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彼前一1】「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

【彼前一2】「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

  • 圣经中只有一位「彼得」(1节),就是主耶稣所呼召的第一位门徒「西门·彼得」(路五8、10)。「西门」是希伯来文「西缅」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听见」。「彼得」是主耶稣给他起的希腊文名字(可三16),意思是「石头」,亚兰文就是「矶法」(约一42)。彼得以「耶稣基督的使徒」(1节)的权柄写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特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十二个门徒」(路六13)。
  • 「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1节)都在小亚细亚半岛托罗斯山脉的北方,这封信是写给这五个地区的众教会传阅。「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是三个罗马行省的名字,「本都」和「庇推尼」合起来组成罗马行省「庇推尼本都」。当初保罗要前往「庇推尼」传道,圣灵却不许,而是引导他经过特罗亚前往欧洲(徒十六7-9)。现在,「庇推尼」也有了教会,可见圣灵已经安排别人去传福音,神从来都不会误事。
  • 1b-2a可译为「写信给那些被拣选,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人,就是照父神的预知,藉着圣灵得以成圣,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血所洒的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段话揭示了每个信徒的真正身分:
    1. 他们是「被拣选」的。这个词原来特指选民以色列,现在也用来形容外邦信徒,表明新约信徒就像旧约的以色列人一样(出十九3-6),是分别为圣的「神的子民」(二9-10)。他们之所以被世界排斥,是因为属神的人「不列在万民中」(民二十三9)。信徒得救是因为「被拣选」。虽然人「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十9),但谁能有把握 「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到永永远远呢?我们自己的信心要持续十年、一百年、一千年,还是永永远远,才能得救呢?因此,信主并非人的主动决定,而是神在永恒中主权的拣选。「被拣选」的信徒获得了特殊的恩典和权利,也承担了特殊的责任和义务;享受了神特别的爱,也肩负着神特别的使命。
    2. 他们是「寄居的」。这个词原来用来形容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创十五13;四十七9;出二22;二十三9),现在也用来形容信徒与社会的关系。古代的寄居者都是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外族人或外地人,虽然落地、但却不能生根,无法享有当地居民的权利(创二十三4),受到限制和猜疑。这些信徒大都是本地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但在属灵上却是在本乡本土「寄居的」。对于一个寄居者来说,这城的生活都是别人的,所以不必留恋;本来就没有资格在这城得产业,所以不必媚俗;只需预备家乡用得着的轻资产,随时准备回家。「寄居的」信徒都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既不属于堕落的世界,也不打算融入悖逆的文化,所以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他们虽然顺服地上的权柄,但却效法神的圣洁(15-16节);虽然在地上生活,但却盼望「天上的基业」(4节)。
    3. 他们是「分散」的。这个词原来用来形容被掳外邦、盼望回归的以色列人(申二十八25;约七35),现在也用来形容信徒与世界的关系。信徒真正的家乡也不是在地上,而是有「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来十一16)。「分散」的信徒并不流连于地上短暂的旅程,而是盼望早日回家。他们一生的目标并不是在地上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而是寻求神所应许的「那将来的城」(来十三14);他们散居在地上不是被神审判,而是为神作见证(徒八1、4)。
  • 1-2节也宣告了信徒被拣选的由来、方法和目标,救恩是圣父、圣子、圣灵共同做成的大工程:
    1. 信徒被拣选的由来,是「照父神的预知」。救恩是神预定计划的一部分,人之所以能被拣选为「神的子民」,既不是因为自己的功德品行,也不是因为随机偶然,而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三11)。神的「预知 prognosis」不只是被动的预见,而且是预先的决定(徒二23)和主动的拣选(罗八29);因为神不但是全知的,而且是全能的,祂不但预先知道事实,而且以父亲的关怀和慈爱认识自己的羊(约十14),以祂的主权掌控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神在创世以先就「预知」彼得会和众门徒彼此争论谁为大(可九34)、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34),也在创世以先就预定他回头以后要坚固弟兄(路二十二32)。神在创世以先已经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一4),也「预知」我们要寄居、作客旅,在敌对的环境下生存,一面享受选民的盼望和喜乐,一面为前途心中忧虑。神既然早已「预知」这些事要发生,所以我们可以相信:父神是带着对我们的关爱而允许这一切事情发生,我们被拣选成为「独居的民」(民二十三9;弥七14),被世界排斥、被社会边缘化,都在神的计划之中,将来荣耀的结局也早已预定了(五10;雅五11)。
    2. 信徒被拣选的方法,是「藉着圣灵得以成圣」。圣灵执行神的拣选,把人分别为圣,脱离世界、进入神的国度(西一13),在他们心中成为得救的印记(弗一13;四30)。圣灵不但一次使信徒得着成圣的地位(帖后二13;林前六11),而且不断工作,使信徒能活出讨神喜悦的圣洁生活(15-16节;罗六10、22;林前一30)
    3. 信徒被拣选的目的,是因为圣灵使他们接受了圣子的救赎。「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血所洒」,可能指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先立志顺服圣约(出二十四3、7)、再洒血立约(出二十四8)的仪式(来九19-20)。新约所洒的立约之血(来十二24),乃是中保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立约的血(可十四24);这血不但把人从罪恶中救赎出来(18-19节),也赋予立约的信徒顺服到底的责任。
  • 「恩惠、平安」(2节)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 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彼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 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 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
  • 「恩惠、平安」(彼后一2)对受苦的教会非常宝贵。本信原文十次提到「恩惠」或「恩典」(一2、10、13;二19-20;三7;四10;五5、10、12)。虽然「平安」只出现过三次(一2;三11;五14),但却是以「平安」的问候开始(2节),又以「平安」的祝福结束(五14)。
上图: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这些地方位于今日的小亚细亚,大部分属于土耳其。地名的先后次序可能代表送信者(可能是彼前五12提到的西拉)所走的路线。送信者可能在本都地区的一个港口上岸,先到加拉太,再到加帕多家,然后向西循着横越加拉太南部的贸易大路,穿过以哥念、彼西底的安提阿而到达亚细亚行省的老底嘉,可能顺便拜访亚细亚的歌罗西或以弗所教会。最后经过庇雅尼的尼西亚、尼科米底和迦克墩,从迦克墩或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拜占庭登船直接回罗马。这样,所有小亚细亚的重要教会都一一拜访到了。

上图: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这些地方位于今日的小亚细亚,大部分属于土耳其。地名的先后次序可能代表送信者(可能是彼前五12提到的西拉)所走的路线。送信者可能在本都地区的一个港口上岸,先到加拉太,再到加帕多家,然后向西循着横越加拉太南部的贸易大路,穿过以哥念、彼西底的安提阿而到达亚细亚行省的老底嘉,可能顺便拜访亚细亚的歌罗西或以弗所教会。最后经过庇雅尼的尼西亚、尼科米底和迦克墩,从迦克墩或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拜占庭登船直接回罗马。这样,所有小亚细亚的重要教会都一一拜访到了。

【彼前一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彼前一4】「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彼前一5】「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 一3-12的主题是「永活的盼望」,与五10-11「得胜的应许」前后呼应,包括三个部分:
    1. 这盼望使人仰望将来的基业(3-4节);
    2. 这盼望使人活出现在的喜乐(5-9节);
    3. 这盼望根据神在过去的启示(10-12节)。
  • 3-5节是「这盼望使人仰望将来的基业」。
  • 第3节可译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是应当称颂的。祂照着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永活的盼望」(新译本,英文ESV译本)。信徒是先悔改、再重生,还是先重生、再悔改,抑或两者同时发生呢?我们若有把握自己能悔改直到永远,还需要「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吗?我们若自己都没把握能维持悔改多久,还能糊弄全知的神吗?因此,神并不是预知我们会相信祂、或有美德和渴慕之心,才赐给我们救恩,而是「照着自己的大怜悯」赐我们重生的新生命。悔改是重生的结果,而不是重生的前提。
  • 第5节可译为「就是为你们这些藉着信、蒙神大能保守的人,能获得祂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保守 phroureo」原文是一个军事用语,又被译为「把守」(林后十一32)。神的「保守」既是不让狼闯进来,也是不让羊跑出去,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29)。
  • 默想神的恩典,彼得首先赞美,因为救恩完全出于神主动的「怜悯」(弗二4-5),而不是根据不可靠的人,所以才能给人「永活的盼望」
    1. 「永活的盼望」,意思是充满活力、稳定可靠、永不落空的盼望,并不属于这个短暂无定的世界。这盼望之所以「永活」,是因为「重生」是神主动「照着自己的大怜悯」(弗二4-5)赐下的白白恩典,而不是倚靠人的决定或品行;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而不是根据人的行为和努力。这盼望有神的应许、有圣灵为质(弗一13-14),重生者对这盼望的把握,就像对基督永活的事实一样确定无疑,所以才有勇气面临苦难的熬炼。信徒对于「永活的盼望」的渴慕程度,是灵命成熟的有效指标。本信原文用了七次「永活」(一3、23;二4-5;四5-6)。
    2. 这个满有把握的「盼望」,并不是地上的顺利成功、病得医治;如果「盼望」在今生就能很快实现,何必还需要信心呢(来十一13)?这盼望是「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4节),也就是基督自己(弗一10-11)。有了基督,就有了祂里面一切的丰盛」(西一19;二9),包括神国(太二十五34;林前六9)和永生(太十九29;多三7);没有基督,即使是天上的事物也是暂时的。不能朽坏 aphthartos」,「不能玷污 amiantos」,「不能衰残 amarantos」原文的首尾字母都相同,层层递进。「存留 tereo」原文又被译为「看守」(太二十七36)。重生者将要承受的基业,安全稳妥地在天上由神「看守」着,不受死亡、罪恶和时间的损害,不被世界和环境变迁影响,也不会因日久而厌倦,永远都有「满足的喜乐」 (诗十六11)。
    3. 不但重生者的基业被神「看守」,重生者本身也「藉着信、蒙神大能保守」,甚至连这信心也在神的保守之中(路二十二32),被神的大能和恩典维持并更新。彼得的读者和今天的信徒一样为将来忧虑,担心在日益艰难的试探与逼迫中失去信心。但神从世界拣选了我们,又把我们留在世界面对攻击(约十五18-19)和苦难(约十六32),却没有撇下我们独自争战(约十四18),而是定意持续保守我们,直到我们「获得祂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使祂拣选的旨意不会落空

【彼前一6】「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彼前一7】「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彼前一8】「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彼前一9】「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

  • 6-9节是「这盼望使人活出现在的喜乐」。
  • 第6节可译为「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虽然若有必要,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英文NASB译本)。
    • 「大有喜乐」,并不是保持好心情、好心态,而是一种深藏于灵里的欢乐,也就是「以神为乐」(罗五11) 、「救恩之乐」(诗五十一12)。神并没有应许一个快乐的寄居生活,相反,这是一个生存艰难、总有失去的世界,平安只是偶然、挫折才是常态,有失去就有悲伤。如果一个人没有悲伤,不是与现实脱节、就是情感麻木、或者缺乏爱心。但是,信徒一想到将来要得的基业是稳妥的(3-5节),心中就会充满「救恩之乐」 。这种盼望天国的喜乐将充满在我们的生命中,成为寄居生活的一部分 。
    • 虽然信徒的生活是「常常喜乐」(腓四4;帖前五16),但「若有必要」,神也会让我们「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神不会无缘无故地让我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雅一2),但我们信靠祂,并非因为完全明白受苦的原因,而是用将来的盼望(3节)来诠释现在。我们相信「暂时忧愁」是神伟大、良善和智慧的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礼物(来十二11),能让我们领受「神所赐的安慰」(林后一4-7),预备我们承受基督显现时的基业(5b、7b),以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8节)。因此,信徒总是用永恒的喜乐来嘲笑短暂的苦难和试图控制我们的世界之王。
  • 「试验」(7节)原文指金银被火熬炼的过程(雅一3;诗六十六10;玛三3),可以炼净杂质、验明真伪。逆境的熬炼可以去除我们信心中的杂质,并使我们意识到信心的真实,从而更加「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7节)。那时,祂将宣告我们可以承受基业(4-5节)。
  • 8-9节可译为「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爱祂;现在虽然不能看见祂,却信祂。因此,你们就有无法形容、满有荣耀的大喜乐,得到你们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得救」(新译本,英文ESV译本)。
    • 信心经过试验之后,可以让没有亲眼见过主的信徒亲身经历主,因此,「虽然没有见过祂,却爱祂;现在虽然不能看见祂,却信祂」。「爱祂」不是因为恩典,因为人最容易忘恩;也不是因为情感,因为人的情感最善变;这爱是因为不断被试验所强化的信心。因此,不凭眼见、「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二十29),他们「有无法形容、满有荣耀的大喜乐」
    • 这样的大喜乐,表明信徒正在不断「得到你们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得救」。救恩不但是过去的(3节)、也是现在的(5a)、更是将来的(4、5b),是信心的果效(9节)。百般的试炼不但会深化我们的信心,而且会向自己显明这信心,带来那「无法形容、满有荣耀的大喜乐」。

【彼前一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

【彼前一11】「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彼前一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原文是服事)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 10-12节是「这盼望根据神在过去的启示」。
  • 10-11节可译为「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已经详细地搜索查考过,查考在他们心里的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况」(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旧约时代的众先知不但写下了神的话语,也极力考察自己被圣灵默示而写的文字,想知道圣灵所预言的「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赛五十三2-12;十一1-10)究竟「是指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况」,仔细思想基督(太十三17)。
  • 「恩典 charis」原文在新约中出现了155次,大都译为「恩典」 、「恩惠」 、「恩赐」 、「恩」。神所赐的恩典,绝大部分都是指救恩,或者与救恩有关的看顾(林前十五10)、能力(徒六8)、供应(林前十30)、恩赐(林后九14)、信心和爱心(提前一14)。神的恩典有以下特点:
    1. 恩典是主动的应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一9),是救恩计划的动机(罗八29-30;帖后二12-13;弗一3-二10)、罪得赦免的源头(罗三24-25;八32;多三7)。接受者不但不配、甚至还是仇敌(罗五10),只能被动地领受神的怜悯。
    2. 恩典是白白的礼物:恩典既不是人配得的,也不是人赚得的。「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罗十一6),因为「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罗四4)。
    3. 恩典是不可抗拒的:「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十三48),「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六37)。神的恩典带着能力,祂「亲口应许,亲手成就」(代下六15),救恩的计划是确定的。因此,信徒的未来就有了保障,在试炼、挫折和失败中都可以放心,因为我们是「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5节)。恩典不但领我们相信,也保守我们相信到底,信心的开始和持续都是恩典(来十二2)。
  • 许多常把恩典挂在口边的人,其实并不认识恩典,除非我们承认以下四个真理:
    1. 人的败坏:人类并非有点缺点、需要改善,而是已经「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五十三3)。因此,我们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美德中隐藏着罪、善行里掺杂了恶。
    2. 神的报应:神不能违背自己的公义,「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26),「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出三十四7)。因此,我们只配从神接受报应的刑罚。
    3. 人的无能:人类所有的善行都经不住时间和试炼的考验,小善也不能弥补大恶,「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三20)。因此,我们只配从神得到公义的定罪。
    4. 神的主权:神没有义务爱罪人,没有责任赦免人,也不需要从人获取什么好处(诗五十8-13;徒十七25)。神有权自由地不施恩,祂之所以向罪人施恩,完全是出于祂的主权和自由意志,「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九16)。因此,神不欠我们恩典。
  • 今天,世人所关心的恩典都是今生的成功、财富、健康和安慰,所以有些信徒也对「恩典」产生了以下误解:
    1. 以为旧约是律法、新约是恩典——实际上,旧约是先有伊甸、后有吩咐(创二15-17),先出埃及、再颁律法(出十九4-6)。并非基督把人从父神的忿怒下救出来,而是「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三25)。
    2. 以为恩典排斥律法——实际上,「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加五18),不是说废弃律法,而是指自由地行出律法。神绝不妥协祂的公义标准,「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五18)。
    3. 以为恩典排斥认罪——实际上,赦罪是恩典的应许,每天认罪就是每天支取恩典:「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8-9)。
    4. 以为恩典排斥努力——实际上,虽然恩典不是人所赚得的,但却是人最强的内在动力,推动信徒「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爱会唤醒爱的回应,被爱的人会渴望让爱自己的人快乐,蒙恩的罪人也会渴望「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5. 以为恩典排斥成圣——实际上,恩典不但接纳了罪人,还改变了了罪人的生命:「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4),「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罗五21),恩典是「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2)。
    6. 以为恩典是接纳自我——实际上,神照着人的本相接纳人,但不会照着人的本相爱他们。神绝不接纳人活出自我,因为「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罗八13)。
    7. 以为恩典是一些东西——实际上,恩典不是神宝座下的一堆礼品盒,而是基督自己,所以既不会给得不够、也不会零零碎碎:「从祂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约一16),「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八32)?因此,保罗并没有强调神的供应与看顾,而是说:「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三8)。
    8. 以为恩典是补人不足——实际上,恩典并非帮人心想事成,神会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也会做「非常的工、奇异的事」(赛二十八21)。保罗并没有说人只需要搭一把手,而是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弗二1);主耶稣并没有说「自助者天助之」,而是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
    9. 以为恩典是弱者的拐杖——实际上,恩典是对强者的否定、对骄傲的拆毁,神恩典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拒绝恩典的人,一种是自以为是的骄傲,不肯「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想自己得荣耀;一种是故作谦卑的骄傲,自称「还不够好」,其实是自诩比神的标准更高、质疑十架救赎的功效。这两种人都需要被彻底拆毁,才能够接受恩典。
    10. 以为恩典是义人的赏赐——实际上,恩典是神给罪人的礼物,并非人所赚得的权利。福音不是神找好人、而是神救罪人。圣洁并非得恩典的前提,而是蒙恩典的结果:「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15节)。信徒向世界所见证的,不是我们为神做了什么,而是神为我们做了什么;每一个被神拆毁重建的生命,都是神恩典的明证。
  • 12节可译为「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们。那藉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传给你们;这些事连天使也都切望察看呢」(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一连用了三个你们」,让那些「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6节)的信徒知道,他们正位于救赎大剧的舞台中心:
    1. 过去的众先知「知道他们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们」,所写的启示正是为了如今这些受苦的信徒。
    2. 神又安排「那藉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传给你们」,让万事为信徒效力。
    3. 连天上的众天使也怀着敬畏和惊叹之心「切望察看」,渴望知道神的救恩计划将怎样在信徒身上成就极大无比的荣耀。
  • 因此,每个经历试炼的信徒都应当明白,自己正生活在一个特别的时代:
    1. 虽然我们面临世界的逼迫,但却处于过去的先知盼望的救恩高峰,十字架是通往荣耀的道路。
    2. 虽然我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但却位于现在的天使瞩目的舞台中心,世上的一切只是陪衬和背景。
    3. 既然「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我们也会暂受苦难之后,「得享祂永远的荣耀」(五10)。

【彼前一13】「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原文是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 一13-二10的主题是「谨慎自守、预备自己」,与五8-9「谨守警醒、抵挡仇敌」前后呼应。「重生」(3节)使人成为神的儿女、进入神的家。新的家庭有新的生活方式,信徒应当预备自己、成为神家合格的成员。这部分运用了一系列家庭的比喻:
    1. 作顺命的儿女(一14-16);
    2. 敬畏父(一17-21);
    3. 爱弟兄(一22-25);
    4. 爱慕灵奶的婴孩(二1-3);
    5. 被建造成灵宫(二4-10)。
  • 重生的「恩典」(10节)带来事奉的能力和动力,但彼得并没有说,「所以」(13节)你们要放下工作、带人信主、报答主恩,而是说,「所以」你们要预备自己,成为神家的一员:
    1. 预备行动:「要约束你们的心」(13节),可译为「要准备好你们的心」(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原文是「束紧你们心思的腰」,意思是作好准备,而不是急着做事。「信靠的人必不着急」(赛二十八16),不信的人却是该急的不急、不该急的瞎急——不急自己急别人,不急身边急地极,不急真理急事奉,不急生命急生活。
    2. 头脑清醒:「谨慎自守」(13节),保守自己不随从外面的环境和里面的私欲(犹21;约壹五21;雅一27)。信徒是蒙神保守的人(犹1、24;约壹五18),但神的保守并不是人放松懈怠的理由,反而是人保守自己的根据,不「保守」自己必然被神管教,因为「人若在火炭上走,脚岂能不烫呢」(箴六28)。正因为信徒是「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5节),所以才有能力、也有把握「谨慎自守」。「谨慎自守 nepho」原文与「警醒」(四7)、「谨守」(五8)是同一个词,在本信中之出现了三次,是彼此呼应的关键词。
    3. 方向专一:「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13节;5、9节),改变过去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专心盼望耶稣基督」的救恩。信徒若想让人生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就不能一半心思盼望主的再来,一半心思盼望地上的粪土。

【彼前一14】「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

【彼前一15】「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彼前一16】「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 14-16节勉励信徒在神家作顺命的儿女」。
  • 彼得不是说你们「要作顺命的儿女」,而是说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因为信徒重生以后,就已经是「顺命的儿女」,现在要活出「顺命」的实际。
    • 「顺命 hupakoe」原文在本信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顺服耶稣基督」(一2)、「顺命的儿女」(一14)、「顺从真理」(一22),这是神对祂儿女的基本要求,「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 「顺命」就是先做对的人、再做对的事。南国犹大努力做事,却被神斥为不肯「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的悖逆儿女(赛三十1)。今天,神「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而不是急着为主做工、报答恩典。我们「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腓二5),首先是效法基督「虚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7-8节),然后才是效法祂做事。
  • 神对「顺命的儿女」的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1. 在消极的方面,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14节),也就是摒弃过去不顺服神的生活方式,「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十二2)。
    2. 在积极的方面,要效法圣洁的天父,「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15节)。信徒已经在地位上成圣(2节),有责任活出圣洁的实际。因为神是圣洁的,被神重生的儿女应当活出天父的性情(16节;利十九2;出十九6),活出「圣徒的体统」(弗五3;罗十六2)
    3.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前四3)。一个人口舌不圣洁,全身就不圣洁(雅一26),「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一个人口舌得洁净,全身都得洁净(赛六6),「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

【彼前一17】「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彼前一18】「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彼前一19】「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彼前一20】「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彼前一21】「你们也因着祂,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又给祂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 17-21节勉励信徒在神家要「敬畏父」。
  • 当彼得在16节引用了利十九2「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以后,自然就想到了利十九3「你们各人都当孝敬父母」。这里的「孝敬」原文就是「敬畏」(利十九14),所以彼得说:「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17节)。这个劝勉有三个理由
    1. 神是「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神儿女的地位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正如「你们各人都当孝敬父母」,重生的儿女也当敬畏天父、顺服神的圣洁标准,「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四17)。信徒「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这是信徒处世的基本态度,因为恩典使我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我们是靠恩典得救、按行为受审。
    2. 信徒是被基督用「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六20)。我们「得赎」(18节)是白白的,但却是昂贵的;「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18节),而是全然无罪的基督所付上得重价,「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18-19节;出二十九1;利二十二23;赛五十二3;五十三7;林前五7),才使我们得以脱去「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18节)。因此,恩典多大,敬畏也多大:「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4)。
    3. 信徒「在世寄居的日子」是神的计划。「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20节),救恩的计划并非意外事件、也不是亡羊补牢。神在造人之前、就知道人会堕落,创世以前、就准备差儿子拯救。因此,我们「在世寄居的日子」也是神所预定的,祂不但让主为我们而死,也要我们为主而活(罗十四8)。因为神能保守我们过圣洁的生活(5、16节),祂既能使基督「从死里复活、又给祂荣耀」(20节),也能让我们在与基督「一同受苦」(四13)之后、分享基督永远的荣耀(五10)。所以「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这是我们存着敬畏的心在世寄居的「信心和盼望」(20节)所在。

【彼前一22】「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从心里:有古卷是从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

【彼前一23】「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彼前一24】「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彼前一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 22-25节勉励信徒在神家要「爱弟兄」。
  • 22节可译为「既然你们因顺从真理而洁净了自己的心灵,能真诚爱弟兄,就该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和合本修订版)。
    1. 一个「顺从真理」(22节)的人,已经在基督里「洁净了自己的心灵」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祢的话(诗一百一十九9)。正如百般试炼可以炼净信心,顺从真理也可以洁净心灵。
    2. 一个心灵得洁净的人,必然会在行为上真诚爱弟兄」。只有「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爱弟兄」才不会沦为外表的敷衍或肤浅的应付。
    3. 信徒能否「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 ,是认识恩典、顺从真理、得蒙洁净的指标。只有认识恩典的人,才能承认自己全然污秽、无法相爱,所以必须诚实倚靠神。没有被真理洁净的爱心,还不如世上的慈善组织,正如神所责备的:「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赛二十九13)。
  • 信徒之所以能顺从真理、洁净自己、爱弟兄,不是根据人的理性、情感、意志或修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蒙了重生(23、3节),生命的改变不会像花草的美荣那样短暂易逝(24节;赛四十6-8),因为它所凭的是「神永活常存的道」(23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因此,福音传对了,人的生命才能对。
  • 但是,世界善于撒谎,教会却不善于说实话,今天常常有人嫌「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的道理不能快速见效、大使命时不我待,所以常常用「能坏的种子」(23节)代替「不能坏的种子」(23节):不是煮熟的种子——如表面的决志、说教、见证、感动、励志,不能产生生命;就是虚假的种子——如恩典福音、社会福音、传销技巧,长出的只是稗子。这样的人往往陷入浮躁的循环:因为用人的话代替神的道,所以生命无力;于是把「神永活常存的道」贬为理论,追求各种方法和感觉;经过各种「六经注我」、一惊一乍的失败尝试以后,生命更加虚脱无力。
  • 辉煌的罗马帝国最终瓦解了,每个时代的繁荣与和平都是暂时的,信徒所遭遇的环境逼迫也会过去,「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25节),所结出的生命果子也是永恒的。而这道就是使徒所传的福音(12、24节)。虽然信徒被世界弃绝,但永恒却属于他们。世界只是背景,蒙拣选的信徒才是所有预言的中心、历史舞台的焦点。

《彼得前书》背景

  《彼得前书》的原文是希腊文,又被称为「彼得的第一封信 First Epistle of Peter」。《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贰、叁书》、《犹大书》被称为「一般书信 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书信 Catholic Epistles」,因为这些书信都没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并非保罗。

  初代教会公认本信的作者是使徒彼得。写作日期可能在尼禄开始迫害基督徒之前、保罗在罗马被释放后,大约是主后62-64年,写作地点是罗马。最初的读者是小亚细亚北方的众教会(一1),其中既有外邦人、也有犹太人。本信的希腊文修辞优美,可能西拉帮助在文字上进行了润色(五12)。 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平安的问候(一1-2);
    •  B. 永活的盼望(一3-12);
    •   C. 谨慎自守、预备自己(一13-二10);
    •    D. 在世上的生活(二11-三7);
    •     E. 为义受苦(三8-17);
    •      F. 将受苦的心志作为兵器(三18-四11);
    •     E1. 为主受苦(四12-19);
    •    D1. 在教会的生活(五1-7);
    •   C1. 谨守警醒、抵挡仇敌(五8-9);
    •  B1. 得胜的应许(五10-11);
    • A1. 平安的祝福(五12-14)。

  教会最初被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犹太教的分支,主要是受到犹太教的逼迫,来自罗马政府的逼迫不多。随着福音逐渐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在教会逐渐兴旺的同时,也引起了罗马社会和政府的许多误解。一方面,有些人以为犹太基督徒是反抗罗马统治的革命者;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外邦基督徒是拒绝敬拜凯撒的反社会者、不参与异教崇拜仪式的无神论者、吃喝基督的食人者、弟兄姊妹彼此相爱的乱伦者。因此,各地的信徒都经历了苦难(五9),「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一6)。因此,彼得鼓励信徒以受苦的心志为兵器(四1-2),盼望基督「荣耀显现的时候」(一4;四13;五4),在神的真恩上「站立得住」(五12),指导他们如何在不信和敌对的世界中生活。不久之后,尼禄于主后64年开始迫害基督徒,彼得和保罗都在这次逼迫中殉道,但本信的教导,却帮助教会经历了两百五十年十次大逼迫和无数小逼迫,使福音大大得胜,圣灵的牧养实在非常及时。

  救恩的历史并非善恶之争,而是一部「双城记」。因为撒但从来都无法成为神的对手,反而是人类执意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 (创十一4)、荒凉的城(wasted city 赛二十四10)、坚固城(赛二十五2)、巴比伦大城(启十八21);而神为祂所拣选的人预备的,是那座坚固城(赛二十六1)、更美的家乡(来十一16)、永生神的城邑(来十二22-23)、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今天,每个信徒也都是「被拣选的寄居者」(一1英文ESV译本),人生就是从地上之城前往天上之城的旅程,被世界憎恨(约十五18-19;约壹三13)乃是信徒的常态(四12)。因此,本信中关于信心、顺服、圣洁和受苦的教导,不但适用于当时的教会,更是现代的信徒在地上寄居的宝贵指导和安慰。使徒彼得鼓励我们,要把目光从眼前的问题和百般的试炼中移开,从永恒的视角来看现在,盼望「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一4)。因此,仔细研读本信,是每个信徒信主之后立刻应当开始的装备。

上图:初期教会福音的传播。当第一世纪彼得写《彼得前书》的时候,福音已经传遍了小亚细亚。

上图:初期教会福音的传播。当第一世纪彼得写《彼得前书》的时候,福音已经传遍了小亚细亚。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雅各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彼得前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