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帖前五1】「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

【帖前五2】「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

【帖前五3】「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

  • 「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1节),指保罗没有必要教导初信者基督何时再来的细节,因为「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二十四36),信徒不应该妄加臆测,只能根据各种征兆,知道祂再来的日子近了(太二十四32-33),而最重要的是随时警醒预备(太二十四42-44),「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太二十四42)。
  • 「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2节),表明使徒早已教导过关于基督再来的事情,现在只是提醒他们。
    • 「主的日子」,就是从主耶稣再来开始审判,到进入新天新地之前的那段时间(帖后二2;彼后三10)。旧约中的「耶和华的日子」(赛十三9-11;珥二28-32;番一7;亚十四),指神介入历史,施行审判和毁灭的日子,包括对个别城市和国家局部的审判,以及对全世界终极的审判,最终将应验在基督再来「审判的日子」(太十一24)、「主耶稣的日子」(林前五5;林后一14),也就是「主的日子」。
    • 「好像夜间的贼一样」,比喻基督再来的时间出人意料,让世人措手不及。这个比喻并无贬义,主耶稣自己也这样使用(太二十四43-44;路十二39-40;启三3;十六15)。人若断定主到某个时候才会再来,很容易到主来之前才追求成圣,其他的时候毫不在意,这是对属灵生命的伤害。我们应当知道,虽然基督再来是一次发生的,但对于每个信徒来说,自己随时可能会见主面、向祂交账。因此,我们不需要臆测主何时再来,只需要「醒谨守」(6节)。
  • 基督再来的时候,特点是:
    • 「人正说『平安稳妥』」(3a),世界洋溢着信心和乐观,巨大的灾祸突然从天而降。在新约时代,罗马政府向那些臣服于罗马统治和武力的人应许「平安稳妥」,但罗马帝国最终灭亡了。到基督再来之前,可能敌基督将承诺「平安稳妥」,安排以色列与敌国缔结盟约(但九27),但只有三年半的虚假安全感,就像旧约里的假先知所行的一样(耶六14;八11;结十三10,弥三5)。
    • 「灾祸忽然临到他们」(3b),指七年大灾难的后三年半(但九27;十二11;启十一2;十二14;十三5)。「骄傲在败坏以先」(箴十六18),当世人放心地期待「平安稳妥」的时候,「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路二十一34)。
    • 「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3c),比喻那灾祸将和产难一样无法预料、突然爆发,但又像产难一样早有阵痛作为预兆,也像产难一样要有巨大的痛苦。
    • 「他们绝不能逃脱」(3d),正如就像「怀胎的妇人」不能逃脱「产难」,世界也不能逃脱神忿怒的审判。

【帖前五4】「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

【帖前五5】「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

【帖前五6】「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

?【帖前五7】「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

  • 贼在夜间来到(2节),但信徒「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4节)。因为与基督联合的人活在光明之中(约八12;西一13;弗五8),所以随时警醒预备,虽然不知道「那日子」什么时候来到,但却不会在「那日子」临到的时候吓了一跳,而是「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二十一28)
  • 「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5节),比喻信徒因为信从真光,成了生命中有光明的人(约十二35-36),「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5节),所以应当按照所蒙的光照行事为人,预备迎接「主的日子」。「……之子」,是犹太人惯用的表达方式,表明某人有某种特性,比如「智慧之子」(箴言十5)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 「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6a),比喻不要像不信者那样,在属灵上昏睡和迟钝。
  • 「总要警醒谨守」(6b),就是灵里保持清醒、保持自律和节制,每天都预备迎接基督再来(太二十四42-43;二十五13;可十三33-37)。
  • 「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7节),形容「属黑夜的、属幽暗的」不信者对主的再来既不醒悟、也不警觉,就像酒的人,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

【帖前五8】「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

【帖前五9】「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

【帖前五10】「祂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祂同活。」

【帖前五11】「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

  • 「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8节),这是用预备作战的罗马士兵作比喻,解释信徒怎样「谨守」(8节)等候主来。
    • 保罗经常使用军装的比喻(罗十三12;林后六7;十4;弗六13-17),但每次重点并不相同。这里是说,既然信徒的身分是「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用「信、望、爱」作为自己属灵的保护,迎接主的再来
    • 第一个保护,是「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护心镜」是罗马士兵用来保护胸部和背部的金属盔甲(Lorica Segmentata),比喻信心和爱心可以保护我们的属灵生命,「信和爱」是不可分割的两项恩典。
    • 第二个保护,是「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罗马士兵的头盔(Galea)可以有效地保护头部,对于生存至关重要,比喻确信神早已预定我们脱离忿怒的刑罚(9节)。
  • 第9节可译为「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忿怒,乃是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英文ESV译本)。信徒之所以应当「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是神所「预定」给信徒的结局,不是承受「主的日子」临到地上的忿怒(3节),而是借着基督「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一10),让我们「身体得赎」(罗八23)。
  • 「祂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祂同活」(10节),这是解释信徒怎样「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
    • 「衪替我们死」,也就是保罗写本信时在哥林多传讲的「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这是保罗所传福音的核心(二4),在本信中不需要再作详细解释。
    • 「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祂同活」,指基督替我们死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与祂同活」、「和主永远同在」(四17),这只取决于神的拣选(一4)、并不取决于人是否警醒。「醒着 gregoreuo」原文就是第6节的「警醒」,「睡着 katheudo」原文就是5-6节的「睡」,这两个词在本信中只出现在这两处。而用来形容去世信徒的「睡了 koimao」(四13-15),原文是另外一个词。
  • 「警醒谨守」(6节)并不是遵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规条,并没有明确的及格标准,所以谁也不敢自诩及格,但谁也不必忧虑不及格。因为信徒之所以能「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是因为「得救的盼望」既不在于人的功德、也不在于人有多么「警醒谨守」,完全在乎神的预定(9节)和基督已经成就的救恩(10节)。这样的得救确据,不但不会使人懈怠,反而会让信徒更有「警醒谨守」的信心。「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11节),不断温习这个好消息,每天带着对主再来的盼望、活出属乎白昼」的样式。

【帖前五12】「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

【帖前五13】「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

  • 使徒对于初信者的第四个劝勉,是「全然成圣」(12-22节),这些都是「警醒谨守」(6节)的具体例子
  • 12-13节是信徒对待教会领袖的态度。
    1. 「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12节)。「劳苦、治理、劝戒」原文有同一个冠词,表明这是描述同一群人,也就是教会的长老们。当时的教会建立之后就选立了长老(徒十四23),负责「在主里面治理」、「劝戒」信徒。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长老和信徒几乎是同时信主的,所以有些信徒对他们可能缺乏尊敬,使他们无法有效行使应有的权柄。「敬重 oida」原文在本信中又被译为「知道」(一4)、「认识」(四5),意思是态度上的「尊敬」。
    2. 「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13a),信徒尊重教会的领袖,不是因为他们的身分、地位、资历或成就,而是「因他们所做的工」;既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神所交托的,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尊重 hegeomai」原文的意思是「考虑、认为」
    3. 「你们也要彼此和睦」(13b),指信徒与教会的领袖必须和睦相处,领袖的「治理」和「劝戒」工作才能按照神的旨意「在主里面」进行。

【帖前五14】「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

【帖前五15】「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

  • 14-15节是信徒对待彼此的态度:
    1. 「警戒不守规矩的人」(14b),那些懈怠的人,需要被唤醒起来做工。「不守规矩」可被译为「懒惰」(英文ESV译本)。
    2. 「勉励灰心的人」(14c),已经灰心丧志的人,需要被劝勉、激励,在天路上继续前行。
    3. 「扶助软弱的人」(14d),身心陷入软弱的人,需要被扶持、守护,学习倚靠主。
    4. 「要向众人忍耐」(14e),根据上下文,忍耐的对象是以上三种信徒(英文ESV译本)。我们并不能分辨出哪些是神预定得救的人、哪些不是,也不知道让自己也陷入懒散、灰心、软弱的试探何时来到,所以不应该骄傲自夸、给人贴上标签,而应该存心忍耐,竭力「警戒、勉励、扶持」别人,把结果交托给神。
    5. 「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15a),在原文中,「谨慎」是复数、「以恶报恶」是单数,表示教会整体要监督信徒个人的行为,不但整个教会不报复,也要留意个人不报复(罗十二17-21;太五38-48)。
    6. 「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15b),不但不「以恶报恶」,反而要以德报怨。信徒在教会内外,待人的原则都是「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路六31)

【帖前五16】「要常常喜乐,」

【帖前五17】「不住地祷告,」

【帖前五18】「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 16-18节是信徒对待神的态度:
    1. 「要常常喜乐」(16节),这是一道命令。信徒的喜乐是根据与神的正常关系,「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约十六22);这种喜乐与处境无关,甚至能「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一6)。而陷入忧虑和沮丧的信徒,是因为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不能信靠神的能力、供应和赦免。因此,使徒保罗经常提醒我们要喜乐(腓三1;四4),靠着主的恩典和能力,学会在喜乐中与忧患共存(罗五3;林后六10)。在希腊文新约圣经里,「要常常喜乐」是最短的一节。
    2. 「不住地祷告」(17节),指不但要有规律地祷告,而且要以祷告的精神从事日常一切活动、与神保持亲密相交(约十五4-7)。保罗的书信中经常插进祷告,表明他就是以祷告的态度来写信。这就像与神接通了电话,一直没有挂断,虽然有时并不说话,但我们知道神正在电话那头听,所以心思言行总是想着怎样「讨神的喜悦」(四1),「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
    3. 「凡事谢恩」(18节),指在一切环境中向神谢恩,在一切大事和小事、好事和坏事上都感谢神,因为我们知道祂在掌管一切,要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使我们能「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29)。
  • 「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这是神向每个信徒「所定的旨意」(18节),是信徒在「在基督耶稣里」(18节)可以活出来的正常生活。祷告不但是信徒的责任,更是信徒的喜乐,关于祷告更多的教导,参见《祷告:从责任到喜乐》

【帖前五19】「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

【帖前五20】「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

【帖前五21】「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

【帖前五22】「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

  • 19-22节是信徒对待圣灵的态度:
    1.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19节),直译是「不要熄灭圣灵」(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灵就像火焰(赛四4;太三11;徒二3-4)温暖人心、启迪思想,并使人刚强。但信徒却有可能抗拒圣灵的工作。我们若常常「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圣灵的火就越挑越旺;我们若常常「体贴肉体」(罗八5-7),圣灵的火就会渐渐熄灭。
    2. 「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20节),这是「不要熄灭圣灵」的具体例子。当时可能有许多关于基督再来的预言,许多假先知的预言落空,导致有些信徒「藐视先知的讲论」,结果「消灭圣灵的感动」。「先知的讲论」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而是为了「造就教会」(林前十四3-4),今天已经被圣灵保存在圣经中、被大公教会公认为权威。如果我们轻看读经,或者把任何人的意见放在与圣经同等的地位,就是在「藐视先知的讲论」。
    3. 「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21-22节)。信徒不可「藐视先知的讲论」,但不能只听道、还要「凡事察验」,把「先知的讲论」与圣经做比较,以确定它是否来自神,因为属灵的人有能力(林前二14;约壹二20、27)、也有责任「凡事察验」
      • 若发现是符合圣经的「善美的」事,就要「持守」。若发现是不符合圣经的「各样的恶事」,就要「禁戒不做」。
      • 「善美」只有一种,就是基督,但「恶事」却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撒但会把「各样的恶事」打扮得很属灵,用假先知、假方言、假神医和假冒的「圣灵的感动」来引诱我们。因此,我们要「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根据圣经「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约壹四1)。

【帖前五23】「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帖前五24】「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祂必成就这事。」

  • 五23-28是「祷告与问安」,与一1-10的「问候和称赞」首尾呼应。
  • 23-24节是「全然成圣」的祷告,与三11-13「成为圣洁」的祷告呼应。使徒所看重的不是初信者一时的火热,而是盼望他们在基督再来的时候能「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三13)。
  • 第一个祷告,是「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23a)。
    • 「成圣 hagiazo」与「称义 dikaioo」(罗三24)不同。称义是法律上的地位,成圣却是内在的光景;称义是一次完成,成圣却要持续一生;称义完全是神的工作,成圣却需要人的参与;称义在今生已经完全,成圣却在今生无法完全;称义对所有的信徒都一样,成圣却是各人的长进不同。基督徒的生命成长,就是在成圣上持续地成长一生。
    • 首先,成圣百分之百是三一神主动的工作。信徒不可能靠自己肉体的力量成圣,使徒对于初信者所有关于成圣的劝勉(四1-五22),人都无法靠着自己做到,只有「赐平安的神」才能使我们最终「全然成圣」(23节),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分别出来归给神。「成圣」的工作是圣父(23节;约十七17;来十二5-11;十三21;腓二13)、圣子(弗五26;林前一30;来十10;十三21)、圣灵(罗十五16;彼前一2;帖后二13;加五16、22-23、25)一起在我们身上做成的。
    • 其次,成圣百分之百是蒙召信徒的责任(四3、7)。信徒有责任「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四3;林前六18;罗六13;约壹三3),顺服神在心中的运行(腓二12-13)、主动「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林后七1),在基督的身体中成圣(彼前二5、9)。成圣既没有捷径,也不是某种神秘经验,而是借着神的话语,正如主耶稣所祷告的:「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祢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
  • 第二个祷告,是「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23b)。
    • 成圣并不能在今生达到完全,「全然成圣」不是指全然无罪,「无可指摘」也不是指完美无缺,而是指信徒与神的关系正确,即使犯了罪,也会靠着基督的宝血洁净(约壹一8-10)。正如律法意义上的「无可指摘」(腓三6),也包括在犯罪时正确地使用赎罪祭。
    • 「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得蒙保守」原文是单数,意思是全人都「得蒙保守」成圣。保罗并不是说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组成的,而是用这三个词来强调人性中的几个不同方面:「灵 pneuma」是人与神沟通的部分,「魂 psuche」是人具有自我意识的部分,「体 soma」是人的物质部分。在新约圣经别的地方,人也被描述为「身体」和「灵」(林前七34;林后七1;雅二26)、「身体」和「魂」(太十28;路十二23)、或者「心、性、意、力」(可十二30)。希腊人无法理解身体的成圣,认为身体只是灵魂的监狱,人一死,灵魂就得释放。但身体也是神所造的,虽然因着人的堕落必要朽坏,但将来却要拥有重生的灵魂和荣耀的身体(林前十五12-54)。
    • 成圣的第一个阶段是开始。当我们重生的那一刻,灵里接受了「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三5),使我们的生命从罪中得着释放、方向完全改变(罗六17-18)。新的生命不会再习惯性地犯罪(罗六11),也无法忍受长期活在罪中(约壹三9)。这是一次完成的生命成圣,所以信徒也被称为「一切成圣的人」(徒二十32),因为「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六11)。
    • 成圣的第二个阶段是增长。这是信徒持续一生的过程。虽然信徒心中仍然有罪残存(约壹一8;雅三2),但「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罗六14),所以信徒有责任「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六12-13),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在成圣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将越来越像基督,渐渐「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我们也将越来越像神,「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西三10)。
    • 成圣的第三个阶段是完成。信徒的成圣在今生永不停止、永无止境。一个成熟的信徒,虽然言行举止可能无可指摘、足以「作信徒的榜样」(提前四12),但人越靠近真光、就越看见和憎恶心思的罪污(赛六5;伯四十二5-6);越亲近基督、就发现自己离祂越远;越认识真理,就越发现自己有限。主耶稣教导门徒:「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是指出信徒追求成圣的标准,催促我们永不停止「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林后七1),并不是指我们今生能达到完全。因为主耶稣也教导门徒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六11-12),也就是像每天祈求日用的饮食,每天也要祈求罪得赦免。信徒灵魂的「全然成圣」,只有在我们的身体死亡、加入「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来十二23)的总会时才能完成;身体的「全然成圣」,只有到主再来的时候才能完成(约壹三2)。
  • 保罗的祷告是根据神的应许,是因为「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祂必成就这事」(24节)。神召我们,「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四7)。
    • 人是软弱善变的,没有人能永远保持「全然成圣」。但神「本是信实」,「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所以并不指望我们的努力,祂自己「必成就这事」,完成祂在信徒心里已经开始的工作(腓一6;罗八28-29)。神借着恩典呼召人、使人称义,也借着恩典使人成圣(加三3)。当主再来的时候,「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那时,祂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腓三21;林前十五42-49)。
    • 一个自信今生能够胜过所有试探的人,只是因为真正的试炼尚未来临;而一个自信今生已经「全然成圣」的人,已经踏入魔鬼骄傲的覆辙(赛十四13-14),难免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提前三6)。

【帖前五25】「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

【帖前五26】「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

【帖前五27】「我指着主嘱咐你们,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

【帖前五28】「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

  • 25-28节是问安,包括三个嘱咐和一个祝福。
  • 第一个嘱咐,是「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25节)。患难中的初信者最容易陷于自怜之中,这时就更应该多为别的肢体代祷,当别人的重担脱落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重担也在主面前脱落了。保罗有很大的属灵恩赐、口才和成就,但在许多书信中都要求弟兄们为自己代祷(罗十五30;弗六19;腓一19;西四3-4;帖前五25;帖后三1-2)。这不是为了博取对方的同情,也不是因为没有代祷神就不会带领,更不是代祷的人越多神就越垂听。而是因为神所要得着的是基督的身体,而不是一个超级肢体,因此,保罗照着神的旨意,把自己和同工们摆进基督的身体里,盼望所有的肢体都借着同心祷告,活在基督的身体里,在灵里合一争战,「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
  • 第二个嘱咐,是「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26节)。「亲嘴」是新约时代主人向客人问安的方式(路七45),通常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说:「在古代一个人向尊长问安,是用嘴亲手、胸、膝或脚,向朋友则亲他的脸颊」。信徒们也以此表示彼此间的交通(罗十六16;林前十六20;林后十三12;彼前五14),现代的希腊东正教会在特殊场合仍沿用「亲嘴」礼节。保罗鼓励初信者把真实的爱心以当时的文化所能接纳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务要圣洁」,不能是出于激情或情欲。
  • 第三个嘱咐,是「我指着主嘱咐你们,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27节),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保罗个人特别要求收信者在主面前起誓,保证将这封信读给全教会听,以达到坚固初信者的目的(23-24节;三11-13)。古代世界只有不到10%的人有阅读能力,所以全教会需要被招聚起来聆听使徒的书信(提前四13;启一3)。27-28节可能是保罗亲笔书写,其他部分由西拉代笔。
  • 最后一个是祝福:「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28节)。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总是常与信徒同在,但保罗所关心的是,每个初信者都应当亲身体会、并且亲自享受这浩大的恩典。
上图:2014年11月,天主教教宗方济各 (Pope Francis)在伊斯坦布尔会见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 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olomeos I)时,请巴尔多禄茂为他亲嘴祝福,以特别表明基督教会的合一。

上图:2014年11月,天主教教宗方济各 (Pope Francis)在伊斯坦布尔会见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 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olomeos I)时,请巴尔多禄茂为他亲嘴祝福,以特别表明基督教会的合一。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帖撒罗尼迦后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