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第19章逐节注解、祷读

【利十九1】「耶和华对摩西说:」

【利十九2】「『你晓谕以色列全会众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

  • 「圣洁」原文是「圣 ??????」,意思是分离出来、单单归于神,并没有道德的含义。因此,祭司与拿细耳人无论品行如何,都是「圣」的;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道德有问题,但也叫做「圣徒」(林前一2)。外邦人也使用这个词,迦南人把他们的庙妓也叫做「圣妓」。然而,从本章开始,神宣告属祂的百姓不但「归我为圣」(二十26),道德和行为也应该「与万民有分别」(二十26)。「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属神的百姓应当行出「圣洁」的神所行的,活出神的性情。「你们要圣洁」也是神对新约信徒的要求(彼前一15-16),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
  • 在本章里,神8次宣告「我是耶和华」(12、16、14、18、28、30、32、37节),7次宣告「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3、4、10、25、31、34、36节),强调百姓是属神的,神是使百姓「与万民有分别的」(二十24),神自己就是他们「圣洁」的标准: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属神的百姓也应当「圣洁」;因为「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罗十四8),所以属神的百姓应当活出神的「圣洁」。
  • 神百姓的「圣洁」不只是在礼仪上洁净,不只是在会幕、教会里「圣洁」,也不只是在灵修、祷告中「圣洁」,而是具体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圣洁」。「圣洁」是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致与世人全然不同。所以本章不但像十八章那样指出不可效法外邦人的「恶俗」(十八3),而且具体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当行的「圣洁」行为,使他们「与万民有分别」(二十26),见证「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二十三9)。
  • 但本章的条例并非要人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圣洁」,而是引导人倚靠「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二十24)的神。神不但是我们「要圣洁」的原因,也是我们成为「圣洁」的方法,因为祂自己宣告:「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二十8)。亚当的后裔没有办法靠自己成为圣洁,只有「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一20),我们才会「追求圣洁」(来十二14),在圣洁的神里面成圣。新约信徒成圣的原则,都已经包含在本章的启示里了。

【利十九3】「你们各人都当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利十九4】「你们不可偏向虚无的神,也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 「圣洁」首先是内心对神的敬畏。神的圣洁显出了人的罪恶(赛六5),「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3)。因此,人只有敬畏神,才会效法神的「圣洁」。
  • 3-4节引用了十诫中的第一、二、四、五诫(参见出二十2-6、8-12节注解),表明神的百姓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敬畏神,才能活出「圣洁」的实际。在家里孝敬父母是因为敬畏神,守安息日是因为敬畏神,不拜假神、不造偶像也是因为敬畏神。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会敬畏神,自然就会把安息日当作赚钱、娱乐的机会,很快就会偏向成功、财富、健康、儿女等各种「虚无的神」,用自己所想象的「神像」来代替神。
  • 「孝敬父母」(3节)的「孝敬」原文是「敬畏、惧怕」,而出二十12 的「孝敬」原文是「使之得尊荣」,因为这里所强调的「孝敬父母」,是因着「敬畏」神而「敬畏父母」,使他们得享安息。「使之得尊荣」是外面可以看出来的,里面的「敬畏」、「安息」是外面看不到的。而「你们各人」(3节)这句话,也表明这是个人私下的行动,并不能公开地用客观标准来衡量。
  • 「父母」原文的顺序是「母父」,而出二十12中的顺序是「父母」,表明父母双方在神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 「虚无的神」原文是「虚无 ??????」,发音类似「神 ????????」,是用谐音来讽刺外邦假神不是真正的神。

【利十九5】「你们献平安祭给耶和华的时候,要献得可蒙悦纳。」

【利十九6】「这祭物要在献的那一天和第二天吃,若有剩到第三天的,就必用火焚烧。」

【利十九7】「第三天若再吃,这就为可憎恶的,必不蒙悦纳。」

【利十九8】「凡吃的人必担当他的罪孽;因为他亵渎了耶和华的圣物,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 5-8节引用了平安祭的条例(参见七15-21注解)。「要献得可蒙悦纳」(5节),是指献祭动机要「圣洁」。神所悦纳的平安祭,目的是「为感谢」(七12)、「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七16)。
  • 平安祭的「祭物」(6节)大部分由献祭者带回去与家人一起享用,「为感谢」的祭物必须在当天吃完,而「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祭物可以在两天内吃完。「这祭物要在献的那一天和第二天吃」(6节),表明这平安祭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七16)。
  • 神在吩咐百姓怎样活出「圣洁」的时候,并不提别的祭,却单单提平安祭,因为平安祭是最常见的私人献祭,也是以色列家庭唯一的吃肉机会。因此,平安祭很容易被滥用,以献平安祭的名义满足自己的肚腹,「亵渎了耶和华的圣物」。
  • 「凡吃的人必担当他的罪孽」,这「罪孽」并不是因为他第三天吃过期的祭物,而是因为他只顾自己一家贪婪吃肉,没有与邻舍一起分享平安祭的筵席,所以没能在两天内吃完祭物,第三天仍然在吃。所以他献祭的动机并不是「为还愿,或是甘心献的」(七16),而是打着献祭的名义吃肉,所以「必不蒙悦纳」,反而会使人从神的恩典中失落。
  • 神在3-8节所吩咐的,是如何在家庭中活出「圣洁」,最重要的是内心动机的「圣洁」。

【利十九9】「『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

【利十九10】「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 「献得可蒙悦纳」(5节)的平安祭必须和邻舍分享,而神所赐的收成也要与「穷人和寄居的」分享,在收割的季节不可收净一切庄稼,必须留给弱势者可以拾取。神允许祂的百姓中间存在「穷人和寄居的」等弱势者,正是为了让百姓在领受恩典的时候能操练爱心、怜悯和管家的责任,这也是「圣洁」的内容。
  • 神在这里所吩咐的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而是责任。拾取遗落的庄稼和果子是神「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权利,而地主的责任是确保田间和果园里有遗落的庄稼或果子可以拾取。神的百姓拥有财产是责任,而不只是权利,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二十四1),土地的主人只不过是神的管家,负责按着神的心意将神的恩典分配出去。
  • 神让「穷人和寄居的」拾取遗落的庄稼和果子,而不是白拿施舍,是让神的百姓在分享恩典的时候能尊重对方、体贴别人的感受,操练真正的「恩慈」(林前十三4)。
  • 「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的原则,不但适用于农耕社会,也同样适用于「一切向钱看」的现代社会。每一个「追求圣洁」(来十二14)的信徒都应当好好思想,什么是我们的「田角」和田里「所遗落的」(9节)、什么是我们的「葡萄园所掉的果子」。神用「留给穷人和寄居的」麦穗养活了寡妇路得(得二3),使她成为大卫的曾祖母、主耶稣肉身的祖先。我们为神「留给穷人和寄居的」,也会使我们成为流出神恩典的管道,在神的计划里成为「忠心有见识的管家」(路十二42)。

【利十九11】「『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

【利十九12】「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

  • 「欺骗」(11节))原文是「不真实的交易」(英文ESV、NASB、KJV译本)。
  • 11-12节引用了十诫中的第三、八、九诫(参见出二十7、15-16节注解),这些都是人以自我为中心,不肯尽管家责任(9-10节)的结果。人若自私,在收割的季节不肯「留给穷人和寄居的」(10节),自然也会贪图别人的东西(11节);而偷了东西或在交易中欺诈,自然就会用说谎」来掩盖自己(11节);谎话若遮盖不住,就会指着神的名起假誓。这样,「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5)。

【利十九13】「『不可欺压你的邻舍,也不可抢夺他的物。雇工人的工价,不可在你那里过夜,留到早晨。」

【利十九14】「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只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

  • 被神拣选的百姓仍然带着亚当后裔的残缺,所以还会出现靠当天工钱谋生的「雇工」,还会出现「聋子」、「瞎子」。但他们同样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所以「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箴十四31),「使瞎子走差路的,必受咒诅」(申二十七18)。神把这些人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要我们借着爱他们来活出神的圣洁。
  • 「咒骂聋子」、「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并不容易被人发现,但敬畏神的人却知道,「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祂都鉴察」(箴十五3),所以连隐秘的恶事也不敢做。
  • 13节引用了十诫中的第八诫「不可偷盗」(参见出二十15节注解),表明剥削别人、拖欠工资都是「偷盗」、「抢夺」。

【利十九15】「『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

【利十九16】「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也不可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原文是流他的血)。我是耶和华。」

  • 「搬弄是非」原文意思是「诽谤、造谣」。「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原文的意思是间接地使邻舍的生命受到危害,包括作伪证、不作证、见死不救等等。
  • 「耶和华是不改变的」(玛三6),神的「公义」标准也绝不改变。而人的「公义」都是相对的,时过境迁,「公义」的标准就会改变,原来在暗中行的丑事就可以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成为一时的风尚。因此,离开绝对的真理来谈「公义」是没有意义的。「按着公义审判」(15节),就是把神作为公义的标准,脱离属地的同情、利害、毁谤、谎言,既「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15节)。
  • 15-16节引用了十诫中的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参见出二十16节注解)。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87年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 The Death of Socrates》。主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主前470-399年)被控不敬神和腐蚀雅典青年,庭审的辩论、举证、投票过程严格按照雅典的民主、法制程序,结果他被民主选拔出来的500人陪审团按着他们自己认为的「公义」投票,被判饮毒堇汁而死。离开绝对真理的「少数服从多数 Majority rule」并不是「公义」,只不过将多数人的利益置于少数人之上的「多数人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然而画家所看中的却是苏格拉底为信仰而死的坚毅精神,所以积极投身法国大革命,为了他自己认为对的信仰,投票把一个又一个拦阻实现这信仰的人推上了断头台。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87年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 The Death of Socrates》。主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主前470-399年)被控不敬神和腐蚀雅典青年,庭审的辩论、举证、投票过程严格按照雅典的民主、法制程序,结果他被民主选拔出来的500人陪审团按着他们自己认为的「公义」投票,被判饮毒堇汁而死。离开绝对真理的「少数服从多数 Majority rule」并不是「公义」,只不过将多数人的利益置于少数人之上的「多数人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然而画家所看中的却是苏格拉底为信仰而死的坚毅精神,所以积极投身法国大革命,为了他自己认为对的信仰,投票把一个又一个拦阻实现这信仰的人推上了断头台。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89年的油画作品《运送布鲁图斯儿子尸体的军士们 The Lictors Br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布鲁图斯(Lucius Junius Brutus)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担任罗马第一任执政官。他「按着公义审判」了参与密谋恢复帝制的两个儿子,下令处决了他们。画中的布鲁图斯背对着两个儿子的尸体,对国家大事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而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却为亲情而悲痛不已。画家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用中间的柱子把画面分成两部分:左侧是国家利益、理性思考,这是他所推崇的;右侧是家庭价值、人伦亲情,这是他所批判的。这幅作品反映并鼓舞了法国大革命的「公义」思想,画家本人也按着这种人间的「公义」,投票把善良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774-1791年在位)于1793年推上了断头台。而一年之后,宣布「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国必须生」的雅各宾派革命领袖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也被更「公义」的革命者送上了断头台。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89年的油画作品《运送布鲁图斯儿子尸体的军士们 The Lictors Br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布鲁图斯(Lucius Junius Brutus)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担任罗马第一任执政官。他「按着公义审判」了参与密谋恢复帝制的两个儿子,下令处决了他们。画中的布鲁图斯背对着两个儿子的尸体,对国家大事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而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却为亲情而悲痛不已。画家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用中间的柱子把画面分成两部分:左侧是国家利益、理性思考,这是他所推崇的;右侧是家庭价值、人伦亲情,这是他所批判的。这幅作品反映并鼓舞了法国大革命的「公义」思想,画家本人也按着这种人间的「公义」,投票把善良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774-1791年在位)于1793年推上了断头台。而一年之后,宣布「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国必须生」的雅各宾派革命领袖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也被更「公义」的革命者送上了断头台。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93年的油画作品《马拉之死 The Death of Marat》。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因有慢性皮肤疾病,每天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中为革命工作。1793年1月,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Girondins)主导的国民公会(Convention nationale)投票把善良的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6月,更革命的雅各宾派(Jacobin)逮捕了吉伦特派,马拉负责主持镇压吉伦特派。7月,当他记录吉伦特派名单、准备把他们送上断头台的时候,被吉伦特派的支持者刺杀了。马拉的朋友雅克-路易·大卫把马拉描绘成为革命献身的殉道者,激起了法国人对雅各宾派的同情,把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推上了巅峰,以致罗伯斯庇尔说:「马拉的死亡竟然比他的生命更影响这个世界」。10月,雅各宾派主导的国民公会投票把吉伦特派领导人集体推上了断头台。到了1794年7月,其他革命者主导的国民公会又投票把雅各宾派的领导人集体推上了断头台。离开神来谈论「公义」,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革命只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而已,正如吉伦特派革命者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在断头台上向着革命广场上的自由雕像发出的叹息:「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93年的油画作品《马拉之死 The Death of Marat》。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因有慢性皮肤疾病,每天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中为革命工作。1793年1月,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Girondins)主导的国民公会(Convention nationale)投票把善良的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6月,更革命的雅各宾派(Jacobin)逮捕了吉伦特派,马拉负责主持镇压吉伦特派。7月,当他记录吉伦特派名单、准备把他们送上断头台的时候,被吉伦特派的支持者刺杀了。马拉的朋友雅克-路易·大卫把马拉描绘成为革命献身的殉道者,激起了法国人对雅各宾派的同情,把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推上了巅峰,以致罗伯斯庇尔说:「马拉的死亡竟然比他的生命更影响这个世界」。10月,雅各宾派主导的国民公会投票把吉伦特派领导人集体推上了断头台。到了1794年7月,其他革命者主导的国民公会又投票把雅各宾派的领导人集体推上了断头台。离开神来谈论「公义」,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革命只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而已,正如吉伦特派革命者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在断头台上向着革命广场上的自由雕像发出的叹息:「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807年的油画作品《拿破仑加冕典礼 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描绘1804年12月巴黎圣母院的拿破仑加冕大典。在教宗庇护七世的旁观下,拿破仑自己将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加冕妻子为皇后。1804年11月,昔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投票把善良的国王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的法国革命群众,又通过公民投票把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拥戴拿破仑(Napoleon)为皇帝。而昔日的革命者雅克-路易·大卫也放弃了革命信仰,摇身一变成为宫廷画师,为拿破仑皇帝画了许多著名的画像,包括《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法国人为了追求自由、民主、「公义」的革命,结果不过是给自己换了一个皇帝。相似的一幕此后在世界各国的政治舞台上不断重演,不住地让人反思什么才是「公义」的标准。

上图:法国大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807年的油画作品《拿破仑加冕典礼 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描绘1804年12月巴黎圣母院的拿破仑加冕大典。在教宗庇护七世的旁观下,拿破仑自己将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加冕妻子为皇后。1804年11月,昔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投票把善良的国王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的法国革命群众,又通过公民投票把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拥戴拿破仑(Napoleon)为皇帝。而昔日的革命者雅克-路易·大卫也放弃了革命信仰,摇身一变成为宫廷画师,为拿破仑皇帝画了许多著名的画像,包括《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法国人为了追求自由、民主、「公义」的革命,结果不过是给自己换了一个皇帝。相似的一幕此后在世界各国的政治舞台上不断重演,不住地让人反思什么才是「公义」的标准。

【利十九17】「『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

  • 「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17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命令,这是神在西奈山颁布的律法中唯一直接提到「心 ?????」?的地方。在人面前的「审判」(15节),「公义」的判断是根据外面的行为;但在鉴察人心的神面前,「圣洁」的标准却在乎里面的内心,所以摩西后来在阐释律法真义的《申命记》里,四十多次提到「心 ?????」,强调律法的关键在于「心」(申四29等)。
  • 「弟兄」(17节)指以色列同胞,也就是神的百姓。而「邻舍 ??????」原文(17节)是「有关系的人、邻居、同伴、朋友」,包括寄居的外邦人,也译为「同伴」(亚十三7)。
  • 「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约壹二11),对自己的伤害比对别人还大。但神的百姓不能只停留在「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上(17节),真正的「爱人如己」还应当存着爱心「指摘你的邻舍」的错误(17节),免得因他而在神面前负罪债。神所要得着的是一个「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团体的见证,因此神的百姓应当彼此守望,「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他虽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罪」(结三十三6)。

【利十九18】「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

  • 「不可报仇」,就是承认人的公义都是不完全的,唯有神是绝对公义的,因此伸张公义的权柄在于神。既然神宣告:「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十二19;来十30;申三十二35),我们就不应当从神的手里抢夺权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十二19),免得一面伸张公义,一面自己也跟着犯罪。神的百姓应当以公义来要求自己,以慈爱来对待别人;而不是用慈爱来放纵自己,用公义来对付别人。
  • 「不可埋怨」原文意思是「不可怀恨」(英文ESV、NSAB、KJV译本)。
  • 「爱人如己」原文是「爱你的邻舍如己」,这个「邻舍 ????」原文是「朋友、伙伴」,也可以用来称呼关系接近的人,又译为「朋友」(创卅八12;耶六21)、「陪伴」(代上二十七33)、「丈夫」(耶三1)。正如在主耶稣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里,「邻舍」就是「怜悯他的」(路十37)。
  • 「爱人如己」就是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我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包括神的百姓和寄居的外邦人,还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44),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神所爱的罪人(约三16),需要被神的爱所接纳。
  • 「爱人如己」概括了十诫的后六条(太二十二39),是第二条最大的诫命(太十九19;可十二31、33;罗十三9;加五14;雅二8)。第一至十六章的总结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十二30),而十七至二十章的总结就是「爱人如己」。「爱人如己」是「圣洁」所要求的积极态度:「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
  • 17-18节引用了十诫中的第六诫「不可杀人」(参见出二十13节注解)。
  • 神在9-18节所吩咐的,是如何在与邻舍的关系上活出神的「圣洁」,像「神爱世人」(约三16)一样「爱人如己」。

【利十九19】「『你们要守我的律例。不可叫你的牲畜与异类配合;不可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也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做衣服穿在身上。」

  • 「律例???????」原文是「法令、条例、制定的事」,通常是指神没有解释原因的条例。本节的「律例」神就没有解释原因。
  • 「异类」和「两样」原文是同一个词,并不是禁止混合两种物质,而是指将两样完全不同的「异类」强行杂交,实质是认为神的创造不够完美,所以需要人来帮忙创造新的「类」,破坏神创造时所定下的「各从其类」(创一11)。
  • 「各从其类」的「类」是根据神创造的自然法则,并不是根据现代的生物分类法(Taxonomy)。驴和马可以自然交配生下骡子,是神对生命的设计,所以不算「与异类配合」,甚至可以作为大卫王的坐骑(王上一38)。主耶稣在比喻里说:「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路十三6),这也不算「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因为并不会杂交出新的「类」。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则是人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握了基因的秘密,因此想改变神对生命的设计,代替神创造出更好的「类」,以满足自己没有止境的欲望。
  • 「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做衣服穿在身上」,特指「不可穿羊毛、细麻两样搀杂料做的衣服」(申二十二11),因为祭司事奉时的圣衣是用羊毛和细麻做成的(《密西拿 Mishnah》?Kilayim 9.1),大祭司的以弗得是羊毛染成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出二十八6)和细麻做成的,所以普通人不可穿。

【利十九20】「『婢女许配了丈夫,还没有被赎、得释放,人若与她行淫,二人要受刑罚,却不把他们治死,因为婢女还没有得自由。」

【利十九21】「那人要把赎愆祭,就是一只公绵羊牵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利十九22】「祭司要用赎愆祭的羊在耶和华面前赎他所犯的罪,他的罪就必蒙赦免。」

  • 「还没有被赎、得释放」(20节)原文意思是还没有完成被购买的程序,指婢女的主人已经同意将婢女卖给别人,但还没有完成购买程序。因此,此时「婢女还没有得自由」(21节),仍然属于她的主人,不符合惩罚与已许配丈夫的妇女行淫的条例(申二十二23-24),所以「不把他们治死」(21节),而是按惩罚与未婚处女行淫的条例做出赔偿(出二十二16-17)。
  • 「刑罚」原文意思是「审查之后的处分刑罚,赔偿」,这里的意思很可能是向婢女的未婚夫做出「赔偿」,然后再献上赎愆祭,向神认罪,这样才符合赎愆祭的条例(六5-6)。

【利十九23】「『你们到了迦南地,栽种各样结果子的树木,就要以所结的果子如未受割礼的一样。三年之久,你们要以这些果子,如未受割礼的,是不可吃的。」

【利十九24】「但第四年所结的果子全要成为圣,用以赞美耶和华。」

【利十九25】「第五年,你们要吃那树上的果子,好叫树给你们结果子更多。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 新种的树所结果子,头三年的禁止吃,因为还不够成熟。第四年的果子已经成熟了,应该献给神,感谢神的恩典。第五年开始结的果子增多,可供食用。
  • 「如未受割礼」(23节)意思是不洁净。「用以赞美耶和华」(24节)的方法,可能是给祭司享用。
上图: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约于主前1754年颁布的一部法律,现存于卢浮宫。法典第60条提到:如果人把土地租给园丁,园丁需要4年时间整治果园,到第5年地主要和园丁分红。这表明中东的果树大约到第4、5年才能成熟结果,迦南地最常见的果树包括无花果、橄榄、蜜枣、桑树。而中国的农谚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苹果七八年」。

上图: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约于主前1754年颁布的一部法律,现存于卢浮宫。法典第60条提到:如果人把土地租给园丁,园丁需要4年时间整治果园,到第5年地主要和园丁分红。这表明中东的果树大约到第4、5年才能成熟结果,迦南地最常见的果树包括无花果、橄榄、蜜枣、桑树。而中国的农谚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苹果七八年」。

【利十九26】「『你们不可吃带血的物;不可用法术,也不可观兆。」

【利十九27】「头的周围(或译:两鬓)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

【利十九28】「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纹。我是耶和华。」

  • 「不可吃带血的物」(26节),与禁止参与任何占卜或邪术有关,而不是之前所吩咐的饮食条例(三17,七27,十七10-14)。当时外邦人的「法术」之一,是将祭牲的血倒在地上坑中,以吸引亡魂(撒上二十八8)或鬼神,以便求问未来。
  • 「法术」原文是「占卜、观星象、观测征兆」,「观兆」原文意思是「占卜」,都是对神没有信心的表现。
  • 古代中东的碑文表明,剃「头的周围」、刮「胡须的周围」、「为死人用刀割身」、「在身上刺花纹」可能都是当时外邦人拜偶像、行法术、占卜的习俗。阿拉伯人被称为「剃周围头发的」(耶九26;二十五23;四十九32)。
  • 胡须是古代中东人的妆饰,损坏人的胡须是对人极大的侮辱(撒下十4;赛七20),剃尽胡须表示悲哀(撒下十九24;拉九3;赛十五2;五十6;耶四十一5)。
  • 26-28节所提的都是外邦人的「恶俗」(十八3),不但有损神百姓的灵性,也有损神所造的身体。信徒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不可随意损坏。「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
上图:主前9世纪塞浦路斯Kition的亚斯她录(Astarte)庙出土的陶碗。在这个碗上刻着,一个来自Tamassos的叫Moula的男人剃了他的头发,装在这个碗里,作为感谢祭献给听了他祷告的女神亚斯她录。因此「头的周围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利十九27)可能也与当时的外邦偶像崇拜有关。而埃及人在进神庙时,也要剃去须发。

上图:主前9世纪塞浦路斯Kition的亚斯她录(Astarte)庙出土的陶碗。在这个碗上刻着,一个来自Tamassos的叫Moula的男人剃了他的头发,装在这个碗里,作为感谢祭献给听了他祷告的女神亚斯她录。因此「头的周围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利十九27),可能也与当时的外邦偶像崇拜有关。而埃及人在进神庙时,也要剃去须发。

【利十九29】「『不可辱没你的女儿,使她为娼妓,恐怕地上的人专向淫乱,地就满了大恶。」

【利十九30】「你们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圣所。我是耶和华。

  • 「辱没」(29节)原文的意思是「亵渎,玷污,使圣的变为俗」,指效法迦南人,献女儿给假神亚斯她录为庙妓,使人「专向淫乱」(29节)。迦南人以为这「娼妓」(29节)是「圣妓」,其实一点都不「圣」,反而是亵渎了「圣」,会使「地上的人专向淫乱,地就满了大恶」(29节)。
  • 神的百姓若真正守「安息日」,就不可「专向淫乱」(29节);若真正尊敬「圣所」,就不可使这地「满了大恶」(29节)。

【利十九31】「『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不可求问他们,以致被他们玷污了。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交鬼的和行巫术的」并不是古代才有,今天欧美也越来越流行新纪元运动(New Age)的灵媒和各种巫术。但如果神的百姓「求问他们」,就是对神没有信心,结果会「被他们玷污了」,失去了神百姓当有的「圣洁」,甚至会被邪灵所附。

【利十九32】「『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

  • 神特地将「尊敬老人」和「敬畏你的神」的命令并提。年轻人不「尊敬老人」的原因是骄傲,是因为觉得自己比老人更有知识、有能力,所以不愿顺服「过时」的老人。骄傲也是人不肯敬畏神的原因。不「尊敬老人」的人一定是骄傲的人,他们对神的敬畏也是虚假的。
  • 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是认识到自己无知、无能、无力的人,这样的人里面才有柔和、谦卑,也会「尊敬老人」。

【利十九33】「『若有外人在你们国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负他。」

【利十九34】「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 神的百姓要「与万民有分别」(二十26),但不能排斥、歧视或欺压外邦人,却要「爱他如己」,以公平和怜悯相待。神「有丰盛的慈爱」(出三十四6),祂不但爱自己的百姓,也要让「地上的万族」都因祂所拣选的百姓而得福(创十二3)。
  •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6-8),所以祂要求我们也如此效法祂的爱,记住自己过去「也作过寄居的」,所以对还没信主的人也当「爱他如己」,用恩慈和鼓励来代替批评与定罪。

【利十九35】「『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

【利十九36】「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码、公道升斗、公道秤。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

  • 神不但关心敬拜和「审判」(35节),也关心公平交易和诚实经商。神的百姓不是只有在敬拜、聚会、事奉才是「圣」的,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活出的「圣洁」的见证;神的百姓不是在「审判」的时候才「不可行不义」,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十六10)。
  • 「尺」(35节)原文是「尺寸、度量」。「秤」(35节)原文是「重量」。「升、斗」(35节)原文是「液体的容积」。「砝码」原文是「石头」。「升斗」原文是「伊法」(约22升)。「秤」原文是「一欣」(约3.5升)。
  • 神命令度量衡要严格地诚实,所有的交易都要公平(申二十五13-15),「因为行非义之事的人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二十五16),「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

【利十九37】「你们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华。』 」

  • 本章的「一切的律例典章」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却不是为了让人在地上建立一个理想制度。历世历代有许多人把本章中的「律例典章」或《马太福音》中的登山宝训当作道德伦理规范,试图建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完美社会,却丢掉了这些「一切的律例典章」的来源:「我是耶和华」。
  • 人若没有神的生命,就不可能以独一真神为神,而必然是以自己为神,以人造的偶像为神,各有各的神,各有各的「公义、慈爱」标准。因此,世人无论怎样物质极大丰富、无论怎样思想道德教育,也永远不可能建立公义、慈爱的完美社会。神并没有让我们用这「一切的律例典章」去改良社会, 建立地上的天国;而是让我们接受神的生命,活出神的「圣洁」,等候神的国度降临。那时「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玛四2),「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利未记第18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利未记第20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