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后一1】「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神——我们的父与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
【帖后一2】「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 一1-2是「问候」,与三16-18的「问安」首尾呼应。
- 1-2节的问候,与帖前一1几乎相同,参见帖前一1的注解。其中的不同之处是:前书只是说「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帖前一1),后书却强调「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2节)。这提醒每一个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初信者:当「恩惠、平安」临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思想:
- 一切「恩惠」都是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来的,所以不要得了饱足,就心高气傲忘记神(申八12-14;何十三6;箴三十9),因为「愚顽人安逸,必害己命」(箴一32)。「亨通与试探是并行的。事实上,亨通本身就是一种试探。除非神赐下特别大量的恩典,亨通在两方面就是一种试探:它很可能会为人的邪欲提供机会;并且,魔鬼懂得怎样利用它达到牠的目的。」(约翰·欧文《试探》)
- 真正的「平安」是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来的,所以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来断言内心的平安。真正的平安首先是与神的平安,除非我们已经靠着神的恩典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可能摆脱圣灵的责备,因为「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但「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十七9),「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的未重生者善于自欺,往往会无视良心的控告,自称「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六14)。
【帖后一3】「弟兄们,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这本是合宜的;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并且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充足。」
【帖后一4】「甚至我们在神的各教会里为你们夸口,都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
- 一3-12的主题是「感恩和称赞」,与二13-三15「感恩与劝勉」前后呼应。
- 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时间并不长。虽然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受到犹太人很大的逼迫,但他们却是「在神——我们的父与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1节),神自己会负责保守自己的教会,使这些初信者的生命开始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所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三次为他们感谢神(帖前一3;二13;三9),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两次为他们感谢神(一3;二12)。
- 「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这本是合宜的」(3节),因为这些初信者的生命在患难中得以增长,都是因为神的恩典,所以使徒甚至「在神的各教会里为你们夸口」(4节)、称赞他们。一个教会的生命增长,体现在信、望、爱三个方面:
- 信心:「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3d),正如保罗在前书中为他们信心的祷告(帖前三10)。这信心就是对神的信靠,根植于生命之中、并且会不断增长;当暴风雨临到的时候,信徒若是站立得稳,证明我们的信心已经增长了。
- 爱心:「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增加」(3e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正如保罗在前书中为他们爱心的祷告(帖前三12)。
- 盼望:「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4节),这是「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一般人对于「逼迫患难」的反应,是逃避和抱怨,但这些初信者却「仍旧存忍耐和信心」,正如保罗在前书中为他们心里坚固的祷告(帖前三13)。「受」的原文是现在时,表明这些患难并非过去,他们正在受患难。
【帖后一5】「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
【帖后一6】「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
【帖后一7】「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那时,主耶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
【帖后一8】「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帖后一9】「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
【帖后一10】「这正是主降临、要在祂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的那日子。我们对你们作的见证,你们也信了。」
- 「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5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 保罗早就告诉初信者,「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帖前三3),信徒遭遇「逼迫患难」(4节),既不是意外、也不是神的惩罚,而是我们脱离世界、跟随神的必然结果(彼前四12-13)。因为「神的国」就是神掌权的领域,信徒若要顺从神,就要预备在悖逆神的世界上「为这国受苦」。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十五18)。
- 信徒遭遇患难,并不是因为神没有「公义判断」这个世界;相反,「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因为信徒「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4节),证明神已经做出了「公义判断」,因为信徒若「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是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腓一28),顺服者的得救和悖逆者的沉沦都已经被神预定了。
- 「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指信徒的「忍耐和信心」,证明他们已经被神接纳、得着了神的「公义判断」。「忍耐和信心」并不能为人赚取进入神国的资格,但却能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进入神国的资格。
- 6-10节解释「神公义判断」最终将如何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一面是消极的,要报应那加患难给信徒的人;另一面是积极的,要使受患难的信徒得着安息。
- 「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6-7a)。
- 公义之神必然会报应仇敌、伸张正义、为百姓伸冤(申三十二40-41、43;赛三十五4;耶十一20;二十12),「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十二14),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
- 「报应」不是报复,而是让各人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后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制造越来越多的选择,而大多数选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包装的不同。众多的选择无关痛痒、令人麻木,使人误以为选择只是偏好的差异、信仰只是口味的不同。后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人都不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反而诿过于人、让别人为自己的行为支付代价。但是,并非所有的选择都是无关痛痒,不是所有的选择都能逃避后果,因为「神公义判断」的基础,就是我们今生的选择。
- 「平安 anesis」原文是「安宁」(林后七5)、「轻省」(林后八13),意思是从患难的压力下得着释放、得享安息。
- 「那时,主耶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7b-8节)。
- 负责「报应」的主耶稣,就是那位负责「报应」的神(6节)。「报应」的对象是「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他们逼迫信徒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是因为与神为敌;所以信徒不必倚靠自己报仇伸冤,而要盼望主耶稣再来「报应」他们。
- 「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原文各有一个定冠词,表明是两类人,前者包括没有听过福音、但拒绝认识那位显明于人心和万有中的真神的人(罗一19-21),后者包括听见福音却拒绝接受的人。他们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 「神公义判断」的第一面是消极的:「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9节)。
- 既然这两类人选择拒绝神的救恩(约三18),所以最公义和公平的审判,就是让他们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持续地经历「永远沉沦」,这就是永远的刑罚。永刑和永生在时间上同样永久,在内容上却完全相反(太二十五46)。
- 「永远沉沦」的定义,就是永远「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这表明受罚者在死后继续存在、仍有知觉,并非「人死如灯灭」。「沉沦 olethros」原文的意思是「毁坏」,又被译为「败坏」(提前六9),并非消失、而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人若永远离开了公义、慈爱、智慧、良善、光明,只剩下邪恶、仇恨、愚昧、自私、黑暗,就不再有任何值得活下去的东西,但却又永远存在,这就是最严厉的刑罚。地狱的实质,就是「与神隔绝」(赛五十九2)、永无安息;而天堂的实质,就是与主永远同在、永享安息(帖前四17;启二十一3-4)。
- 「神公义判断」的另一面是积极的:「这正是主降临、要在祂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的那日子」(10a)。
- 这不是在信徒被提的时候(帖前四13-18),而是基督再来审判犹太人(太二十四31)和外邦人(太二十五31-46)、建立地上国度的时候(启十九11-二十4)。
- 对于信徒来说,那将是一个荣耀和奇妙的日子,基督「要在祂圣徒的身上得荣耀」,祂的荣光将在每个信徒身上彰显出来,「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三20-21;约叁三2),使我们与祂一同分享荣耀。因此,「一切信的人」都会因那荣耀而觉得希奇,包括那些因为信了使徒的见证(10b)、所以正在患难中忍耐的帖撒罗尼迦初信者,也包括历世历代每个「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的信徒。
- 「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6-7a)。
【帖后一11】「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
【帖后一12】「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
- 「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11a),表明使徒是为了10节所描述的救恩能实现在帖撒罗尼迦初信者身上而祷告。他们不但为初信者常常感谢神(3-4节),而且常为他们祷告(11-12节),这是真正牧者的父母心肠(帖前二7、11)。
- 使徒为初信者祷告的内容,呼应第5节,包括两个部分:
- 「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11b),表明初信者「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一27),并非为了得着救恩,而是因为已经得了救恩。我们原本不配得着救恩,但神首先在基督里算我们为「配得」的,又继续在基督里使万事都互相效力,使这「配得」成为事实(罗八29-30)。
- 「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良善的美意和因信心所做的工作」(11c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表明初信者的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动机不是来自自己、能力不是倚靠自己。「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祂又用自己的大能使信徒能「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帖前二12)。
- 使徒为初信者祷告的目的,呼应第10节,也包括两个部分:
- 第一,「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12a)。在古代,一个人的「名」也代表这个人的本质、权柄和性情;「主耶稣的名」代表基督自己,人若有基督放在瓦器里(林后四7)、让自己的生活成为「基督的荣耀」(林后八23),就能让「主耶稣的名」因我们「得了荣耀」(约十七10),这荣耀将在基督再来时达到高潮(10节)。
- 第二,「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12b),就是与主联合而得荣耀,这个过程从今生就开始(林后三18),并在基督再来时达到高潮(罗八17、30;林前二7),这是最紧密的合一(约十七21-23)。
- 神人之间彼此得荣耀,这是主耶稣在地上作人子的榜样(约十三31),是「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12c)。信徒「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但人并不能增加或者少神的荣耀(徒十七25),只有神才能荣耀祂自己(约十二28;彼前四11)。人之所以能荣耀神,是因为神的荣耀在自己身上彰显出来。因此,只有「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才能让神因着我们的顺服(约十五8),「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彼前四11;约十四13;林后一20)。
《帖撒罗尼迦后书》背景
《帖撒罗尼迦后书》的原文是希腊文,又被称为「给帖撒罗尼迦人的第二封信 Second Epistle to the Thessalonians」。帖撒罗尼迦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的首府,也是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中进入欧洲的第二站(徒十七1)。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里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但有一些犹太人、向往犹太教的「虔敬的希腊人」和「尊贵的妇女」都信了主(徒十七4)。保罗和西拉被迫离开以后,来到西南的庇哩亚继续传道(徒十七10),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追赶而至(徒十七13),保罗只好坐船远避南方亚该亚省的雅典(徒十七14-15)。由于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受的逼迫非常大,以至保罗非常挂念,就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探望、坚固信徒(帖前三2),自己单独前往哥林多。当提摩太把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以后(帖前三6),保罗被神大大安慰和鼓舞,「为道迫切」(徒十八5),就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保罗进入欧洲的第一站是腓立比,那里并没有犹太会堂,虽然遭遇外邦人的反对(徒十六20),但却不容易在真理上造成混乱。第二站帖撒罗尼迦却有犹太会堂,反对的势力来自不信的犹太人(徒十七5),他们的毁谤更容易误导初信者。保罗被迫匆忙离开,许多初信者还没有得到坚固,虽然保罗几次打算返回帖撒罗尼迦,但都遇到拦阻(帖前二18;三10)。因此,保罗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此后,保罗听说一些帖撒罗尼迦信徒误以为主耶稣很快就要再来(四13-18)、以致消极怠惰,所以又写了《帖撒罗尼迦后书》,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后来,保罗继续接触帖撒罗尼迦教会(徒十九22;徒二十1-3),马其顿众教会与使徒保罗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林后八1-5、11;罗十五26),有几个帖撒罗尼迦人甚至成为他的同工,如亚里达古和西公都(徒二十4)。
本信可能由西拉执笔,措辞和风格都与保罗的其他书信有所不同,整体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
- A. 问候(一1-2);
- B. 感恩和称赞:为神国受苦(一3-12);
- C. 基督再来之前的征兆(二1-12);
- B1. 感恩与劝勉:为主而活(二13-三15);
- A1. 问安(三16-18)。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很可能是保罗写给教会的头两封书信,也是圣灵写给教会的第一批书信,时间大约是主后51年、主耶稣升天之后将近二十年。这两封书信面向初信者,虽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基要真理,但却简单扼要,重点是帮助初信者成为圣洁、无可指摘(帖前三13;五23;帖后二13),其中阐述得最详细的是基督的再来(帖前四13-18;帖后二1-17)。保罗写完《帖撒罗尼迦前书》之后不久,有人又给他们带来一些关于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况。好消息是:帖撒罗尼迦信徒在逼迫患难中不断长进(一3-12),坏消息是:有关基督何时再来的错误教导潜入了教会,引起了一些混乱(二1-12)。因此,保罗又写了《帖撒罗尼迦后书》,称赞他们的长进,纠正有关基督再来的误解,并且进一步地劝勉这些初信者(二13-三15)。事实上,初期教会之所以满有圣灵的能力,正是因为他们对基督再来的强烈盼望(一7-10;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7;五23);而今天教会的软弱、冷淡,也是因为许多人已经不再专心等候基督再来,而是一心营造地上的安乐窝。因此,关于基督再来的正确教导,既不是对未来的好奇、也不是纯理论的空谈,而是推动信徒每天为神国受苦(一3-12)、为基督而活(二13-三15)的动力。神允许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遭遇种种挑战,促使保罗写下《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成为众教会训练传福音最好的教科书,也是造就初信者最好的门徒训练手册。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