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彼前四1】「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

  • 第1节是三18-四11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基督既在肉身受苦」(1节),走通了十字架的得胜之路,我们就当「跟随祂的脚踪行」(二21),效法基督顺服神、「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1节)。
  • 「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1节),并不是说不再犯罪,而是当人「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8)、愿意付上代价「为义受苦」的时候,罪的诱惑在我们身上就无法继续,「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六7)。受苦的心志是信徒胜过试探的兵器,这兵器不是「受苦」、而是「心志」。人若立志受苦,未必会受多大苦,因为若「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四7);人若逃避受苦,反而越多受苦,因为神说:「你们怕刀剑,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们」(结十一8);人若不愿受苦,就越难忍受其苦,因为「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一8)。
  • 但是,「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我们的难处是: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心志出于肉体还是出于圣灵,平时闪亮的兵器,临阵才发现只是银样镴枪头。因此:
    •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受苦的心志」不是什么:
      1. 不是不怕吃苦——而是承认苦杯难喝、肉体软弱,正如「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二十二44)。
      2. 不是自找苦吃——苦是神所量给的,不是自找的。「自表谦虚,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23)。
      3. 不是临阵磨枪——不要苦到临头才立心志。但以理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才有受苦的心志。人若平时都不肯让肉体不舒服,就不要幻想为主做大事。
    • 第二,我们也当知道「受苦的心志」是什么:
      1. 是害怕受苦——忠心的信徒暂时受患难十日(启二10),是害怕与拜兽的人一样,「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启十四11)。
      2. 是倚靠圣灵——立志就是顺服圣灵,「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但人有心无力, 「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罗七18),所以只能倚靠圣灵受苦。
      3. 是诚实无伪——不是假装受苦,而是承认自己内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十七9),诚实面对良心:我是渴慕聚会还是喜欢热闹?是殷勤传道还是好为人师?是彼此扶持还是情感倚赖?是主内交通还是喜欢聊天?是劳苦宣教还是轻松度假?
    • 第三,我们应当知道「为义受苦」不是什么:
      1. 不是为罪受罚——承担错误的后果,只是人的责任和神的管教,不要把为罪受罚高抬成为义受苦。
      2. 不是属灵偶像——我们是为义蒙召,不是为苦蒙召。人若把受苦当作偶像,不是做该做的事,只是做爱做的事,就不是作神的仆人,而是沦为成就感和虚荣心的奴隶。
      3. 不是自夸资本——自诩能吃苦,只是因为真正的苦头还没到。自表谦虚,苦待己身,只会使肉体膨胀、自以为义、刻薄待人(路十八11-12)。
    • 最后,我们也当知道「为义受苦」是什么:
      1. 是活得正确——为义受苦,就是向神正确、与世界为敌。高升之前、必先降卑,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
      2. 是弃绝肉体——肉体不舒服了,生命才能洁净。人喜欢做的事不苦,应该做的事才苦;「各耳板」不苦,给父母的奉献才苦(可七11)。
      3. 是减少自己——穷到只剩基督,「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七十三25)。
上图:油画《尼禄时代忠心殉道者的凯歌 Triumph Of Faith Christian Martyrs In The Time Of Nero》,19世纪法国画家Eugene Thirion绘。这幅画描绘了尼禄皇帝迫害基督徒的情景,彼得也在这场逼迫中受害,但他仍然教导:「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彼前四1)。基督徒赤手空拳地「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最后征服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以后,罗马皇帝不得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上图:油画《尼禄时代忠心殉道者的凯歌 Triumph Of Faith Christian Martyrs In The Time Of Nero》,19世纪法国画家Eugene Thirion绘。这幅画描绘了尼禄皇帝迫害基督徒的情景,彼得也在这场逼迫中受害,但他仍然教导:「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彼前四1)。基督徒赤手空拳地「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最后征服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以后,罗马皇帝不得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彼前四2】「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

【彼前四3】「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

  • 2-3节和三22前后呼应:
    • 过去,基督「一次为罪受苦」(三18),「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祂」(三22)。
    • 现在,信徒有了受苦的心志,也可以「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2节)。虽然我们未必能付上代价,但只有预备好付上代价,才能使我们「蒙神能力保守」(一5),顺从圣灵、不体贴肉体。一个没有预期会受苦,或者不打算「为义受苦」(三14)的人,不可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犹21)。
  • 「随从外邦人的心意」(3节),可以分为两大类罪:一类是放纵私欲,另一类是拜偶像。这两类罪息息相关、彼此助长,「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弗五5)。
    • 「邪淫」(3节),就是不受道德约束的生活,特别是放荡的性生活。
    • 「恶欲」(3节),指控制人的情欲。
    • 「荒宴」(3节),指充满淫乱的酒席宴会。
    • 「群饮」(3节),指无节制的酒会。
    • 「可恶拜偶像的事」(3节),指可憎的偶像崇拜。
  • 「时候已经够了」(3节),意思是这样的生活也该停了,否则没有办法「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帐」(5节)。

【彼前四4】「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

【彼前四5】「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帐。」

  • 4-5节的主题是「新约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与三20-21的主题「挪亚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前后呼应。
    • 过去,圣灵曾借挪亚的口向当时的人传讲悔改的信息,但大部分都是贪恋世界、不愿受苦,结果被洪水除灭、成了「在监狱里的灵」(三19),只有少数人得救。
    • 现在,外邦人不肯因信徒的见证悔改,反而毁谤他们,也「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帐」(5节),只有少数人得救。
  • 世人都喜欢跟随潮流、互相壮胆,以为人人都犯罪、就可以法不责众,「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一32),所以见到过去与自己同流合污的人「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4节)。信徒的好品行只能感化神所拣选的人(三1),没有被神拣选的不信者不但不会被感化,反而会「毁谤」有好品行的信徒,好压制良心不安、为罪自圆其说。今天,信徒若坚持不受贿、不徇私、不造假,也可能会被不信者当作怪物来「毁谤」。但在最后审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向神交账,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 世界有三招:私欲的罪性(3a)、偶像的诱惑(3b)、毁谤的压力(4节),目的是拉人下水。但这三招对于有受苦心志的人却不灵:
    1. 基督的受苦,使祂胜过仇敌、得了权柄,使万有都服从了祂。因此,受苦的心志是与基督一同作王、通往宝座的十字架之路(三22)。
    2. 受苦的心志,是启动圣灵权能的钥匙,可以制服肉体、得着自由,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2节)
    3. 人越有受苦的心志,诱惑就越暗淡;越没有受苦的心志,难处就越大(3节)。正如主所说的:「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

【彼前四6】「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

  • 6a「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与三19「祂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前后呼应。
    • 「为此」,指传福音是为了让人能面对最后的审判。
    • 「死人」,指彼得写信时已经去世的信徒,他们生前「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
  • 6b可译为「要使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却靠神活着」(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与三18b「在肉体里,祂被治死;但在灵里,祂复活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前后呼应。
    • 「肉体按着人受审判」,指信徒也和基督一样,要经过肉身的死亡。
    • 「他们的灵却靠神活着」,表明那些信从福音的人,就像基督一样活在神面前。

【彼前四7】「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

【彼前四8】「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彼前四9】「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彼前四10】「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彼前四11】「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 7-11节的主题是「信徒在神面前的生活」,与三18a的主题「基督受苦引人到神面前」首尾呼应:
    • 过去,「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三18a)。
    • 现在,末世的信徒应当活在神面前,为此「谨慎自守,警醒祷告」(7b);因为「万物的结局近了」(7节),正在等候基督的再来。「谨慎自守」的意思是「头脑清醒、冷静」,使我们的祷告「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2节)。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求神阻止世人犯罪、让世界平安无事,就不是警醒的代祷,而是自以为比神更加公义、更有爱心。
  • 信徒每天应当祷告的两个重点,是爱心和忠心。
    1. 魔鬼愿意用世上的万国作代价,给主耶稣提供十字架的代替品:只需要向牠下拜,就可以毫无风险地完成神托付的使命,好像很忠心;个人放下面子,却能让世人少受两千年的苦、多几百亿灵魂得救,好像是大爱(太四8-10)。但是,捷径并不能解决罪和生命的问题;一个没有十字架的国度,即使全民自称基督徒,还是在罪恶的辖制之下,仍然是魔鬼的国度。主耶稣若是走了捷径、敬拜了魔鬼,就再也没有资格「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来二17)。
    2. 同样,越是觉得自己有爱心、有忠心的人,越是需要清醒、谨慎地为自己的爱心和忠心祷告,因为仇敌提供了太多十字架的廉价代替品:既有不需要十字架的教会和福音,也有不需要十字架的爱心和忠心。若是离开了十字架,全然美丽和全然败坏只有一线之隔,得胜的巅峰和失败的深渊只有一步之遥。有十字架的爱心和忠心,会使肉体越来越小;没有十字架的爱心和忠心,会让肉体越来越大。十字架的工作,是破碎肉体,显明里面的全然败坏;十字架的目的,是让人认识自己、转向基督;十字架的痕迹,是厌恶自己,因此甘心舍己——拒绝自己、放下自己。
  • ?首先,我们要为自己的爱心警醒祷告:
    • 有十字架的爱心,就是因着经历基督舍己的爱(弗五25),所以放下自己、甘愿舍己(约十三34);就是认识了自己的败坏,所以不坚持自己、「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没有十字架的爱心,各有各的定义,只是让自己感觉很有爱心,实际上是体贴肉体。
    • 在末世,「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2-13),因此,末世的教会「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8节)。寄居者一生的两大功课,就是对付罪、操练爱。爱能使我们彼此包容、接纳对方的缺点(林前十三4-7),阻止罪上加罪,也可以使罪自行消失(箴十12;雅五20)。没有爱就没有预备好进天国,因为地上的国度靠着恨存在,天国却是靠着爱长存。人心里若没有舍己的爱,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可能会被误解、扭曲、放大,导致忌恨、纷争、犯罪,永恒就成了地狱。
    • 「彼此切实相爱」的试金石,是「互相款待,不发怨言」(9节)。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是舍己益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十三8)。因此,如果我们一面用爱心帮助人,一面为由此产生的麻烦、纠纷、误解或忘恩发怨言,证明我们的爱心只是天然人的修养,需要别人的回报或认可,并非出于十字架的舍己之爱。
    • 我们在祷告中,应当谨慎三个离开十字架的迹象:
      1. 爱心缺乏——人若没有经过十字架的对付,就很难体会神的爱, 也很难爱不可爱的人(约壹四19;路七47)。
      2. 爱心造假——不是「常以为亏欠」(罗十三8),而是居高临下、施舍心态。不是「爱你们的仇敌」(太五44),而是期待感恩、需要认可。不是「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太六3),而是外面放下、里面拿起。不是「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提前三4),而是聚会像在天堂、家里像在地狱。
      3. 爱心泛滥——凭着一时的血气,代人写作业、替人学功课,似乎比神还有爱心(申十五12-14;二十四10-13),但却无法持久。
  • 其次,我们每天要为自己的忠心警醒祷告:
    • 有十字架的忠心,是因着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所以放下自己的坚持,只随从圣灵、不体贴肉体。没有十字架的忠心,就是跟随自己的感觉,让自己感觉很忠心,实际上是体贴肉体。
    • 每一个信徒都有圣灵所赐的恩赐,目的是让我们「彼此服事」。因此,「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10节)。当时的管家是管理家庭的奴仆,自己没有财产,只是按照主人的意愿和命令、使用主人的财产,「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2)。因此,信徒既不能炫耀恩赐,也不能忽略恩赐,更不能浪费恩赐,而要发现自己的恩赐、为神家运用恩赐,让神的恩典在教会中彰显出来,将来才能向主交账。「恩赐 charisma」指圣灵赐下的才能,目的是为了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
    • 「彼此服事」的工作分为两大类:「讲道的」(11节)和「服事人的」(11节)。我们在祷告中,应当谨慎三个离开十字架的迹象:
      1. 「按着神的圣言讲」(11节)——对自己太有把握,表面上合乎圣经,实际上是撇开圣经、掺杂了人意的说教,让属世的道德哲学、技巧方法和励志故事登上讲台;表面上引用圣经,实际上只是作个幌子,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经不起推敲,容易误导人。
      2. 不「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11节)——对自己太欣赏,表面上是把才干献给神,实际上是让自己得荣耀、给撒但留破口。神看不上出于肉体的任何事物,因为败坏的泉眼里出来的还是败坏,再美也会朽坏。神所赐的力量,表面上是人的才干,但却经过了十字架的对付和宝血的洁净,成了主耶稣手中的五饼二鱼。
      3. 「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11节)——没有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动机不本于祂,只做爱做的事、却忽略职责;方法不倚靠祂,走世界的捷径,用短暂的激情代替真实的认罪悔改,用地上的天国让人乐不思蜀;结果不归于祂,事奉者代替了神、成了别人的偶像。

【彼前四12】「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彼前四13】「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

  • 四12-19的主题是「为主受苦」,与三8-17「为义受苦」前后呼应。
  • 彼得警告信徒,应当预备接受更严竣的逼迫:「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2节),因为「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玛三3)。「火炼的试验」是熬炼金银的火,不是没意义的受苦,目的是洁净信心。在即将到来的尼禄逼迫中,基督徒被指控焚烧了罗马城,许多信徒甚至被涂上沥青、当作火把,经历了真正的「火炼的试验」。
    1. 教会受世界的逼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信徒「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凸显世人生活方式的败坏,所以「凡作恶的便恨光」(约三20)。抵挡神的撒但和世界必然会引诱、逼迫立志跟随神的人,所以「火炼的试验」是寄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三12;加四2)。
    2. 教会越少受到世界的逼迫,世俗化的程度越严重,证明信徒效法世界过于效法基督,与世界几乎毫无分别。保罗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受到了逼迫,若我们却在世界生活安逸、如鱼得水,从来没有遭遇过「火炼的试验」,就应该「以为奇怪」。「试验」原文和「试炼」(一6)同字。
    3. 既然世界本来就充满痛苦和死亡,「火炼的试验」更是寄居者客旅生活的常态,今天的信徒为什么会认为生活就该平顺安稳,一旦事情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没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对神失望、抱怨,「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呢?
  • 信徒若是为主受苦,不但不会奇怪、不被打倒、不急着求苦难离开我们,「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13节;路六22-23)、证明自己属于基督。「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特征是:一边受苦,一边感到在主里的喜乐加添(徒五41),「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罗五3)。结果必然是:
    1. 与基督一同喜乐(一6);
    2. 与基督一同相交(腓三10-11);
    3. 「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彼前一7;五10);
    4. 「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后二12)。

【彼前四14】「你们若是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彼前四15】「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彼前四16】「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

  • 信徒「若是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14节),因为「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乃是一种特权。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12)。圣灵住在每一位真信徒心中,更以一种荣耀的方式「常住在」(14节)为主受苦的人身上;因为只有当我们为主受苦的时候,才能经历圣灵的特殊能力(路十二11-12;二十一14-15;徒四31)、预尝属天的荣耀(诗三3;八十九17)。
  • 「为作基督徒受苦」(16节),就是为主受苦。「基督徒」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本节和徒十一26、二十六28,是当时的外邦人给信徒起的绰号(徒二十六28)。由于信徒的生活方式与败坏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被当作一群奇特的人看待;外邦人也很快看出他们高举基督,和犹太教并不相同,所以把他们称作「基督徒」(徒十一26)。但信徒却借此勉励自己跟从基督。他们里面有基督、外面像基督(腓一20-21),用自己的生活把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荣耀的称号。自称「基督徒」的人,心思言行都当跟随基督,才能「因这名归荣耀给神」(16节),「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11节)。

【彼前四17】「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

【彼前四18】「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彼前四19】「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 「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17节)也可译为「审判从神的殿起首」,「家」和「殿」原文是同一个词。正如结九1-11的异象中,神命令灭命的天使把那些拜偶像的人「从圣所起全都杀尽、从殿前的长老杀起」(结九6)。神对世界的审判,也要从神的殿、也就是教会开始(耶二十五29;摩三2)。17节和结九6的前后文也都提到了神的荣耀(彼前四14;五1;结九3;十4)。
  • 信徒「为作基督徒受苦」(16节),是神对世界审判的一部分,以便洁净我们的信心(一6-7;三17;玛三1-3)。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因为审判的结局是确定的。主耶稣再来以后的审判,至少有三种:
    1. 「基督台」前的审判(林后五10),受审的是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信徒(本节;帖前四16-17),为要让得胜的信徒进入千年国度「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
    2. 「基督荣耀宝座」前的审判(太二十五31-46),受审的是主再来时地上还活着的人(徒十42;提后四1),包括外邦人(耶三17)和原来不信主的犹太人(太十九28),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做百姓(赛六十10-12;珥三1-12)。
    3. 「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启二十11),受审的是在头一次复活(启二十5-6)里无分的死人,时间在千年国度以后、新天新地以前,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11-15)。
  • 「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18节),引自箴言十一31,补充说明「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17节)。得救的信徒今生并不能免除管教性的审判(玛三1-3),因为那是罪的自然后果(来十二7)。既然连信徒今生都要接受神的审判、艰难地得着完全的救恩(一5、9、13),那些不「为作基督徒受苦」(16节)、但却拒绝神的人,在神的审判台前「将有何地可站呢」(18节)?正如主耶稣在前往各各他的苦路上所说的:「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二十三31)?因此,我们应当计算跟从主和拒绝主的代价(路十四25-33),不要躲避为主受苦。
  • 「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19节)的人,就像主耶稣「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二23)。信徒受苦既不是意外偶然、也不是命运作弄,而是神的旨意;这并不是因为神太苛刻,而是因为我们的肉体太强大。但是,既然把苦难量给我们的是父神,祂也必保守我们受苦的结局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1),程度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在受苦时并不孤单,因为有「信实的造化之主」眷顾我们、有「神荣耀的圣灵」(14节)陪伴我们。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彼得前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彼得前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点我,加官微,防失联