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弥一1】「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马利亚和耶路撒冷。」

  • 先知弥迦生长于犹大王乌西雅的四十年繁荣时期,「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蒙召做先知(主前740-722年之间)。在这三个王期间,亚述帝国在四十年的衰落之后重新崛起、对外扩张,给南北两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此期间,北国以色列的政局混乱、最终被掳,而南国犹大的属灵光景也起起伏伏:「约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下十五34),亚哈斯却「效法以色列诸王所行的,又照着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儿子经火」(王下十六3),希西家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下十八3)。
  • 「撒马利亚和耶路撒冷」(1节),分别是北国和南国的首都。本书包括对南国和北国的预言,但却是向南国百姓发表的。
  • 「摩利沙」(1节)是位于犹大示非拉丘陵地带的乡村,可能就是位于迦特东南约10公里的「摩利设·迦特」(14节,Tell ej-Judeideh遗址)。弥迦是一个住在乡下的普通百姓。神一面使用住在城里的王室贵胄以赛亚,一面使用住在乡下的无名小卒弥迦,兴起各样的器皿向百姓说话。

【弥一2】「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祂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

【弥一3】「看哪,耶和华出了祂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弥一4】「众山在祂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弥一5】「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马利亚吗?犹大的邱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弥一6】「所以我必使撒马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她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

【弥一7】「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

  • 「万民」(2节)指南国的百姓。
  • 弥迦的第一段信息以「你们都要听」(2节)开始。本书三次提醒「万民」(一2)、「首领」(三1)和「以色列人」(六1)「要听」(2节;三1)、「当听」(六1),不断加深听众的印象。
  • 「圣殿」(2节)、「居所」(3节)都是比喻神所在的地方。「神是个灵」(约四24),并没有物质的住所。
  • 「步行地的高处」(3节),原文是「践踏在地的背上」,象征神是全地的主宰。虽然此时的国际形势危机四起,但先知却提醒百姓注意:神始终「步行地的高处」,掌管人类的历史;因此,他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面对神公义的审判,而不是怎样缓解国际压力,因为亚述只不过是神用来执行审判的工具(赛十5)。
  • 在本书中,除了一5用「雅各」(5节)来指代北国以色列,其它的「雅各」和「以色列」(5节)都是指南国犹大。可能因为说完了一2-7的预言以后,北国已经灭亡,南国代表整个以色列。
  • 「犹大的邱坛」(5节),指亚哈斯王「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代下二十八25)。南北两国的「罪过」(5节)都是从上层和首都开始的,因此,神的拆毁也要从撒马利亚和耶路撒冷开始。
  • 此时,陷入偶像崇拜两百年的北国已经无法自拔,撒马利亚在20年内将被亚述攻取(王下十八9-11)。神使用亚述作祂「怒气的棍」(赛十5),打碎北国所敬拜的偶像、烧灭他们所倚靠的财物,一直到「露出根基来」(6节),神的百姓才有得恢复的盼望。今天,教会若用金牛犊代替真神、把圣殿建成巴别塔,也照样会被神自上而下、彻底拆毁,然后才能在耶稣基督的根基(林前三11)上重新建造。
  • 当时外邦偶像的庙里有庙妓,行淫是偶像崇拜仪式中的一部分,庙中之物实际上是「妓女雇价」(7节)换来的。敌人掠去这些物品,带回国送给他们的庙妓,又「归为妓女的雇价」(7节)。
上图:撒马利亚卫城挖掘出来的白色王宫遗址,可能就是亚哈所「修造的象牙宫」(王上二十二39),于主前721年被亚述摧毁。城墙厚约五英尺,用当时最上等的工艺筑成。亚哈王进一步加强城防设施,加建了厚度超过三十英尺的夹壁城墙。

上图:撒马利亚卫城挖掘出来的白色王宫遗址,可能就是亚哈所「修造的象牙宫」(王上二十二39),于主前721年被亚述摧毁。城墙厚约五英尺,用当时最上等的工艺筑成。亚哈王进一步加强城防设施,加建了厚度超过三十英尺的夹壁城墙。

【弥一8】「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弥一9】「因为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 第8节的「因此」,把撒玛利亚的审判与耶路撒冷的审判连接起来,因为两者都犯了罪(5节),所以都要受到审判。
  • 「露体」(8节)指裸露上身,代表极度的哀伤。
  • 神百姓的堕落是从北国以色列开始的,北国拒绝神的医治,已经没有前途了。但他们不但自己的「伤痕无法医治」(9节),把南国犹大也拖了下去。犹大没有站稳该站的地位,从约沙法王为儿子约兰娶了亚哈的女儿亚她利雅开始(代下十八1;二十一6;二十二2-4、10),圣城耶路撒冷的「城门」(9节)就向北国拜偶像的恶习打开了。

【弥一10】「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

【弥一11】「沙斐的居民哪,你们要赤身蒙羞过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来。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们无处可站。」

【弥一12】「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好处,因为灾祸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弥一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民(原文是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弥一14】「犹大啊,你要将礼物送给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弥一15】「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尊贵人(原文是荣耀)必到亚杜兰。」

  • 10-15节是非常有技巧的演讲,先知利用一连串犹大西部示非拉地带城邑名字的双关意义,预告南国犹大即将遭遇灾祸,抓住了听众的心。这些城邑形成了一个半径十四公里的圆,圆心是弥迦的家乡「摩利设·迦特」(14节)。当亚述王西拿基立入侵犹大的时候,顺着沿海平原南下的亚述大军将首先攻占这一带(王下十八13),使战争沿着这些城邑「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12节)。但神还是继续给了南国回转的机会,最终使耶路撒冷脱离了亚述的手(王下十九35)。
  • 「迦特 ????」原文与「报告 ?????」的发音相似(10节)。「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10节)是双关语,意思是「不要在宣扬城里宣扬这事」,引自大卫为扫罗写的挽歌(撒下一20)。
  • 「伯·亚弗拉」(10节)的意思是「灰尘之家」。「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10节)也是双关语,意思是「我在灰尘之家滚于灰尘之中」。
  • 「沙斐」(11节)的意思是「美丽」,但这城的居民却要「赤身蒙羞过去」,毫无「美丽」可言。
  • 「撒南 ???????」原文与「出来 ?????」的拼写相似(11节),但这城的居民却将「不敢出来」(11节)。
  • 「伯·以薛」(11节)的意思是「邻城」,但这城却将使人「无处可站」(11节),不能被当作避难的「邻城」。
  • 「玛律」(12节)的意思是「愁苦」,因为「灾祸」(12节)即将临到。
  • 「拉吉 ???????」原文与「马 ??????」谐音(13节)。拉吉是南国犹大的防御城,从埃及进口的马匹车辆通常先在拉吉休息,然后运进耶路撒冷。当亚述入侵犹大的时候,拉吉被亚述王西拿基立围攻,所以应当「快马套车」(13节)、快快逃跑。「锡安民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13节),可能指以色列人偏离神的罪,是从所罗门倚靠军事力量开始的,那时他在拉吉兴建防御工事、进口马匹车辆(王上十28-29)。
  • 「礼物」(14节)原文的意思是「临别赠礼」。「摩利设·迦特」可能就是先知的家乡「摩利沙」(1节),位于迦特东南约10公里。犹大把送别礼送给「摩利设·迦特」,表示与「摩利设·迦特」道别,因为此城将落到敌人手中。
  • 「亚革悉 ????????」原文与「诡诈 ???????」谐音(14节),意思是「诡诈、欺骗」。犹大诸王以为可以倚靠此城防御敌人,结果却大失所望。
  • 「玛利沙 ????」原文与「夺取 ??????」的书写相似(15节),罗波安王曾经把此城建成防御工事(代下十一8),但神「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15节)
  • 「亚杜兰」(15节)是从前大卫躲避扫罗时藏匿的地方,将来南国的首领和贵族也要寻找避难之所,以色列的「荣耀就变为大大地羞辱」(哈二16)。
上图:拉吉之围(Siege of Lachish)浮雕上的图画,描绘了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的军队围攻犹大要塞拉吉的惨烈战况。浮雕出土于尼尼微西拿基立的宫殿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上图:拉吉之围(Siege of Lachish)浮雕上的图画,描绘了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的军队围攻犹大要塞拉吉的惨烈战况。浮雕出土于尼尼微西拿基立的宫殿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弥一16】「犹大啊,要为你所喜爱的儿女剪除你的头发,使头光秃,要大大地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 「剪除你的头发」(16节)代表哀悼。
  • 「被掳去」(16节),是预言一百多年以后,犹大将被掳到巴比伦。犹大到了主前586年才灭亡,但本节却使用了过去时,这种表现手法是用来强调预言必然实现。
  • 弥迦不像那些只宣讲慈爱、平安的假先知(二6-11),他所宣告的信息严责罪恶、句句扎心,用一连串熟悉的地名,使听众身临其境地经历了仇敌从沿海平原经过示非拉步步进逼耶路撒冷的过程,震撼人心,一百多年后,他的信息仍然大有影响力(耶二十六18)。但是,弥迦的审判是出于神,而不是出于血气,因此,他不是只会骂人。神毫不妥协的审判,是出于坚定不移的爱;以神的心为心的先知,也怀着神对儿女的伤痛,「大声哀号」(8节)。
  • 今天,一些所谓「先知性」讲道,模仿先知的骂人风范,却不肯效法先知「赤脚露体而行」(8节),结果成了自以为义的情绪宣泄,只会败坏人,并不能使人得造就。真正的「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乃是像保罗一样,「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徒二十20);也像弥迦一样,责备之中充满了「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8节)的爱。

《弥迦书》背景

  《弥迦书》的希伯来名是「弥迦 ???? / Mikhah」,是《十二先知书》(??? ???? / Trei Asar)中的第六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 / Tanakh)中,《十二先知书》是一整卷书。《弥迦书》被放在《约拿书》之后,并非完全因为年代,而是因为圣灵所要发表的信息。因为神在《约拿书》中向尼尼微宣告审判,乃是为了限制亚述的扩张,带给南北两国四十年的繁荣,证明《弥迦书》所指控的「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一9)。而神在《约拿书》中赦免尼尼微城,也是为了保存亚述作为审判的工具,等待百姓恶贯满盈之后,执行《弥迦书》中所宣告的对南北两国的审判。

  在《十二先知书》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传统认为,《弥迦书》的作者是南国的先知弥迦。「弥迦」是「米迦」(士十八2)和「米该雅」(王上二十二8)的简短拼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何神像祢」(七18)。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因为本书正是向我们显明,没有任何一个假神、也没有任何人或团体能像神一样,一面毫不妥协地审判罪恶,一面坚定不移地怜悯罪人,在最黑暗的时候预备了永远的救恩(五2),使我们不能不发出赞美:「神啊,有何神像祢,赦免罪孽,饶恕祢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七18)?

  在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约主前793-753年在位)和南国乌西雅王(约主前791-740年在位)执政期间,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主前811-783年执政)的三个儿子撒缦以色四世(Shalmaneser IV,主前783-773年执政)、亚述但三世(Ashur-dan III,主前773-755执政)和亚述尼拉里五世(Ashur-nirari V,主前755-745年执政)都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使南北两国都有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不久,新登基的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即普勒,主前745-727年执政)就重新开始对外扩张(王下十五19、29)。

  主前738-73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东方打败了制衡亚述最主要的敌人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亚述准备发动第二次西征,以征服大马士革、完全控制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亚兰和北国以色列结成了抵抗亚述的联盟,并劝说南国犹大加入。遭到犹大王约坦的拒绝以后,联盟就入侵犹大(王下十五37)。继位的犹大王亚哈斯向亚述求助,结果损人不利己。主前733-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亚兰和北国以色列相继被亚述所灭(王下十五29;十六9;十八9-11),南国犹大也成了亚述帝国的附庸(王下十六10),陷入黑暗的背道时期(王下十六1-4)。

  在这内忧外患之际,神兴起南国的以赛亚、弥迦和北国的何西阿发表预言,让百姓看到这一系列危机背后的属灵真相:面临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是神在管理人类的历史(一3-7),实现祂从前与以色列立约时警告过的咒诅(六1-5、13-16)。人只有认识到神是「普天下的主」(四13),祂「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五15),才能站在属灵的高处,看清历史的真相(林前二15)。

  亚哈斯死后,希西家王继位, 弥迦的预言开始应验:撒玛利亚于主前722年被亚述攻取(一6-7;王下十七6),耶路撒冷也在主前701年被亚述围攻(一9;王下十八13-16)。弥迦的信息补充和证实了先知何西阿和以赛亚的预言,及时地挽回了希西家的心(耶二十六18-19),使他致力于带领全国回转归向神,被亚述围困的耶路撒冷就按着预言蒙神拯救(二12-13;王下十九29-36)。

  但是,百姓的全然败坏并不能倚靠君王的改革来改变,弥迦所预言的刑罚延迟了一百多年之后,最终还是来到了: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三12;七13;王下二十五9-10);百姓被掳巴比伦(四10;王下二十五11)。而弥迦所预言的重建(七11),也在神的彻底拆毁之后逐一实现:弥赛亚已经降生于伯利恒(五2;路二4-7),祂必将带来国度的恢复(四1-8;七14-17;徒一6-7)。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三段信息都包含了完整的警告、刑罚和应许。古代的听众主要是靠听、而不是靠读来领受信息,所以先知书常常出现重复、强调,让听众不断地加深印象:

  1. 神审判南北两国(一1-二11),应许余民得拯救(二12-13)
  2. 神谴责失职领袖(三1-12),应许国度(四1-13)和救恩(五1-15)
  3. 神宣告应验咒诅(六1-七7),应许拆毁后重建(七8-20)。

  与《阿摩司书》所谴责的北国以色列一样,南国犹大也经历了四十年的繁荣,物质生活的丰富使百姓的属灵光景和社会道德越发败坏,并且一面背离神、一面活在虚假属灵和自我安慰里(三11)。弥迦严厉谴责了富人的为富不仁(二1-5)、统治者的鱼肉百姓(三1-4)、假先知的唯利是图(三5-7),因此被人称为「穷人的先知」、「中产阶级的先知」、「以色列的良知」,认为他积极维护受压迫者的利益,挺身为社会公义大声疾呼。但实际上,弥迦并不是受压迫者的代言人,因为他清楚地宣告:「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猎取弟兄」(弥七2)。弥迦不是要借着改革或革命重振信仰与道德,而是指出百姓的罪恶和过犯(三8),宣告他们已经全然败坏,「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尽,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没有一挂可吃的」(七1),只能「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七7)。而神的计划是彻底拆毁,「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三 12);然后神才赐下弥赛亚作王(五2-5),重新建造(七11)。有了基督作王的生命,人才能满足圣约的要求:「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六8)。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约拿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弥迦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