这些事是祂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 6-7节是引用假先知的信息。他们可能是当时的祭司,与权贵同流合污,只说他们爱听的话,把神的话语变成让人自我安慰、自圆其说的宗教商品。
  • 「雅各家」(7节)指南国犹大。
  • 「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7节),意思是神是恒久忍耐的,所以祂决不会降下灾祸。但这只是一半的真理,还有另外一半。假先知并不是不讲真理,而是只讲一部分真理,他们都喜欢讲神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出三十四6-7),却故意不讲下半句: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三十四7)。所以说:「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箴二十六9)。
  • 今天,传福音的人也不可高举慈爱和怜悯,忽略神的公义和圣洁,免得成了「别的福音」(加一6)。神的言语只「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7节),有得救信心的人必然会追求「行动正直」,不但仰望神慈爱、怜悯的恩典,也顺服神公义、圣洁的要求。而「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二20)。

【弥二8】「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弥二9】「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弥二10】「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或译:地)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弥二11】「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 8-11节是真先知发表的神的信息。在权贵和假先知的反对面前,真正的先知绝不畏惧、妥协,因为神的仆人只求神的荣耀,不求人的称赞或支持。
  • 「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8节),意思是「从那些安然经过、解甲归田之人身上剥去外衣」(英文NASB译本)。
  • 「外衣」(8节)在古代属于贵重物品,战争时常剥去敌人的外衣作为战利品。「外衣」在睡觉时可以用来遮体,债主不可在晚上扣留负债者抵押的外衣(出二十二26)。
  • 「我民中的妇人」(9节)可能指寡妇。「我的荣耀」(9节)指神所赐的产业,这些孤儿因为受人欺压,无法继承父亲的遗产,以致无分于神所分给的产业。
  • 百姓拜偶像和不道德的行为污染了这地,所以「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利十八25),不再成为他们「安息之所」(10节)。
  • 「清酒和浓酒」(11节)代表神的赐福做假先知很容易,只要向百姓「预言得清酒和浓酒(11节),说些迎合人的爱心、包容、祝福、安慰,就能为广受欢迎,但结局却是把人在昏昏欲睡中带向灭亡。
  • 百姓只听爱听的话,假先知只要投其所好,「就必作这民的先知」(11节)。「这民」(11节)拒绝真理,所以只配得假先知,完全是「自取败坏」(何十三9)。今天,许多人只爱听恩典、慈爱和医治,却不爱听公义、圣洁和十字架,已经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太二十四11),正好「作这民的先知」(11节)。

【弥二12】「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弥二13】「开路的(或译:破城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 12-13节可能是预言神将拯救耶路撒冷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围攻,救出被囚禁的百姓,那时「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王下十九31)。
  • 「雅各家」和「以色列」(12节)都是指南国犹大。
  • 「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12节),可能是预言犹大各地将被亚述攻占,剩下的百姓拥到耶路撒冷躲避敌人。主前701年,希西家王与推罗、埃及和巴比伦结盟反抗亚述,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主前705-681年在位)首先打败了巴比伦,然后发动第三次西征,攻陷了犹大四十六座坚固城,将希西家困在耶路撒冷。
  • 「波斯拉」(12节)是以东的一个城市,意思是「羊圈」。「如波斯拉的羊」(12节),原文是「如羊圈的羊」(英文ESV、NASB译本)。
  • 弥迦的第一部分信息(一1-二13),以「你们都要听」(一2)开始,以神的应许(12-13节)结束。在神救赎的计划里,百姓的败坏并不是意外,因为神在领百姓进迦南之前就已经宣告:「我将他们领进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那流奶与蜜之地,他们在那里吃得饱足,身体肥胖,就必偏向别神,事奉他们,藐视我,背弃我的约」(申三十一20)。而摩西也早已预言:「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手所做的惹祂发怒;日后必有祸患临到你们」(申三十一29)。因此,并非旧约是律法、新约是恩典,旧约是靠行为、新约是凭信心,而是旧约和新约都显明了恩典和信心,「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三24)。虽然神说:「我未领他们到我所起誓应许之地以先,他们所怀的意念我都知道了」(申三十一21),但神仍然拣选了「全然败坏」的以色列人;因为神的救赎计划,正是要挽回「全然败坏」的亚当后裔,凭公义彻底拆毁他们,在恩典里重新建造他们。
上图:亚述浮雕拉吉之战的一部分,出土于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的宫殿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大约主前701年,亚述军队攻陷犹大要塞拉吉,把俘虏处死后挂在木头上示众。

上图:亚述浮雕拉吉之战的一部分,出土于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的宫殿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大约主前701年,亚述军队攻陷犹大要塞拉吉,把俘虏处死后挂在木头上示众。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弥迦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弥迦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